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二吖!今天聊一件能让所有人重新好好想想晚年生活到底啥样的事儿!有个1964年出生,自己叫自己“老龙女”的阿姨,刚满60岁,就像一下子被生活把残酷的真面目给揭开了。一句“人老了,千万别自作多情”,把好多老人藏在心底、不敢说出来的无奈,全给喊出来了。这背后到底藏着多少没人知道的事儿呢?咱赶紧去仔细瞧瞧!

从“一家之主”到“没人搭理的小透明”,老人的地位咋就变得这么大呢?
你能相信吗?以前在家里说什么就是什么,不管大事小事,家里人都得听他的老人,老了以后,竟然变成了谁都不怎么在意的小透明!年轻有力气的时候,不管是管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儿,还是给邻居们出主意,那都是大家眼里很厉害的人物。可是时间过得太快啦,一旦年纪大了,身体没以前好了,没办法再像以前那样干活赚钱,在别人眼里,一下子就变得不重要了。
就说隔壁小区的李大爷吧,年轻的时候,那可是家里的顶梁柱,拼命打工赚钱,给家里盖了又大又好的房子,还把儿女都送进了好学校。可现在呢,退休金也就够自己勉强过日子,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每次李大爷打电话过去,就想跟孩子们聊聊家里的事儿,孩子们不是说工作太忙,就是说没时间。李大爷心里那叫一个空,感觉自己好像被这个家给忘掉了一样。

病床前的“冷和暖”,亲生儿女咋就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呢?
再看看医院里病床前的情景,真的让人心里特别难受!老人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孩子小时候生病,那可是一整晚都不睡觉,一直守着照顾,可等老人自己生病了,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王奶奶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例子。前段时间,王奶奶不小心摔了一跤,骨折住院了。刚开始,儿女们还轮流在医院照顾,可还不到一个星期,儿子就说公司有个特别重要的大项目,走不开;女儿也说家里孩子要考试,得回去辅导功课。从那以后,来医院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就只剩下每天定时转过来的医药费。王奶奶躺在病床上,看着空荡荡的病房,眼泪不停地流,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老人自己救自己:别给儿女找麻烦,自己把自己照顾好才是最重要的!
老人们可得清醒清醒啦,与其指望儿女,还不如靠自己!有点头疼、身上发热这样的小毛病,能自己去药店买点药解决,就别随随便便喊儿女。你想想,孩子们每天上班累得要命,还得操心家里的各种事儿,你要是隔三岔五因为一点小问题就叫他们,谁能受得了啊?
张爷爷就是个不好的例子。他稍微有点不舒服就给儿子打电话,一开始儿子还挺在意的,每次都请假陪着去医院。可时间长了,儿子工作上的事情越来越多,经常因为陪张爷爷看病耽误工作,被领导批评。慢慢地,儿子对张爷爷的态度也变得不耐烦了,张爷爷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所以啊,老人能自己照顾自己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这既是对自己好,也是体谅儿女。

还想着养儿防老?别犯傻了,这个观念早就跟不上现在的社会啦!
以前总说养儿能防老,可现在这个社会,真的不一样了!孩子们一个个都忙着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每天就像被抽得不停转的陀螺一样,哪还有那么多精力照顾老人呢?
赵大妈就是最好的证明。她唯一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大城市,每天加班到很晚。赵大妈天天盼着儿子能多回来陪陪她,可儿子一年也就过年的时候能回来待几天。平常赵大妈给儿子打电话,儿子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加班,说不了几句话就急急忙忙把电话挂了。赵大妈心里失望极了,她终于明白,养儿防老的想法,在现在这个节奏很快的社会里,真的不太现实了。

最后的尊严:老人怎么能体体面面地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光呢?
就算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老人也要活得有尊严!生活不能自理是很多老人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但是咱们得理解儿女的难处。
孙爷爷瘫痪在床以后,他的儿女们都特别孝顺,每天轮流照顾他,可孙爷爷心里却很不舒服。他觉得自己成了儿女的负担,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他努力配合治疗,还坚持做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虽然这个过程特别艰难,但是孙爷爷一直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说:“我不能因为我自己,把孩子们的生活也弄得一团糟。”

人老了,可千万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别对儿女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期望。咱们得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算最后可能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也要开开心心的。同时呢,也希望年轻人们能多抽出点时间陪陪家里的老人,他们辛苦了一辈子,晚年真的特别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而老人们呢,一定要明白,只有靠自己,才能活得自由自在,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多一点温暖,少一点无奈吧!

对此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可以关注、留言、转发!
本故事引用网络素材,如有侵权,请别举报,可通知下架!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