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竟成为了马克思的偶像,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形式

江山社 2021-05-25 14:17:15

斯巴达克斯,是古罗马的奴隶英雄。在影视剧中我们能看到,早年的斯巴达克斯,是巴雷斯民族某小部落的领袖,得了到罗马将军葛雷博的器重。然而,因后来罗马军队内部矛盾,斯巴达克斯与罗马高层决裂,且被扣上了“叛党”的帽子,沦为阶下囚。

剧里的这些关于斯巴达克斯身世的情节,与真实的历史大同小异,虽然细节上有些差距但总体还是比较准确的。

不过,斯巴达克斯接下来的经历便与影视剧中不同了。虽然在被俘后他沦为像猴子一样的角斗士,但古罗马的角斗士却与我们所理解的有些不同。现代人都觉得当时的角斗士一定是吃得最差,没有自由,用玩命来换取生存空间的奴隶,实则不然。

真实的角斗士是有一定的人身自由的,他们就读于“角斗士学校”,每天的活动不受限制,不但可以来到大街上闲逛,还可以聚在一起喝酒。真正让他们难以忍受的,还是所谓“决斗至死”的理念。角斗士学校向他们灌输了决斗光荣的概念,并命令他们进行性命相博的角斗。

这种身不由己的暴力行为,是斯巴达克斯起义的最大理由。在角斗规则的约束下,斯巴达克斯等角斗士并不自由。他所向往的,无非是让每个人能活下来,获得平等生存的待遇。然而,他终究只是一名奴隶,他的诉求根本无法得到满足。

所以,斯巴达克斯只能发动革命,以武力胁迫高层妥协。

在电视剧里,斯巴达克斯发动起义时,总共集结了几十号人手。实际上,这与历史上真实的情况大相径庭。

试想,几十号人与罗马军队抗衡,这种行为与自杀有什么区别?

真实的卡普亚起义中,斯巴达克斯起码召集了一万名角斗士发动反抗。不过,由于大部分角斗士没有装备武器,他们的反抗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效,绝大多数角斗士都被罗马士兵堵在角斗士学校里,仅有斯巴达克斯等小部分角斗士逃出生天。

当起义军抵达维苏威火山时,角斗士的数量仅剩五百人。为了压制起义,罗马当局派遣了一千两百名驻军,火速赶往维苏威火山平叛。从表面上看,斯巴达克斯手中仅有五百兵力,以这五百人去抗衡政府军无疑是以卵击石。不过,斯巴达克斯的军队占据地理优势,他们靠着居高临下的优势顺利地战胜了政府军。

在接下来的围剿中,斯巴达克斯进行了错误地判断,以至于起义军被围困在山巅上。不过,斯巴达克斯的机智拯救了这些人,他们利用绳梯从悬崖溜走,靠绕后成功突破围剿,保存了革命火种。起义的过程是非常曲折的,虽然正史中对此事的表述很少,但至少在小说中我们能看到,斯巴达克斯的队伍至少面临了一次分裂的危机。

这次分裂发生于克拉苏抵达之前,当时的斯巴达克斯正在与罗马高层进行周旋。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斯巴克达克斯,其军队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影响局势的走向。当时起义军将领埃诺玛依被一名希腊妓女蛊惑,听信了婊子的鬼话,觉得斯巴达克斯会背叛起义军。显然,这是敌人搞出的离间计,明眼人一看便知这纯属鬼扯。

然而,愚蠢的埃诺玛依却坚信不疑,不再信任斯巴达克斯的他,带着一万多人离开起义军,与罗马士兵进行了一场血拼。一万多人想推翻罗马政权,无疑是蚍蜉撼树。因此,这一万多人均遭到了政府军的剿杀。要知道,斯巴达克斯手下士兵最多时,也仅有七万余人,这一万人的分裂无疑对起义军造成了重创。

影视剧为了引人眼球,所以创造了斯巴达克斯战死沙场的桥段。可以说,这是影视作品中的高潮部分,亦是整个起义事件的终结。不过,历史上真正的斯巴达克斯究竟有没有死于阿普利亚决战,时至今日也没人能给出准确答案。

根据罗马官方史料记载,公元前七十年,在阿普利亚的这场决战中斯巴达克斯奋战到了最后一刻,最终力竭而亡。不过,在战争结束后,罗马人并没有找到斯巴达克斯的尸体。显然,这种情况与发生在二战时期的“希特勒之死”有些类似。

既然无法找到直接证据(尸体),那么,斯巴达克斯的死亡就有可能是烟雾弹。或许,斯巴达克斯在这场战争失败后离开了战场,带着少部分亲信选择归隐,也未可知。

斯巴达克斯起义是一次奴隶的反叛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基本可以说是当时罗马奴隶制度下的一场悲剧,其带来了历史少有的社会影响。

十多个世纪之后,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诞生。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承认斯巴达克斯为其偶像,并从斯巴达克斯起义的失败中进行总结。马克思指出:起义军的训练不正规以及罗马军队的庞大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形式,这也是一定程度上总结自斯巴达克斯起义。

参考资料:

【《斯巴达克起义——奴隶觉醒的悲壮诗篇》、《斯巴达克斯》】

2 阅读: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