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寻梦想的路上《不止不休》真的很难

杯中吻 2023-03-24 18:07:58

本着客观的角度分析。

刚刚上课李老师说到了一个好的记者甚至会影响到立法。比如不止不休中:乙肝法律政策的修订。有力量的批判作品一定是真正走进心灵深处的,让我们想: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因为《狂飙》这个剧,我呢,非常喜欢演员张颂文(这个星期六3.18)去看了《不止不休》首映。这部影片并不是商业片,可能需要静下心来看,人们的关注点不一样,有负评是必然的,是可以理解的,我不觉得对一个影片的负评就是对演员的负评。

张颂文‬与‬白客‬所‬塑造的‬角色让我有了一些感触,这可能本人就读相关专业的原因,这个电影让我看到了那个属于纸媒的黄金时代。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好记者就是黄江和韩东这样的:记者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个理想。是用手里的笔去书写真相,用双脚去探寻真相,以自己微薄之力还原真相。影片中有很热血的一段,大家可以到影院感受。

张颂文所塑造的角色黄江是一个看上去很疲惫,不修边幅,甚至有点邋遢的形象。有一种视觉冲击。

在后期在人物塑造上,黄江身上有一种反差感,首先,能感觉到生活里是个很温柔很有意思的人,与妻子讲话娓娓道来,从仅有的一场对手戏就能看出彼此很亲密的相处模式,但是对待实习生无比严格。

其次,在他工位上放着小熊图案的杯子,但在工作上执着,把自己锋利的那面都放在记者的身份上。第三是对实习生韩冬上,黄江看上去像是一个不近人情的,冷静的现实主义者。但就是这样的人,将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实习生留了下来。

00:09 / 00:36

那时候我就想黄江刚进报社的时候可能正是这样:一个人打拼飘荡,身份卑微,但心怀理想,想要写尽天下不平事,发遍人间不平声。

也就是那一刻我联想到了演员本人,从综艺《演技派》到《我就是演员》,他总能发现学员身上的闪光点。可能是之前没有人给他机会,于是他要做一个尽力给予别人机会的人。

但是‬这个电影的女性角色实在太镶边,看完之后回想,好像并没有这个角色单独的相关剧情,反而更像男主的附属品。

再来说一说白客吧,我这是第一次认识这个演员。其实演员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认知。通过张译看了狂飙,让我看到了一个好演员张颂文。同理,通过张颂文,我看到了白客。他在里面扮演实习生韩东。第一次面对前辈黄江,他所表现出的局促不安,急张拘诸更能反衬出黄江的从容干练、沉着稳重。当然看的出这个人很实诚,面对提问却没有胆怯,毫无保留的讲出自己是初中学历的事实。总之演技不错,是好演员。

在总体呈现上,介绍‬了‬调查记者的工作内容,这让很多‬其他‬行业的‬人了解‬了记者‬,对这个群体是如何思考,如何写作进行完整‬的描述,在我‬看来‬,“乙肝歧视”与‬“记者于时代的作用”这两‬条线‬并‬重‬。

在风格上,那支类似太空员游走的笔采用了比较梦幻的方式,就我而言,感觉和整体风格有点不匹配。

这个影片把“生活化”处理的很好。大家注意一下就会发现,黄江的每次出现,都是手里拿着半个面包片,嘴里嚼着食物,手底下赶着稿子。在报社和现场间穿梭奔波,二十四小时待命的要求,把这个行业的劳碌展现的淋漓尽致。其实看到这一幕,很多打工人会有代入感,会想到自己有时候的生活就是这样的:为了赶时间没有时间吃饭,随便将就一口。作为调查记者,黄江外出调查需要做什么,需要什么样的衣着他完全清楚,他骑着旧摩托戴着起球的耳套,吐一口烟,烟雾弥漫整个荧幕…

在题材上,这部片子在题材的展现上有些散或者说是有点断,矿难的事情也都没有说清楚,就开始说乙肝歧视。结局太仓促了,有一种突然加速的感觉,后来又想了一下,可能是为了过审的妥协,这个电影展现的已经算合格,并没有点破更多,也无法再触及更多(从它反复延期就可以看出来)。

影片的音乐与色彩呈现上,色调接近那个时代,高饱和,反差色,视觉整体上很舒适。

最后呢,希望《不止不休》可以让我们有些思考,比如对社会存在各个方面歧视的思考,作为记者存在的意义的思考,敢不敢深度挖掘真相的思考,尊从良心还是金钱的思考…

有力量的批判作品一定是真正走进心灵深处的,让我们想: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于‬我‬所想‬:作为‬即将‬毕业‬的‬我‬‬应该‬如何成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