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能昌平丨“回天”,有力!

北京昌平 2024-11-20 15:41:47

点击观看视频

回龙观和天通苑

这两个位于昌平区东南部

总面积达63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85万的超大社区

曾因交通拥堵、职住失衡

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

而备受“诟病”

被视为北京基层治理的一块“硬骨头”

也是北京城市治理中

一块极具挑战性的“试验田”

▲天通苑夜景

自2018年8月

启动实施两轮“回天行动计划”以来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

昌平区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发展布局

激活政府、社会、市民主体联动

让这里既升腾城市万千气象

也点亮城中万家灯火

实现了从“问题重重”到“宜居宜业”的

华丽转身

▲回龙观街道龙域东一路夜景

01

党建引领聚合力 共筑回天新家园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城市是重要载体。随着“回天行动计划”的不断深入,回天地区加快形成合力共建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成为引领在前、贯穿始终的支点。

2024年7月9日,市委书记尹力,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到昌平区回天地区调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回天地区基础设施欠账、公共服务短缺等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要解决也不是一招一式就能轻易奏效的。

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17年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前往回天地区调研,在一次次的调研中,按照全市“一盘棋”布局,跳出“回天”治理“回天”的超大型社区治理思路逐渐明晰。

治理思路落地需要实施机制保障,以“党建引领,凝聚共识,促进多方协同”为着力点,回天地区统筹协调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从建立以市领导作为召集人的市级联席会,市区两级分别设立回天工作专班,到市直单位的基层报到服务和市直部门的为民实事直办,再到整合多方资源搭建议事平台……回天地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氛围日益浓厚。

▲领秀慧谷社区党建引领协商议事

2024年上半年,回天地区累计召开党建协调会议210次,解决热点难点问题267件。常态开展“五方共建”和“主动治理”,吸纳成员单位781个,形成需求清单367个、资源清单379个、项目清单472个。建立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案例库,形成史各庄街道领秀慧谷社区“三步一站工作模式”等一批社区先进典型。

共建回天,驰而不息。紧盯“回天行动计划”项目攻坚,今年以来,区领导高位调度40余次,市、区专班调度150余次,全流程指导、督办,推动攻坚项目拔点收尾、逐项销账,加快织补回天地区城市功能。

在医疗领域,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计划于年底竣工验收并试运行,将成为北京北部地区以骨科、烧伤为重点的三级甲等综合诊疗中心。此外,包括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楼在内的6处医疗机构相继建成,清华长庚、北大国际等3个紧密型医联体先后成立,为提升回天地区医疗服务水平注入了强劲动力。

▲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全力建设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建设工程

在教育领域,回天地区同样不甘落后。近年来,地区联合创办了31所学校,清华附小、中关村二小、人大附中、一零一中学等一批名校接连落地,提升了区域教育资源质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据统计,回天地区教育资源中优质资源占比已提升至54.8%,学生就近入学的比例也随之提高。

过去,回龙观和天通苑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居民心中的痛。随着市、区两级政府投入大量资源,一系列交通整治和提升措施在这里落地生根,一条条轨道交通(支)线开工建设、开通运营,“断头路”接连打通,慢行系统交付使用……回天地区内捷外畅、互联互通的区域路网持续完善。

在两轮“回天地区行动计划”中,绿化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奥北森林公园一、二期、京都儿童医院南公园等14项绿化工程已建成投用。万亩回天“中央公园”的版图正在不断扩展,中轴线北延长线花园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回天居民开窗见绿、出门进园。

02

协商议事创新路 回天治理显成效

“治病”,既需外力,更需“内功”,为昔日“睡城”注入活力,仅仅补足民生短板还不够。2018年8月,回天地区的19个社区党支部率先发起倡议,号召大家利用周末时间开展“回天有我”社会服务,从我做起,共建美好家园。这一倡议迅速得到了广泛响应,“回天有我”社会服务品牌也随之打响。

