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发朋友圈了?我采访了三位网友,答案很现实

一纸桃花笺 2020-09-15 20:09:08

导语:

很多人热衷于通过朋友圈,来保持和家人,朋友之间的感情互动和沟通。

无论是身边发生的新鲜事儿,还是自己打卡了哪些有趣的地方,或者是秀恩爱,晒娃,都会发布一个动态,然后从外界的互动中,收获喜悦。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过越来越多的美好和丑陋,本以为会耿耿于怀的人和事儿,都渐渐变得稀疏平常,觉得中奖和丢钱的心情都一样,没什么好分享的,不再有起伏的波澜。

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都不爱发朋友圈了?

绾绾:不知道该戴哪个面具去表现自己。

在家人面前,我是备受宠爱的小公主,在朋友面前,我是直来直去的话唠,在领导面前,我是踏实上进的员工,在男朋友面前,我是时而傲娇时而呆萌的小女生。

但是,当他们齐刷刷地站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只能沉默,不能表演。

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我这样不太合适,那样又不太应该,无心的一句话,可能会招来亲友们的关切,或是他人的不友好。

当然,这并不是我的本意,只是纯粹地发个牢骚,或是吐槽一下当时的心情,然而他人并不能理解。

比如,展示自己美好的生活,有人会感同身受,而有人会觉得是在炫耀,反倒降低了对方的好感。

再比如,分享自己的喜好,亲友们会留言,会点赞,但同事和领导就会觉得这是消极怠工。

就是太多的人集合在了一起,所以好多想抒发的内容,都不太好说出口。

因为指不定哪句话,就会戳到别人的心里,所以在我看来,不表达,不展示,或许是最好的。

伴风望海:很大概率是因为自己成熟了。

之前一天发上个三五条动态,都会觉得不符合自己的乐观向上,爱分享的风格。

特别是出去玩的时候,恨不得街边窜出一只小野猫,都会俯下身来与之互动,然后发出来让大家看看。

现在想想,那种绞尽脑汁的生活展示,当真是幼稚得很。

自从去年关掉了朋友圈的消息提醒,自己发表动态的频率也直线下降,从一天一两条,到一个星期一两条,从分享生活,变成了鸡汤式的灵魂思考。

但是这样也容易招来口水,引起不愉快,莫不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论有怎样的感想和心情,可能少说几句会更好。

而分享生活,也不再是对所有人可见,哪天生病了或熬夜了,需要屏蔽父母,哪天情绪懈怠了,要屏蔽领导和客户,哪些内容适合让孩子的老师看到,哪些不适合……

对我来说,过去的朋友圈,更像是人设的栖息地,发什么就会希望别人怎样的回馈,或是心理预期。

而现在我看开了,已经不在乎别人心里怎么想我,被打上了怎样的标签。

毕竟,谁都不如自己更了解自己,结果就是越来越少发圈了。

陌上桑:展示的都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而不是真正的心情。

旅行游玩的时候,想记录下心情和风景,当选好照片准备按下发送的那一刻,犹豫了。

如果让条件不如意的亲戚,看到我玩得酣畅淋漓好像不太好,于是分组,屏蔽。

又想到假如被同事和领导看见自己忘乎所以,又不太合适,于是再一次分组,屏蔽。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小心谨慎地翻看了几遍,正要发送的时候,刚刚那种渴望分享的澎湃已经所剩无几,觉得发不发都是那么回事,与其纠结不如不发,于是退出。

感情进展不顺利,心里的万千思绪已经通过输入法,编辑成了数行文字,正待发送,又犹豫了。

被在意我的人看到了,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给他们平添了困扰,让无关紧要的人看到了,除了冷眼旁观,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于是退出。

可能越来越多的人都会有类似的感受,一条动态要犹豫或修改好几次才能发送,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孔雀心语:

不爱发朋友圈,说到底,还在于性格和心思的变化。

发动态之前,希望既能取悦看客,又能讨好自己,实际上,在出现相反结果的时候,就会逐渐认为,这样的事情有点不值得,甚至毫无意义。

当一个人绞尽脑汁编辑一条动态的时候,内心一定是有所期待的,或许是某个心上人的点赞,又或许至交好友的评论。

然而,当期盼的结果一次又一次落空,心里就会从失落一路变成失望。

面对这样的情况,心思细腻的人往往会介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评价,

是不是我发的内容,让他们对我有不好的想法了?还是我发的图片,让他们不愉快?或者是他们根本就不在乎我?

心里有了疙瘩,发朋友圈的积极性就会逐步递减。

在职场上,新加的好友越来越多,有些个人的生活不适合对外人公布,以至于每次都要设置分组,部分可见,可以说麻烦又心烦。

在生活中,当你发现了好的事物,想要分享给更多的人,可是每次都无人问津,自己也就觉得索然无味了。

当发表动态已经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成为了自讨没趣的事儿,自然而然也就不再愿意公开分享了。

有人说,甭管别人怎么看,只要自己活得洒脱,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5 阅读:35

一纸桃花笺

简介: 用故事传递情感,用情感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