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岭南之地,有一座城市,名曰东莞,此地物产丰饶,人杰地灵,乃是岭南的一颗璀璨明珠。而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矗立着一所学府,它以理工为基,以育人为本,名曰东莞理工学院,简称“莞工”,英文名为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或是那更为洋气的缩写DGUT。这所学府,虽非历史悠久之名校,却也有着自己的一段不凡历程,恰如一位正值壮年的男子,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莞工之诞生,乃时代之产物。1990年,正值改革开放之风席卷华夏,广东省人民政府高瞻远瞩,批准筹建东莞理工学院,以应时代之需。次年7月,国家教育委员会亦是慧眼识珠,批准其提前招生,仿佛是为这即将诞生的学府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终于,在1992年的春天,东莞理工学院正式挂牌成立,犹如一颗新星,在岭南的教育天空中熠熠生辉。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莞工历经二十余载风雨洗礼,从最初的专科院校,一步步成长为本科院校,再到如今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这一路走来,可谓是步步坚实,步步辉煌。
2010年,莞工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此乃对其工科实力的肯定;2015年,又入选广东省首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可谓是更上一层楼;2018年,新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标志着其学术水平再上新台阶
2019年,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技厅、东莞市政府三方签署共建协议,力挺莞工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此乃天时地利人和之典范;2021年,更是新增为广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并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确定为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真是喜事连连,捷报频传。
时至今日,莞工已拥有松山湖、莞城两大校区,总占地面积达2192亩,恰似一位拥有广阔天地的豪侠,胸怀壮志,放眼世界。馆藏书籍205.2万册,犹如一座知识的宝库,等待着学子们去探索、去挖掘。学校设有20个学院,开设62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理工科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还是计算机科学、土木工程,你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而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更是为那些渴望深造的学子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莞工之学术,犹如岭南之山水,既有巍峨之峰,又有潺潺之溪。6个广东省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教育厅“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重点建设学科,犹如山中之峰,高耸入云,引领着学术的前沿;而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冶金工程等10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则如那溪中之水,清澈见底,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莞工之师资,亦是人才济济,群星璀璨。1869名教职工,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着学子们的求学之路。他们之中,既有学术界的泰斗,也有行业内的翘楚,更有那诲人不倦、默默奉献的园丁。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为莞工这片沃土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之才。
在莞工这片热土上,全日制学生已超过2万人,继续教育学生亦近2万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怀揣着各自的梦想与追求,相聚在这里,共同书写着青春的篇章。他们或勤奋苦读于图书馆,或孜孜不倦于实验室,或热烈讨论于课堂,或挥洒汗水于运动场,每一处都留下了他们青春的足迹。
莞工之校训,“学而知不足”,简洁而深刻,恰如一位智者之言,提醒着每一位学子,学无止境,唯有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方能不断进步。而每年的校庆日,定于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这一天,无论你是身在何方的莞工学子,都会怀着一份深深的眷恋与自豪,回到这个曾经留下无数回忆的地方,共叙同窗之情,共谋发展之计。
莞工之荣誉,亦是数不胜数。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中国诗教校园、2022-2023年度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单位……这些荣誉,犹如一枚枚勋章,镶嵌在莞工的胸膛,见证着它的辉煌与成就。而知名校友如苏卫东、曾香桂、王晓强等,他们或是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或是在创业道路上披荆斩棘,或是在社会公益事业中默默奉献,他们都是莞工的骄傲,也是后来者的榜样。
莞工之未来,更是充满无限可能。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莞工将继续秉承“学而知不足”的校训,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思维,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它将成为一所具有国际视野、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莞工力量。
如此莞工,真乃岭南之瑰宝,教育之奇葩。愿每一位踏入这片热土的学子,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