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爱情节日,理应浪漫,然而今年的影院却上演了一幕荒诞的写实主义剧。
一边,《哪吒2》高歌猛进,票房轻松破百亿,欢声雷动;另一边,《美国队长4》在恶评如潮中顽强上映,却不幸沦为观众的众矢之的。
此次漫威的胆量可谓惊人,堪比猎鹰直面灭霸的英勇,然而结局同样惨痛。
烂番茄的新鲜度仅有区区48%,豆瓣评论区变成了吐槽大会的现场。
观众的不满异常统一:剧情冗长乏味如老妪裹脚布,这部续集的存在显得多此一举,打斗场面幼稚如同孩童争执,预告片中的壮观场景也未现银幕,新美队那令人尴尬的“口才”更是让人忍不住脚趾抠地。
更令人愤慨的是,制片方竟然与涉嫌辱华的日本动漫联动推广,触及了国内观众的底线。
漫威这番举措,是创意枯竭,还是放任自流?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还是坚持看完了全片,得出的结论是:失败并非没有原因。
猎鹰接棒美队成了“巧克力版美队”?
《美队4》最让人诟病的,莫过于猎鹰的接任。
尽管在漫画中猎鹰确实曾担任美队,但电影对此的处理却显得极为草率——仅仅是盾牌的一交一接,台词的一念一读,猎鹰便迅速蜕变为“美队Pro Max”,连最基本的心理挣扎镜头都省略了。
难道这盾牌是家族传承的宝物?轻易给出,有没有考虑过观众的感受?
更为荒诞的是,新美队的战力直线下降,红浩克能一拳摧毁一座建筑,而猎鹰却依靠“情感的呼唤”轻描淡写地让反派退去。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问:这究竟是一部超级英雄电影,还是居委会的调解现场?
漫威曾引以为傲的故事精髓——角色的成长与闪光时刻,在这里被“政治正确”的记账式叙述所取代,无怪乎有人嘲讽:“观后感与《749局》不相上下。”
这样的评论,既痛心又尖锐。
打斗场面如同儿戏,剧情进展缓慢如幻灯片,难道漫威的特效团队已经全体离职?
曾经的漫威以特效和紧凑剧情独步天下,而《美队4》却让观众怀疑,制作预算是不是都花在了咖啡上。
与前几部《美国队长》的口碑相比,《美队4》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电影中唯一值得一提的打斗,是猎鹰与红浩克的短暂对决,但还没等观众热血沸腾,导演就让红浩克草草“悔过”认输。
网友犀利点评:“我宁愿买《哪吒2》的票,中途跑去瞧瞧《美队4》!”
剧情之拖沓令人咋舌,新美队的成长轨迹?不存在,反派的动机?轻描淡写,英雄之间的联系?连个客串彩蛋都不给。
这部电影就像一碗无味的方便面,看似诱人,实则食之无味。
与《哪吒2》中敖丙与哪吒的命运动脉、山河社稷图的视觉奇观相比,《美队4》几乎是把“放弃治疗”四个字刻在了脑门上。
与涉嫌辱华的日漫联动,排片率“诡异”下滑,这一系列不合时宜的操作,谁来买单?
如果说剧情糟糕只是技术性问题,那《美队4》的营销策略简直就是踩在观众的雷点上狂舞。
在宣传期,制片方与日漫《我的英雄学院》联动,而该作品曾因角色名问题引起轩然大波。
国内观众瞬间怒火中烧:“《哪吒2》在北美市场如何无关紧要,我只要《美队4》在中国彻底失败!”
更奇怪的是,《哪吒2》在海外遭遇低得离谱的排片率,首映时还频繁出现“意外断电”。
好莱坞的双重标准实在令人惊叹,自己的烂片排得满满当当,国产佳作却被排挤?
现代观众不再是“钱多人傻”,《美队4》的惨淡票房恰恰印证了一个道理——不作就不会死。
结语
从《黑豹2》到《美队4》,漫威的“跌宕宇宙”似乎在不断扩大。
当超级英雄变成政治正确的工具,当剧情沦落为量产快消品,观众的热情终将消磨殆尽。
而《哪吒2》凭借扎实的剧本和东方美学成功逆袭,恰好证明了:真正尊重观众,不是靠“黑化”或者口若悬河,而是真诚地讲述一个故事。
那么,漫威,你的下一部电影,还敢高谈“情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