如今,“回天有我”这一社会治理创新模式也愈发成熟,提倡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汇聚了37家市级部门、80余家区级单位的倾力投入,120多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和1400多名社区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以及2000多家社区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今年1至10月,回天地区12345市民服务热线居民诉求总量同比下降8.1%。超九成受访居民为回天地区生活环境变化点赞。

在“回天有我”的推动下,居民群众作为社区的主人翁,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经验。电梯维修费用谁来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装在哪?违建拆除后做什么用?……近年来,在以党建引领、主动治理为特色的“回天有约”基层协商议事体系下,回天地区累计协商解决各类问题近万件,一批具有镇街、社区特色的协商议事品牌应运而生,如“回家议事”、“有话好好说”、“龙泽家话”、“金域良言”、“左邻右舍”等。

如今,政府、社会和市民三方主体紧密联动,形成了齐心协力、共同参与的生动局面。这种联动机制确保了社区治理的效率和公正性,同时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依托不断迭代升级的“回天大脑”数字化治理平台,回天地区各镇(街)、村(社区)协同职能部门积极开展数字治理应用实践,深化基层治理场景需求研究,打通数据壁垒,提升使用场景活跃度,大力拓展新场景,以“智治”赋能城市管理、支撑社会治理,推动形成超大社区现代化治理范例。

作为超大型居住区,婚姻家庭、邻里口角、房屋买卖等纠纷案件较为集中,那么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多元的司法需求?今年昌平法院在回天地区成立了首家“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整合了调解员、社区工作者等各方资源力量,致力诉源治理和多元解纷,回龙观法庭通过388次“夜间法庭”就地化解纠纷190余件,“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正在逐步成为居民的普遍共识。

▲回龙观街道金域国际社区通过协商议事来汇集居民的“金点子”

把群众的“愿景清单”变成“项目清单”,在一次次破解难题的过程中,回天地区持续完善基层协商议事体系,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之路。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把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城市治理的“金钥匙”,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03

产业升级促发展 宜居宜业新风貌

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十二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要解决“睡城”问题,引导支持回天居民就近就地就业是关键。

5年前,“家住回龙观,工作朝海丰”让回天地区居民在早晚通勤的汹涌人流中“痛并快乐着”。如今,在“回天有业”的统筹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实现了有“家”也有“业”的美好愿景。

▲天通科技园

天通科技园二期吸引了包括清华长庚医院在内的100余家中小微科技企业入驻,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小米智能工厂二期的落成投产,标志着回天地区在智能制造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据统计,昌发展载体中已入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70家,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这些企业不仅吸引了回天地区更多人才“回流”,更成为了回天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寺锦·回龙观城市会客厅活动集锦

良好的环境如同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持续推动着回天地区向更高品质的新风貌迈进。在工作的推进中,区域基本无违法建设镇街创建顺利收官,城市更新深化探索,寺锦·城市会客厅、“两庙一街”等一批网红打卡地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选择。

同时,回天地区还成功探索出符合规划要求的闲置资源利用路径,龙泽苑西区闲置储煤场巧变邻里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品质回天已成为居民“心头好”。

满足区域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也是回天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文商旅体融合新型消费商业街区的涌现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更多的色彩与活力。首开LONG街、超极合生汇等商业地标拔地而起,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消费者前来打卡体验。龙域、龙德和龙泽三大商圈也经过精心改造提升,焕发出新的生机与魅力。如今的回天地区,正以“高与新”为引领,产业升级浪潮涌动、活力四溢。

从“进得来”到“留得住”,从“有变化”到“有品位”,随着两轮回天行动计划的实施,回天地区共谋划实施了240项重点项目,目前已有154项完工投用,如今回天地区正逐步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福祉与成果。

回天地区治理是长期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久久为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在城市治理实践中应当始终坚守的核心理念。

随着2025年治理主题的转型升级

回天地区将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不仅致力于解决历史遗留的“大城市病”

更将目光投向长远的高质量发展

以创新驱动为核心

优化产业布局

推动产业升级

加强产城融合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让人民群众宜居安居

努力打造充满活力

和谐有序的幸福家园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