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力量!嫦娥6号顺利着陆月球背面预定地点,开启“挖宝”工作

老六趣事 2024-06-04 01:39:40

6月2日清晨6时23分,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精准通信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预定着陆任务。

此过程始于当天6时9分,组合体启动7500牛变推力主发动机进行动力下降,期间迅速调整姿态向月面靠近。通过先进的视觉自主避障系统,组合体对月面环境进行了实时检测,选择了一处相对安全的区域,在距离月面100米高度暂停,采用激光三维扫描技术进行了高精度障碍物识别。基于这些详尽数据,最终确定了精确着陆位置,随后以缓慢而精确的垂直速度降落,临近月表时发动机关机,借助缓冲装置确保了组合体的平稳触地,标志着中国在月背探索领域再次取得关键性进展。

嫦娥六号任务是在实施人类首次月球背面样本返回,其技术复杂度、风险及挑战均超越以往。相较于嫦娥五号2020年在月球正面的成功采样返回,嫦娥六号不仅在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上实现了技术创新,还将在鹊桥二号的辅助下,实践月背的智能化快速采样和起飞等高难度操作。

着陆后,嫦娥六号搭载的科学载荷随即启动工作程序,包括来自欧洲航天局的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的月球氡气探测仪等国际合作载荷,以及已部署完毕的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都将为月球科学研究贡献重要数据。

自今年5月3日发射升空以来,嫦娥六号历经数个关键阶段:地月转移、月球捕获、绕月飞行,直至此次的着陆操作。整个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四部分组成,其中着陆器与上升器组合体与轨道器及返回器组合体于5月30日成功分离。着陆成功后,着陆器将通过鹊桥二号中继星接收地面指令,开展一系列状态检查及设备部署,为接下来约两天的月背采样作业做准备。该阶段将采用钻探及机械臂抓取等方法,从多个地点收集月壤和岩石样本,以实现多样化的自动采样目标。此外,嫦娥六号还将执行月背着陆区的现场考察、月壤结构分析等科学探测任务,进一步揭示月球的起源和演变之谜。

自2007年起,中国的嫦娥系列月球探测任务逐步推进,每一步都标志着中国在深空探索领域迈出的重大步伐和取得的显著成就。

嫦娥一号(2007年):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首次尝试,主要任务是对月球表面进行三维立体测绘,探测月球表面有用元素与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以及研究月球与地球之间的空间环境,成功开启了中国探月工程的新篇章。

嫦娥二号(2010年):在嫦娥一号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探测器的性能和探测精度,对月球进行了更高分辨率的拍摄,为后续的软着陆任务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嫦娥三号(2013年):实现了中国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搭载的月球车“玉兔号”成功进行了月面巡视勘察,对月球地质结构、资源分布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嫦娥四号(2018年):创造了人类探测器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历史性成就,携带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背开展了一系列科学探测活动,填补了人类对月球背面认知的空白。

嫦娥五号(2020年):完成了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成功采集并带回了月球样品,对于研究月球的起源、演化以及潜在的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嫦娥六号的成功着陆,不仅是中国探月工程的又一里程碑,也是国际航天合作的典范,其搭载的多国科研载荷共同参与的科学探索,体现了中国在航天领域开放合作的态度。这一系列任务的实施,不仅增强了中国深空探测的能力,也推动了人类对月球乃至宇宙的更深层次认识,为未来的月球基地建设、深空探测乃至载人登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嫦娥系列任务的不断深入,中国正稳步走向深空,探索未知,为全人类的太空梦想贡献力量。

0 阅读:8

老六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