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是中华文明的珍贵遗产,作为明清时期的皇家宫殿,无论是在建造工艺,还是在历史文化研究方面,都有着极高的价值。大多数人对故宫的认知都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很多令人惊讶的事情,比如铺在故宫大殿之下的那层“金砖”!
相信有不少人都去过故宫,但是对铺在地下的那层“金砖”却知之甚少!曾经在一场拍卖会上,一块明朝永乐年间的“金砖”拍出了80万元的高价。这究竟是一块什么样的转,难道真的是黄金打造的转吗?然而,在故宫三大殿中铺满了这样的砖,它并不是真正的黄金,但却堪比黄金,甚至比黄金还要珍贵!
众所周知,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不允许游客进入参观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保护大殿中的金砖。这些金砖建造于明朝时期,原本铺满了各大宫殿。在清朝康熙年间,皇帝下旨仅龙椅周围和养心殿、乐寿堂、奉先殿使用金砖,因为其成本太高了!
这金砖既然不是黄金所铸,为何如此珍贵呢?原来,制作金砖的泥土采用的是苏州阳澄湖和无锡太湖湖底的泥,这些泥土没有晒过阳光,且年限长,粘稠度较高。采出来的泥还需要经过晾晒、人工踩踏、研磨等工序,需要耗时近两年才能入窑烧制。
烧制的过程也十分复杂,要用不同燃料反复煅烧,还要浸入桐油,这个过程也需要近一年时间。经历近三年时间制造出来的砖块也并不一定就是金砖,还需要检测,没有通过检测的同批砖都不合格。只有敲击发出金属声音的砖才可称之为金砖!
如此复杂的过程,每一块砖的制作成本就高达数两黄金,再加上损耗等等,其价值堪比黄金。也难怪连清朝的皇帝都觉得用不起!这些砖本身就有着极高的价值,再加上其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具有较高的收藏意义,这样算来,一块砖拍出80万元的高价也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