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潘金莲,你会不会偷汉子?
别一口咬定不会,请认真的设身处地的仔细思考后再做回答。也许在思考完后,你就会发现,其实从潘金莲偷汉子这件事情本身来讲,你没有太多地方可责备她的,你之所以责备她,完全是站在道德伦理的高度上。你太过一厢情愿地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正经人。其实,你不是在用道德绑架她,而是在用道德绑架自己。
因为你觉得骂她的人是讲道德,有伦理的。反之,不骂她就是不讲道德,没有伦理的。你背负不起这个重担,所以你也要跟着骂她才行。
但问题是,骂潘金莲的人,真的就是有伦理道德的人吗?我看未必。实际上人们经常挂在口头上的东西,正是自己十分缺少的东西。比如真正有钱的人,其实很少把钱挂在嘴上。经常把钱挂在嘴上的,要么是不怎么富有的,要么就是暴发户。
潘金莲是个悲剧人物,悲剧的源头就是她和武大郎的婚姻。她嫁给武大郎,完全不是出于自愿。她原本是一个大户家的使女,“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的嫁与他。”
人之初,性本善。如果潘金莲从一开始就是淫邪之辈,她又怎么不肯依从那个大户呢?她嫁给武大郎,就是因为不肯依从那个大户,那个大户怀恨在心,因此对她做出的报复行为。她本是金玉质,却被当做烂白菜白送了人。你若是潘金莲,你心中苦不苦?你心里屈不屈?
以潘金莲的样貌,即使不能嫁给西门庆那样的多情且风流的砖石王老五,最起码也能嫁给一个正常人。可是她嫁给了身不满五尺且面目狰狞、头脑可笑的武大郎,这对她的心理和生理都是一种折磨。如果你是潘金莲,在心理和生理都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你确定你能心如止水,思想不会滑坡,没有犯罪的想法?
潘金莲的满腹委屈无人倾诉,犹如古时才高八斗之人,怀才不遇,抑郁至极。当一个人的身心终日饱受折磨,对所谓的伦理道德的意识就会逐渐降低,甚至于终于没有。很多人犯罪,并不是不知道那是犯罪,只不过已经觉得无所谓,除了犯罪,好像已没有什么能将一潭死水般的人生溅起一朵涟漪。所以犯罪者,大多心里扭曲。以潘金莲凄苦的遭遇,她的心里很难不扭曲。
但她对生活还是抱有希望。她希望有一天,有一个英雄,能身披五彩霞姨,从天而降,来将她拯救。突然有一天,打虎英雄武松来了,她错误的以为武松就是上天派来拯救她的。可惜不是,她的一厢情愿遭受到武松从道德层面无情的谴责。她的梦想破灭了,身心再次遭受到严重的打击。武松的出现,犹如在她那平静的油锅里滴下了一滴水,油锅躁动起来,就再也无法平静下来。
西门庆的出现,犹如在她漆暗的人生里点亮了一束光明。因这一束光明,她可以醉生梦死,无问东西。有时候一场短暂而轰烈的热爱,胜过枯燥无味的度过漫长如同嚼蜡的人生。
所以对她而言,苟且偷安,不如大胆偷情。名垂千古有什么可羡慕,遗臭万年又有什么可在乎?人生短暂,及时行乐,这岂非也是一种生活理念?你有权选择心如止水,做你的贞洁烈妇。她也有权选择放浪形骸,享受她的短暂欢趣。世人如何评价,那是世人的事,于她的人生,又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