中日代表在京握手,对中方的关切,日方当着王毅的面,做重大保证

浮生若梦之影 2025-01-16 15:32:40

参考消息报道,日本自由民主党、公明党组成的执政党代表团近日到访中国,1月14日,两国执政党交流机制下第9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该会议于2006年首次举办,在中国、日本交往过程中发挥了政治引领作用。

2018年中美贸易战加剧中西方政治紧张后,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会议同时期中断。如今1月14日的第9次会议较第8次会议,中间间隔了6年零3个月。

现在,日本执政党代表团通过访华重启该项会议,显示日本方面认为形势发生了变化。而基于这一变化作出调整与管控,也是贯穿此次中日执政党会议的主轴。

会议主题为“变局下的中日关系”,中方发布的新闻稿显示,双方在多领域达成了7项共识。比如双方就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展开交流,探讨增加互信、人文交流及互利往来事项。就搭建富有韧性的对话渠道达成共识,密切双方政治交流。双方会晤内容还涉及日本核污水排海以及中国对日水产品进口禁令事项。同时双方还就2025年秋季于日本举行两国执政党交流第10次会议初步形成共识。

另外就在同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也在北京会见了由日本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公明党干事长西田实仁率领的日本执政党代表团。双方在一番握手拍照后,随即就坐会谈。

王毅在会晤中,当面向日方转达了中方的关切。例如王毅就指出,日方应坚持“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正确认知,不要再渲染所谓“前所未有的战略挑战”,日方应坚持对过去历史的反省与道歉。

这2点关切,其一指向日本对中国应采取的现实政治态度,其二指向历史认知领域日方应认错改错。日本在数年前的军事文件中附应美国说法,将中国定义为“前所未有的战略挑战”,同时鼓吹实施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策略,制定2027年军事支出占经济总量2%以上的扩军计划。

当下日方认为形势有变,试图缓和同中国的关系,那么便需要撤销过往对中国的负面定义,为新阶段的中日关系“打扫干净屋子”。相比于日方的言语,日本在对中国整体政策上的调整,在对侵华战争历史的纠正错误认知,更能体现日本方面是诚心、还是假意。

对此,日方代表就当面做出重大承诺称,日方愿同中方共同落实好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信守迄今做出的承诺,特别是坚持中日联合声明确定的各项原则,绝不动摇。

日方的承诺可以说是回应了中方的关切。比如信守迄今做出的承诺,还有坚持中日联合声明确定的各项原则,这些对于我国所关注的日本在历史和台湾问题上,都是有所涉及和规定的。

当然有句话叫“听其言观其行”。日本虽然做出承诺,但能否兑现,还需时间来检验。

另外,我们在审视日本何时能就侵华战争一事进行全范围、长时间地道歉、整改、忏悔时,或许可以参考美国在太平洋战争及其后对日本治理中的实例。

日本先后遭受2颗原子弹打击后,其对美国的态度由拼死抵抗,迅速转变为敬畏和臣服,甚至不乏一些人认为是美军制止了日本后续的军事冒险,阻止了日本走向自我毁灭,所以于日本是有功的。日本战后也不乏对发起对美国太平洋战争的集体反思,但对于其侵略中国、朝鲜、韩国、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的过往,则缺少反思,或还只是停留在政治投机、制造舆论姿态层面。

与此对应,我们在这几点上需要加强行动,包括以黄岩岛、钓鱼岛为代表,延伸对关键海路的实控部署,健全对区域海路运输的主导地位。以台海事务、冲绳事务为脉络,完成对中日地缘交锋的攻守转变。基于现实经济利益促进产业升级进程,形成中国技术体系对日本生产制造的反向辐射等。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搬不走的邻居,中日两国的交往已持续上千年,如今继续延续沟通交往势头,对两国都将是有益的。

1 阅读: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