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一个被朱棣夸赞“我不可一日无解缙”的天才,你知道他最后是怎么没的吗?竟然是被活埋在雪地里,想想都觉得冷!话说回来,明朝这帮皇帝,哪个是好惹的?
老朱家的人,个个都身怀绝技,朱棣更绝,他可是从战场上打出来的皇帝,对文臣,那可真没啥好客气的,说杀就杀,绝不手软。方孝孺被诛十族,够狠了吧?可你猜怎么着?就连为他卖命一辈子的解缙,最后也没逃过一劫,这究竟是咋回事呢?
年少成名,侍奉老朱
两岁小孩儿能干啥?大部分也就刚会走路,会说话。可解缙呢?两岁就能过目不忘,嘴里蹦出成章成句的。四岁更牛,出口成诗,知识渊博,他爸妈都比不上他。在神童界,那也是顶尖儿的。
六岁的时候,别的孩子还在玩泥巴,解缙就开始研究家谱了,还缠着老师教他氏族学的知识。九岁的时候,他一天能记住一万个字!简直不是人,他咋做到的?天才的世界,咱们凡人理解不了。
解缙十五岁那年,想参加科举,他爹觉得他还是个雏儿,硬是不让去。在家闲着没事,解缙就开始编自家的家谱,还拉着他哥解纶一起干。
等到十八岁,他爹终于松口了,让他去参加科举。不过,解缙可没按套路出牌,直接跳过童试,参加乡试去了。这事儿还得从他十六岁说起,那年他碰到了个贵人,叫茹太素。茹太素看了他的文章,直接拍板,让他免试当秀才。
没参加过童试的解缙,直接考中了乡试第一名——解元!风光得很,进了会试。会试和殿试,他也是一路高歌猛进,尤其是殿试,那可是让朱元璋刮目相看,龙颜大悦。
没多久,解缙就把他写的《太平十策》献给了朱元璋,老朱看了,当场夸他,还给他放了个假,让他带着他哥回家看看。解缙回家转了一圈,又给朱元璋带回了个惊喜,那就是他叔叔写的《宋史》。按规矩,本朝要给前朝修史,可元朝情况特殊,《宋史》一直没影儿。
朱元璋看到《宋史》,高兴得不行,立马说要赏他。可赏啥呢?他还没想好,就问解缙想要啥。一般人这时候肯定说啥“为皇上效力是我的荣幸”,啥“不求回报”,可解缙是啥人?那是天才!
他想了想,觉得自己身边缺俩跑腿的,就跟朱元璋要了俩仆人。还好那时候朱元璋脾气还没那么暴躁,不然解缙小命就悬了。朱元璋把兵部尚书沈溍叫来,让他带着解缙去兵营挑俩兵。
可解缙万万没想到,这次“福利”,差点把他给坑了。沈溍有点瞧不起他,觉得他就是个“借花献佛”的,不配有这待遇。第二天,沈溍就告解缙的状,说他行为无礼,挑人的时候还拽得二五八万的。
朱元璋虽然喜欢解缙的才华,可也讨厌那种装模作样的读书人。就因为沈溍一句话,解缙就被贬到江西去了。不过,朱元璋念他有才,没过多久又把他给赦免了,让他回朝当官。像解缙这种天才,难免有点恃才傲物,在别人面前牛气哄哄的也就算了,在皇上面前也这么嚣张,那就有点作死了。
解缙没事就给朱元璋上书,告这个官员的状,弹劾那个官员的错。这些被他告的人里,有个叫袁泰的,是朱允炆的红人。后来建文帝不喜欢解缙,也跟这事儿有点关系。不过,解缙才不在乎这些呢,他正忙着干一件大事。
没多久,朱元璋就把李善长给抓起来了,要砍头。李善长是谁?那是朱元璋的老战友,跟着他打天下几十年,现在却因为一点小事就要被处死,可见朱元璋那时候已经有点糊涂了。可就在这时候,解缙偏偏要站出来,替李善长求情。
大家伙想救李善长,可得找个笔杆子厉害的写求情书,于是就找到了解缙。解缙二话没说,直接写了篇《论韩国公冤事状》,韩国公就是李善长。结果呢?文章是送上去了,朱元璋也龙颜大怒,直接把解缙给免职了,让他回老家歇了八年!
追随永乐,终成悲剧
为啥是八年?因为八年后,朱元璋就挂了。解缙虽然被老朱给撸了,可心里还是挺感激他的。老朱一死,他就跑到南京去吊唁。
可解缙进京的消息,传到了袁泰耳朵里,袁泰还记得当年被解缙弹劾的事儿,心里那个恨啊。于是,他就跟建文帝建议,重新启用解缙,把他安排到边远地区去,让他没机会蹦跶。就这样,解缙被发配到河州去了。
靖难之役后,朱棣当了皇帝。朝廷里的官员,大部分都投降了朱棣,可也有几个硬骨头,被朱棣给咔嚓了。朱棣本来就是篡位,再加上杀害忠臣,名声一下就臭了。
为了挽回形象,朱棣开始到处找像解缙这样的名士,想通过召回他们,来安抚天下读书人的心。为了给这些文臣找点事儿干,朱棣就命令他们编纂一部前所未有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解缙当仁不让,成了总负责人。
朱棣为了表示自己对解缙的重视,还说了那句“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不可一日无解缙”。可你要是知道解缙后来的下场,再听这句话,简直就是天大的讽刺。
说白了,朱棣就没真正信任过解缙,在他眼里,解缙就是个工具人。刚开始召回他,是为了笼络人心;后来让他编《永乐大典》,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等这两件事儿办完了,朱棣就开始琢磨怎么弄死他了。他先把解缙贬到外地,让他慢慢失去和朝廷的联系。
解缙进京汇报工作的时候,正好赶上朱棣带兵出征,太子朱高炽监国。解缙只能先拜见了太子,然后就走了。可等朱棣回来,有人就告他的状,说他故意挑朱棣不在的时候来见太子,肯定是在密谋啥事儿,根本没把朱棣放在眼里。
朱棣正愁没借口收拾他呢,一听这话,立马火冒三丈,把解缙抓起来,严刑拷打,逼问他跟太子到底说了啥。可解缙根本没干过这事儿,他上哪儿说去?朱棣以为解缙进了监狱,死定了,就把他给忘了。
后来,朱棣翻看监狱的花名册,看到了解缙的名字,这才想起来还有这号人。朱棣骂监狱长官办事不力,监狱长官吓得跪地求饶,保证解缙明天就死。当天晚上,监狱长官带着好酒好菜,来到解缙的牢房,让他饱餐一顿,喝得烂醉如泥。然后,狱卒就把他扔进了冰天雪地里……
解缙死后,他的家人也被朱棣发配到了东北,直到朱高炽当了皇帝,才让他们回了家。你说,这解缙的一生,是不是够悲催的?
才华横溢,为何惨死?
说到底,解缙的悲剧,在于他太有才了,也太耿直了。他敢于直言进谏,得罪了不少人。更重要的是,他站错了队,卷入了皇位的争夺。朱棣是个心胸狭隘的人,容不下任何威胁自己皇位的人。解缙虽然有才,但在朱棣眼里,只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一旦失去了利用价值,就会被毫不留情地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