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人均化妆品消费金额每年在五六十美元左右,仅为欧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额的五分之一。尽管化妆品市场空间巨大,但我国化妆品技术含量较低。2022年,海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进口额是出口额的3.97倍,进口产品主要来自日本、法国、美国等一些知名品牌,出口主要以给品牌商供货为主,附加值较低。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人均化妆品消费金额每年在五六十美元左右,仅为欧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额的五分之一。尽管化妆品市场空间巨大,但是我国化妆品技术含量较低。”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强微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春阳表示,自《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颁布之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在新原料方面逐步放开,在2021年至2022年间,备案通过48款新原料,数量明显增长,但化妆品原料数量少,新原料数量年增长速度慢;新原料使用法规虽然在逐步放开,但是备案难度大、成本高;新原料外资企业申报数量多,国内企业申报数量相对少等问题仍然存在。
郑春阳表示,国内原料及化妆品生产企业迫切希望进一步改革新原料许可政策。因此他建议,一是消除国内与国外可使用原料的政策差距。二是加强负面清单管理。2021年5月,国家药监局对《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进行修订,形成了《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和《化妆品禁用植(动)物原料目录》,对于有风险的原料,经过专家评估后加入禁用限用清单严格管理,这样能更好保障化妆品的质量安全。三是增加注册类新原料额外两年的保护期,以鼓励厂商申报。注册类原料因为大部分仅能用于防晒、染发、祛斑美白等功能的特殊化妆品,使用范围较窄且申请程序复杂,企业申报的积极性不高。可考虑在注册类原料的监测期满进入《目录》后,继续给予新原料注册人额外两年市场独占时间的政策利好。
“我国化妆品行业亟需快速高质量发展,形成中国优势。希望监管部门能针对行业痛点,加快改革新原料许可政策,提升行业创新水平,助力企业做大做强。”郑春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