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3年,失业6年,靠母亲1000块养老金过活,40岁改命拍《哪吒》,为10秒镜头逼疯两家公司,2亿观众哭着喊真香

娱乐故事荟 2025-02-11 16:40:56

《哪吒之魔童降世》斩获50亿票房,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一座丰碑;《哪吒之魔童闹海》更是登顶中国影史票房第一,票房突破80亿。

这两部作品的成功,让饺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也让人们对他的传奇经历充满好奇。饺子原名叫杨宇,四川泸州人。1980年出生的他和许多80后一样,从小就痴迷动漫,尤其痴迷画画。小时候,他经常在课本上涂鸦,《龙珠》《攻壳机动队》等动漫作品是他的心头好,鸟山明、宫崎骏等大师也成为他的偶像。那时,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漫画家。然而,在当时的环境下,靠漫画为生对普通人来说遥不可及。考虑到现实因素,高中毕业时,他听从了父母的建议学医,在他看来,父母都在医院工作,对医生这一行业熟悉,当医生至少能保证温饱。大学期间,杨宇内心对画画的热爱并未消减。大三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三维动画制作软件MAYA,从此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开始没日没夜地钻研学习做动画,之前被压抑的创作热情彻底爆发。

这个时候,他意识到,自己真正想做的是动画。尽管父亲强烈反对,但母亲的理解与支持让他坚定了转行的决心。母亲慢慢说服了父亲,给了杨宇追求梦想的机会。2003年,杨宇大学毕业后再一家广告公司做动画师。在广告公司,他虽然能参与从创意设计到后期制作的全部流程,但作品常常受到客户要求、成本、时间等条件的限制,无法自由创作。他深知,继续这样下去,永远无法做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于是,他毅然辞职,回家潜心创作。辞职后的杨宇,给自己取了“饺子”这个笔名,全身心投入到动画创作中。那段时间,他的过着自律且勤奋的生活。父亲已经去世,两个人靠着母亲每月1000的的退休金过日子。

为了节省开支,他几乎从来不买新衣服,吃的也是以母亲在超市买的特价食品为主。为了减少娱乐时间,他故意不牵网线,上网就去朋友家。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几乎没有离开家超过40公里,生活范围局限于卧室、客厅和厕所三点一线,每天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动画创作。2008年,经过三年零八个月的努力,杨宇独立制作的16分钟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问世。这部短片一经推出便惊艳众人,它以反战为题材,虽然画面略显粗糙,但节奏把握精准,幽默与深刻并存,充满了才华。短片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收获了无数赞誉,还在国内外斩获30多个大奖。这部作品让杨宇在动画界崭露头角,也让他坚定了在动画道路上继续前行的信心。 然而,《打,打个大西瓜》的成功并没有立刻为杨宇带来稳定的事业发展。

当时的国产动画行业正处于寒冬期,投资人对动画行业信心不足,认为做动画不如开火锅店赚钱。杨宇虽然凭借短片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却面临无公司敢用的困境。为了维持生计,养活自己的动画梦想,他开始接各种外包工作,比如给儿童科普片画插画,每张仅30元;替游戏公司做特效,常常日夜颠倒赶工;甚至连500元的婚庆视频剪辑也接。即便生活艰苦,他也始终没有放弃打磨原创剧本,他坚信,只要坚持,就一定能迎来转机。 2015年,《大圣归来》的上映给国产动画行业带来了曙光,也让杨宇看到了希望。光线传媒旗下动画公司彩条屋的CEO易巧,看中了杨宇的才华,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两人决定合作一起打造一部动画电影。

杨宇选择了《封神演义》中的哪吒作为创作原型。在他眼中,原著中的哪吒与自己印象中的形象差异很大,他决心塑造一个独特的、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精神的哪吒。为了打造出满意的作品,杨宇和团队花费了大量心血。光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剧本,总共就修改了66遍。他对特效的要求非常苛刻。就光申公豹变身豹子头的一个特效镜头,就逼疯了两家外包公司的特效师,甚至有特效师因为无法达到他的要求而辞职。但饺子没有妥协,他亲自把关每一个细节,测试了178版毛发渲染参数,调整340次光影角度,连续48小时不合眼,只为呈现出最完美的效果。最终,那只豹子的每一根毛发都栩栩如生,有力地回击了“中国特效不行”的质疑。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饺子还将自己对父母的深情融入其中。

他颠覆了传统作品中哪吒和父母的关系,着重塑造了李靖夫妇对哪吒深沉的爱,正是这份爱,让魔童哪吒逆转命运成为救世英雄。这部电影上映后,凭借精彩的剧情、精良的制作和深刻的内涵,收获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影片票房一路飙升,最终突破50亿,豆瓣评分高达8.7,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票房冠军。“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台词更是燃爆全国,激励了无数观众。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让饺子声名大噪,但他并没有沉浸在名利之中。他深知,国漫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短暂的休息后,他又开始闭关创作《哪吒》第二部。这一次,他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打破“续作魔咒”。为了达到更高的标准,他和团队全力以赴。《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制作难度远超第一部,全片1900多个特效镜头、10000多个特效元素,许多宏大场面如剔骨削肉、洪流对战、炼化龙宫等S级特效,都对制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个铁锁链镜头,为了达到乱中有序又要有摇曳的美感,后期制作花费了整整一年时间;洪流大战中,人物角色数量达到2亿,这个镜头的最终效果花了差不多一年半时间;电影中“穿心咒”的10秒镜头,背后是长达一年的制作,人物撕裂后的碎肉达到600多块,每块碎肉都需要单独制作动画。

面对这些困难,饺子为了完成一些重点镜头,他曾把希望寄托于国际团队,但效果不理想,最终还是依靠国内近4000人的合力,才将《哪吒之魔童闹海》打磨完成。影片上映2天票房超10亿,最终登顶中国影史票房第一,再次证明了饺子的实力。 饺子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勇气、坚持和对动画的热爱。他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不认命”的精神,就像他笔下的哪吒一样,在面对困难和偏见时,从不低头,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他的父母在他逐梦的道路上给予了无条件的支持,让他能够心无旁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饺子将这份感恩之情融入到作品中,让观众在欣赏精彩动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温暖的亲情。

如今,饺子已经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领军人物,但他依然保持着对动画的敬畏之心。他表示,从事动画事业是一辈子的事,不会为了赚快钱而降低作品质量。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中国动画行业的发展,让更多优秀的作品走向世界。相信在饺子等一批动画人的努力下,中国动画的未来会更加光明。

0 阅读:1

娱乐故事荟

简介:探索影视界的趣闻轶事和鲜为人知的娱乐圈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