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引用权威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俄罗斯的国际舞台,如今看来,颇有几分“高处不胜寒”的意味。原本以为,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丰富的资源,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俄乌冲突爆发后,这种预想似乎越来越遥远了。眼看着曾经的“铁杆兄弟”一个个开始和俄罗斯拉开距离,普京心里恐怕也不是滋味。
特别让人意外的是白俄罗斯的态度,以前,白俄罗斯那可是俄罗斯超坚定的盟友,在这场冲突里,白俄罗斯却表明 “保持中立”,公开宣称不会直接参与乌克兰冲突。
看着昔日盟友陆续疏远,俄罗斯的外交难题越来越突出。它既要对付来自西方国家的全面围堵,还得处理和邻国越来越复杂的关系。关键是,这种孤立不光在政治方面,还慢慢延伸到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领域。
就在俄罗斯被国际社会逐渐孤立之时,伊朗这个中东大国,一直和俄罗斯保持着有点微妙的关系。没想到,突然之间,伊朗站出来向俄罗斯伸出了援手,这可让好多人都没想到。在过去的国际事务里,伊朗虽然和俄罗斯有一定合作,可从来没像现在这么明确地站在俄罗斯这边。
美国声明称,伊朗给俄罗斯提供了不少武器,像导弹、无人机之类的先进装备,那些武器的运送过程也特别有意思 ——有 9 艘挂着俄罗斯国旗的船,满满当当载着至少 200 枚伊朗导弹,正悄悄往俄罗斯开去。
面对乌克兰背后整个北约的军事援助,俄罗斯现在处于多条战线作战,兵力有点不够用。伊朗提供的武器,正好能解俄罗斯的燃眉之急,补上战场上的损耗,让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能重新找回点主动权。
这一事件的意义可不只是军事援助这么简单。伊朗的武器援助,实际上是给西方国家传达了一个很明确的政治信号。伊朗在这个关键时候公开支持俄罗斯,明显是对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一种回击,也是对长期以来所受制裁和孤立的一次 “反制行动”。伊朗的姿态,既是在表明自己的立场,也是在为俄罗斯助威。
伊朗向俄罗斯提供武器的消息一经传出,西方国家的反应可谓是“雷霆万钧”。首先跳出来的是美国,布林肯愤怒地指责伊朗的行为是在“火上浇油”,加剧了乌克兰的困境。接着,美国财政部麻溜地宣布了一连串针对伊朗的新制裁办法,把伊朗相关企业和个人在美国的资产给冻结了,还不许他们跟美国公司做交易。
与此同时,英国、法国、德国这些欧洲的老牌强国也不乐意落后,紧赶着对伊朗实施更严格的制裁,那架势就好像要把伊朗给 “治得服服帖帖”。他们扯着嗓子谴责伊朗 “不把国际秩序当回事”,指责伊朗给俄罗斯提供武器是侵犯乌克兰主权,是在 “破坏地区和平”。
一时间,伊朗成了大家攻击的目标,就好像变成了国际社会的 “坏家伙”。不过,这场 “正义之师” 的谴责背后,藏着一些不那么 “敞亮” 的逻辑。美国给乌克兰提供武器那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儿,且不说援助的钱数早就达到几十亿美元了,单看战场上源源不断的美制武器,就知道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那叫一个卖力。
更有意思的是,面对伊朗的否认,西方国家似乎并不打算给对方解释的机会,直接采取了经济制裁。俄乌战争,正处在胶着时期,谁都输不起,和谈根本不可能,看谁能耗得起,最后总有一败。看看以色列在美国的指挥下,他们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残酷劲儿,或许就能明白美国,北约支持乌克兰对俄罗斯的一样,想把俄罗斯一点一点消耗悼。
俄罗斯与伊朗的合作,可谓是“抱团取暖”最真实的写照。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两个各自孤立、饱受制裁的国家,如今走到了一起,共同面对来自西方的挑战。在军事领域,两国的互助显得尤为关键。
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可是投入了超多资源,而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支持那是越来越猛,这就让俄罗斯面临挺大的军事压力。伊朗的导弹技术很厉害,无人机装备也不少,这些正好是俄罗斯现在特别需要的军事资源。有了伊朗的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打击能力变强了,能接着跟西方支持的乌克兰力量较较劲。
不过,军事上的合作只是一小部分,背后还有更深的战略考虑,那就是经济上的联手。俄罗斯和伊朗都长期被西方经济制裁,外汇收入和国际贸易渠道都被卡得很死。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就开始琢磨通过合作来打破制裁的封锁。
西方国家想用金融制裁压垮两国经济,可俄罗斯和伊朗开始探索 “去美元化” 的路子,用本币结算和其他货币体系,慢慢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这种经济上的互相帮忙,让两国在面对西方金融压力的时候,能找到一些突破的地方,给自己的经济发展争取更多空间。
俄罗斯与伊朗的携手,不仅让西方的制裁变得不再那么有效,还打破了某种程度上的国际孤立。两国的战略合作,向其他受到西方打压的国家传递了一个信号:即使在强大的制裁压力下,仍然可以通过合作找到新的出路。这种“抱团取暖”的模式,能否成为未来国际关系中的一种新趋势?在西方国家的封锁面前,还有多少国家会选择类似的道路?
以下为信息来源
金融界-伊朗最新表态!美国宣布:对伊朗实施新制裁!“十年来首次联合访问”,布林肯与英外交大臣将共同访问乌克兰-2024.09.11
乌外交部“严厉警告”伊朗
2024-09-11 07:13·海外网
自己想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