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精”那些窘事

紫易觉悟兴时态 2024-03-02 04:52:21

《“杠精”那些窘事》

一、“杠精”的概念

在社交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

无论你说什么,他们都要反驳你;

无论你做什么,他总是要挑刺一番。

这类人,被称之为“反驳型人格”,也就是“杠精”。

杠精是一个网络流行语,指经常的通过抬杠获取快感的人、总是唱反调的人、争辩时故意持相反意见的人。

杠精无处不在,尤其是当下的互联网中,更是随处可见杠精的身影。

这些习惯反驳的杠精,最喜欢说的话是:

“抛开事实不谈,难道你就没有错了吗?”

“一个巴掌拍不响,你没错吗?”

“你是错的”

他们说的话,往往经不起推敲,没有逻辑,漏洞百出。

他们只是为了反驳,而提出跟你不同的观点。

二、“杠精”们的技俩

1.诉诸群众

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多数乃真理的标准”,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太多了。

2.诉诸权威

在一个没有被启蒙的社会,权威特别奏效。权威当然不能没有,但是如果整个社会只有一个权威,那可就糟糕了。

只有一个权威的社会,必定是一个低效而不讲理的社会。事事诉诸权威,凡事都以某个权威的言论为标准,就会变成权威的思想奴隶,变成他相信的那个权威的传声筒。

这样的人没有自己的思想,因此对他盲目崇拜的那个权威,他也不能真正理解。

今天已经是“多元权威”的年代,所以千万别相信外行的“权威”说的话,听说一个人是权威,要问问是什么权威。

面对权威,也要有自己的思考,这样才称得上是一个独立的人。

3.诉诸暴力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诉诸暴力这招太厉害了。

如果没道理,有人可以用暴力建构出一个道理。

4.诉诸怜悯

就是说,哎呀,某人虽然没有什么道理吧,但是他的心是好的呀。

现实社会中,有太多人通过“卖惨”博得同情,同时又做着完全与自己“人设”相反的事情。

这样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并不是什么道理,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诉诸怜悯”不是通过理性思辨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情绪渲染,甚至道德绑架把问题复杂化,这样的行为表面上“弘扬”了道德,事实上却对道德伤害最深。

5.人身攻击

“人身攻击”就是在道理上说不过对方,但还是有办法打倒对方,就是给对方泼脏水,说他私生活不检点等等。

受过逻辑训练的人会知道,一个人的言论和他的道德没有关系。

反过来也一样的,不是说一个人在道德上多高尚,他说的话就对。其实古人也有这种智慧,叫“不以人废言,不以言举人”。

6.以自我为中心

不要和我辩论,反正我的就是对的,别人的就是错的。这个“我”可以扩大,比如只要是“我的民族”的就是对的,“我的国家”的就是对的。

7.过分简单

世界是很复杂的,但人是很不耐烦的,你要是跟他讲复杂的道理,他不要听。

所以,人天生倾向取信简单的道理。

其实,心智成熟的人都知道,真理是不易得的,很辛苦的。

获得真理很困难,但失去真理却很容易。

而且,除了辛苦以外,还要用正确的方法才能获得真理。

三、“杠精”的心理分析

1.用不一样的观点,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在“流量当下”的时代,有些人为了一点儿知名度,为了博取别人的关注,往往会做出各种令人不解的事情。

而杠精们的内心是这样:

通过反驳你,反对正常逻辑,反对正确的观点,以此来彰显他的“与众不同”。

大家都知道1+1=2。

但是杠精偏偏说1+1不等于2。

前者是真相,是逻辑,是人们普遍的认知;

而他说出不一样的结论,自然能吸引别人的关注。

当周围人的注意力,全都停留在杠精身上;

这个时候,杠精的目的就达到了。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而在网络江湖中,从来都不缺少杠精的身影。

2.自恋型人格

杠精的内心,有着自恋的一面。

自恋型人格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只能接受他人的认可,赞美与支持;

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与自己不同。

一旦发现周围的人,跟他有不一样的观点;

自恋的人,就会反驳对方,指责对方,甚至表达愤怒。

本质上来讲:

杠精的自恋心理,导致他无法接受更多的声音。

3.反驳型人格

反驳型人格,指的是有些人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要挑两句来反驳一下,也不顾及对方感受,就把自己的道理和想法一顿输出。

你说一句话,他有十万句在那等着。

为了反驳而反驳,为了怼而怼,说出的话毫无道理可言。

和他们说一句话生的气,要用好几天去平复。

很多网友表示深有同感,自己身边就有很多这种“懂王”、“杠精”,简直无法交流,只能避而远之。

的确,就如作家苏芩说:“别跟杠精硬杠,你赢不了,因为在他狭小的世界里,自己就是绝对真理。”

永远不要跟一个爱抬杠的人争辩,否则就是自讨没趣。

身边总有一些人,无论你说什么,他上来就反驳。

你说衣服好看,他说:“你什么眼光啊?穿着像个球一样。”

你夸别人性格好,他说:“你可不知道,她发起火来很要命。”

大家都说同事很优秀,他说:“他做了什么贡献就优秀?”

