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一战后美国占领德国非军事区的营地和莱茵兰洪水景象

罗盘的历史影像分享 2023-11-09 09:57:0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削弱德国的势力,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英文:Treaty of Versailles),其中在军事限制中有一条规定:在莱茵河西岸的领土(莱茵兰)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其主要目的是莱茵河是德法两国之间唯一的天然屏障,莱茵兰设为非军事区主要作为德法之间的缓冲地带和预警区域,一旦德国有动兵的迹象,法国可有充裕的时间依托莱茵河进行防御。

莱茵兰非军事区景象

以下影像就是1920 年,在凡尔赛条约建立后莱茵河美国非军事区的营地景象。

在德国莱茵河美国非军事区营地的美军影像。

美军在温宁根编队的野战炮兵在进行演习的情景。

莱茵河畔本多夫的景色,远处有是巨大的工业烟囱群。

德国莱恩河和摩泽尔河流域交汇处的科布伦茨景象。

1920年,莱茵河大洪水期间和之后的破坏场景。

在洪水发生时漂浮的加仑桶景象。

美军在莱茵河洪水遭受破坏的营房场景。

美军在莱茵河洪水过后清理加仑桶的景象。

在洪水中被冲到一旁的加仑桶。

在莱茵河洪水过后清理物品的美军。

遭受洪水破坏的美军营地。

在莱茵河洪水时用木板出行的人们。

莱茵河洪水中的美军营地景象。

在莱茵河洪水过后美军营地的景象。

更多的一战图文影像,可点击以下的标题继续浏览阅读: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