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米13系列用“稳”字诀征服市场后,我们以为Ultra系列也会延续这种“正确但无趣”的升级。但2025年的小米15 Ultra,用卫星直连通话、双芯加持的通信系统,以及一颗2亿像素长焦,彻底撕掉了标签。预售1小时狂销50万台的它,究竟是真颠覆还是堆料狂魔?看完这篇实测,或许你会有新答案。

一、通信革命:无网通话7公里,卫星直连成“救命神器”
小米15 Ultra的杀手锏,是彻底打破传统手机的网络边界。两颗自研T1S芯片+一颗T1芯片组成的通信系统2,不仅将无网通话距离从6公里提升到7公里,更支持北斗卫星消息+天通卫星电话双模通信。实测在无基站信号的深山,它仍能通过卫星发送定位和求救信息,延迟仅3秒。
更实用的是,沙漠、海洋等极端环境下的数据传输功能。比如用卫星网络发送9MB的图片仅需20秒,虽然速度不及5G,但关键时刻足以救命。网友戏称:“这手机适合卖给贝爷。”

二、影像堆料:2亿像素长焦,防抖却拖了后腿?
这次小米终于治好了“长焦短板焦虑”。主摄沿用1英寸LYT900传感器,但真正亮眼的是那颗三星HP9超长焦:2亿像素、1/1.4英寸大底、28倍无损变焦。实测在30倍变焦下,演唱会内场能清晰拍到歌手睫毛,100mm焦段的人文街拍更是自带“空间压缩感”。
但问题出在防抖——拍摄60倍变焦画面时,手部轻微抖动就会导致糊片。有博主吐槽:“想拍月亮?建议自带三脚架。”好在AISP算法能补救部分模糊细节,成片率勉强达标。

三、性能争议:双层主板烫手,游戏党慎入
为了给影像模组腾空间,小米15 Ultra采用了骁龙8至尊版+双层主板设计。实测《星穹铁道》半小时后帧率暴跌至40帧,机身温度飙至50℃,堪比暖手宝。对比同系标准版,散热阉割明显。
不过日常使用中,LPDDR5X+UFS 4.1的组合依然流畅,多任务切换无卡顿。结论很明确:这是台为拍照牺牲性能的“偏科旗舰”。

四、续航与设计:6000mAh终结焦虑,外观引发两极争议
6000mAh硅碳负极电池+90W快充的组合,实测重度使用1.5天无压力,45分钟满血复活。但厚重机身(9.8mm/238g)劝退小手用户,银绿拼色后盖更被吐槽“像补丁”——有人觉得是徕卡味,有人直呼“丑出天际”。
微曲屏和居中重心设计挽回些面子,但戴上影像套装后,整体重量堪比微单。建议米粉们先去门店掂量手感。

结语:
小米15 Ultra未必是“六边形战士”,但它用卫星通信和长焦堆料证明:旗舰机可以不止于参数内卷。6499元起的定价,买的是技术尝鲜权。如果你追求极致影像和户外安全感,它值得;但若想要均衡体验,隔壁标准版或许更香。
#你会为卫星通信功能多花2000块吗?# 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