就算你把事实摆在他眼前,他也照样能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逆火效应”,说的是:

当人们遇上与预期相抵触的观点时,会下意识地反击,并且强化自己本来的观点。

也就是说,反驳是人的一种本能。

有些人不在乎事实真相,只是满足自己的表达欲。

你要是跟他认真了,就是给自己添堵。

喜欢质疑的人只是为了刷“存在感”,单纯享受赢的感觉,好胜心太强。

只有你低头认输,他们才肯善罢甘休。

将要陷入辩论漩涡里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绕开它,避免争论。

你不可能指望仅仅以口头之争,来改变对方已有的思想和成见。

行走人世间,谁都难免遇到不中听、不认同的声音。

非要跟他争个高下,是最愚蠢的行为,只会徒增怨气,被负面情绪左右。

克制自己的反驳欲,试着包容和接纳不同的意见,胜过所有语言上的雄辩,日子也会清净自在。

有人问:“有些人明明自己也不是很优秀,为什么还总是反驳别人呢?”

回答是:“正是因为不优秀,才要平衡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被肯定很难,只能通过打压别人来挽回一点尊严。”

很多人觉得,反驳了别人,就好像证明了自己是对的。

可总是站在制高点上评价别人,恰恰暴露了一个人的浅薄。

语欲胜人,或许会带来暂时的胜利,却迟早要为自己买单。

其实,一个人总爱抬杠,恰好暴露出“低自我价值”。

他们大多出于自卑或者缺乏安全感,从而过度自我保护,甚至想把自己的不顺心转嫁到他人身上,以此降低心理落差。

因为不被关注,精神能量极度匮乏,企图通过哗众取宠获得一丝满足感和优越感。

说到底,抬杠的底层逻辑,不过是缓解自身焦虑和不安的应激反应,借此找到自我和自信。

换言之,越无能的人,越见不得别人好。

很认同一句话:“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只能暴露自己没有格局。”

当一个人过于贬低别人时,往往无法正视自身的问题和不足。

不仅会引起别人反感,也会形成低层次的思维闭环,阻碍自身发展,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

最懂说话之道的人,常常会在交谈中把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他们深知认输的意义。

一个思想成熟的人,有强大的自我,也懂得兼容并蓄。

他随时会传递出“价值感”,尊重别人的三观和选择,让对方心悦诚服。

4.“杠精”无法对他人产生信任

这个逻辑是这样:

杠精内心不安,不信任所有人。逢人便反驳,抬杠,加剧了他内心的不信任感。

久而久之,杠精就会产生:

“没有人值得我信任,我很孤独,很寂寞”的感觉。

习惯性反驳的人,内心的防备是极强的;

在他们看来,除了自己,周围的人都不值得信任。

过度反驳,就是杠精;

而杠精的内心,总是“被迫害妄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四、遇到“杠精”,如何应对

人与人,灵魂契合是偶然,三观不合才是常态。

(1)生活中,当你和别人有不同意见时,不妨试着改变一下表达方式:

1.态度真诚,注意表述。

不要直接表态,让对方自己做判断。

2.换位思考,肯定对方。

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有限的,谁都无法做到百分百正确。

通过换位思考,既能看清事物的全貌,还能达到有效沟通。

聊天时,可以先给对方一个中肯的陈述:

比如,把“可是”换成“而且”,把“不是”、“怎么可能”换成“我觉得”、“会不会”。

这让人听起来会更舒服,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议。

3.学会倾听,筛选信息。

自己的经验固然可行,但别人的方法可能更奏效。

在阐述完自己的想法之前,不妨先问一句:“你是怎么看这件事的?”

同时别人说的时候,尽量多听少说,不错过重要信息。

就像有句话说的:“所谓高贵,不是靠压低别人来垫高自己,而是发自内心地对他人的眷顾和呵护。”

真正有教养的人,有一颗通透体谅的心,别人自然愿意跟你接近。

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能得到辩论的最大利益,那就是尽量避免争论。

这个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

无意义的反驳和抬杠,只会消耗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增加彼此的怨恨。

不如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把时间和能量投入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

远离反驳型的人,不为他们的胡搅蛮缠买单,放过滥人的同时也会成就自己。

(2)记住一句话:“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善良的人,往往是不擅长与人争辩什么的,他们只求问心无愧;

而巧言令色的,习惯争辩反驳的,并不是真正的才能,也可能是小人。

面对杠精,保持沉默和冷漠,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应。

丁俊贵

2024年1月6日

0 阅读:0

紫易觉悟兴时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