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资助了希特勒?这部纪录片揭秘了纳粹和美国企业不可告人的交易

凤凰卫视 2024-06-26 18:00:31

1940年6月23日,阿道夫·希特勒趾高气扬地漫步于巴黎的街头巷尾。

这座被誉为“光之城”的城市,笼罩在了纳粹的阴影之下。

3天后,一群地位显赫的美国企业家在纽约市共进晚餐,庆祝纳粹德国在西线战场取得的胜利。

组织这场晚宴的是一位名叫格哈德·阿洛伊斯·韦斯特里克的德国律师。

韦斯特里克是当时德国经济和政治领域最瞩目的人物之一。

20世纪20年代,他作为律师,与许多驻德国的美国企业展开了合作。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掌权后,他成为了第三帝国驻美国的商务参赞。

詹姆斯·普尔

《谁资助了希特勒》作者

“希特勒成为总理后,从1933年一直到1939年战争之初乃至稍后阶段,美国人一直能在德国合法经营生意。当时,德国是世界主要工业强国之一。因此,德国的银行也与美国商人有各种业务往来。”

韦斯特里克在德国的律师事务所拥有大批知名客户,其中包括:福特公司、通用汽车、柯达、得克萨斯石油公司、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等。

1940年,鉴于韦斯特里克与这些美国大企业的密切联系,纳粹德国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派他前往美国展开访问活动。

这趟访美之旅名义上是贸易访问,实际上却另有所图。

布拉德利·哈特

加州州立大学 副教授

“韦斯特里克向美国企业家提出了诱人的条件,表示如果对方能帮忙阻止美国介入战争、协助德国在欧洲建立新秩序,那他就会帮助对方将收益转移出纳粹德国,这个条件吸引了很多美国企业。”

换而言之,韦斯特里克希望这些企业家能游说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使其在纳粹德国和欧洲同盟国之间进行和平调停,同时停止对纳粹德国的劲敌——英国和法国供应武器。

一些希望加大在德长期投资的商人对这项提议充满了兴趣。

然而,希特勒的橄榄枝之下往往暗藏陷阱。

希特勒表示愿意鼓励投资、发展国家工业实力,但为了保护本国货币,他又制定了不利于外国投资者的关税和经济措施。

克里斯托弗·科珀

作家 历史学家

“当时,外商直接投资并不是很重要,因为那时的德国对于外国投资者吸引力并不大,从德国出口商品并非易事。第二个原因是由于严格的货币管制要想把所获收益转移出德国,比如转到美国也十分困难。另外,当时德国境内也已没有大型外国企业,原来有的早就撤离了德国。”

尽管从纳粹德国转移出资产和收益,困难重重;但数家外国企业,出于经济需求或政治上的支持,仍继续在德国境内经营生意。

为了避免惩罚性出口关税,其中一些企业通过以货易货的交易方式,向纳粹德国提供原材料,以换取制成品。

得克萨斯石油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董事长托基尔德·里贝尔出生于挪威,对纳粹持支持态度。

布拉德利·哈特

加州州立大学 副教授

“他引起美国政府的关注是因为他表现出了对于纳粹德国的同情;更重要的是,在格哈德·阿洛伊斯·韦斯特里克访美期间,里贝尔为他购置了一辆汽车;而韦斯特里克还将得克萨斯石油公司的地址登记为自己美国驾照上的住址。于是,里贝尔、得克萨斯石油公司与韦斯特里克之间的关系便一目了然。”

西班牙内战期间,托基尔德·里贝尔和得克萨斯石油公司违背美国1937年的《中立法》,以赊账形式向佛朗哥领导下的国民军提供石油。

希特勒上台后,里贝尔又向纳粹德国供应石油,以换取在德国汉堡的德意志造船厂生产的油轮。

然而,对于汽车巨头福特、通用汽车等其他美国企业而言,以货易货的交易形式 并不具备优势。于是韦斯特里克远渡大西洋,访美展开游说。

布拉德利·哈特

加州州立大学 副教授

“对于许多美国汽车制造商而言,以货易货的难题在于,他们所生产的是高度精密复杂的产品。汽车并不像钢管或石油那样。因此,美国车企很难从德国获得有利于其经营生产的产品。当时韦斯特里克对一群美国企业负责人做出了如下表示:我可以保证让希特勒批准你们带走滞留在德国账户上的利润。唯一的条件,是希望你们提供一点政治上的帮助。”

韦斯特里克的访美之旅引起了英国情报机构的注意。

英国情报人员很容易将情报传递给美国同行、透露给新闻媒体。

接获消息的美国报刊十分兴奋,将纳粹德国代理人韦斯特里克与美国企业家之间的关联,及其共谋游说罗斯福总统的计划公之于众。

布拉德利·哈特

加州州立大学 副教授

“当时纽约市新闻媒体发生了不少趣事。媒体记者蹲守在韦斯特里克家附近,监视他的行踪,简直如同联邦调查局探员一样,硬生生将他逼得只能离开。韦斯特里克的名字频繁见诸报端,以至于他无法再履行职责。由于身份已被美国媒体曝光,他只能坐上前往日本的轮船,离开美国。”

韦斯特里克的任务宣告失败,他灰头土脸地应召回国。

在他离开后,与他有关联的美国企业家,公众形象仍然受到长久的影响。

在得克萨斯石油公司的一次董事会上,托基尔德·里贝尔被责令解释他与纳粹政权之间的关联。最终,他被迫辞去董事长一职。

受到这场丑闻冲击的还有詹姆斯·戴维·穆尼。他被揭发出曾经凭借对纳粹德国的贡献,于1938年获颁一级德意志雄鹰勋章。

同年,亨利·福特在自己的75岁生日宴会上,获颁大十字德意志雄鹰勋章。

纳粹政权为何要向这两位著名美国实业家颁发如此“荣耀”的奖章呢?

自1933年纳粹党执政后,这两家企业都从希特勒的重整军备计划中寻觅到了商机。

通用汽车旗下的欧宝公司,在德国哈弗尔河畔勃兰登堡修建了一座新厂房,用于为德国国防军生产欧宝“闪电”卡车。

福特公司在美国的工厂负责为这些重型军用卡车运送零部件,整车则在德国柏林附近的新厂房进行组装。

可是,既然最终难以收回利润,这些企业为何还要继续投资兴建这些工厂呢?

詹姆斯·普尔

《谁资助了希特勒》作者

“也许他们并不是同情(纳粹)而是出于对共产主义的恐惧。”

福特公司和通用汽车无视意识形态之争,深度参与了纳粹德国的军备重整计划。

他们的参与对于贪得无厌的纳粹战争机器无疑起到了巩固作用。而这台战争机器不久后就向整个欧洲进发...

更多精彩内容就在凤凰大视野《血色宝藏——希特勒金库之谜》⬇️

来源:凤凰大视野

编辑:yii

3 阅读:351
评论列表
  • 2024-06-26 18:47

    昂撒人与日耳曼人联合绞杀犹太人

  • 2024-06-27 12:51

    倒反天罡[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