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偏方,产后喝脐带血有助于下奶,还有利于产后恢复。
头一次听到这种偏方,还是有点震惊的,而且喝喝脐带血似乎有种类似于“吃胎盘大补”的意思,只是更加“与时俱进”了。
然而,在查阅了相关资料之后,可以肯定地说喝脐带血和吃胎盘补身子都是没什么科学依据的,而且这也根本不是脐带血的正确“打开方式”。
目前在我国,宝宝出生后脐血有三种“命运
1、捐献给公共库,帮助他人,为社会奉献爱心;
2、储存到自体库,缴纳一定费用,为家庭生命备份;
3、作为医疗垃圾丢弃处理。
所谓脐带血,是指宝宝出生,当脐带被剪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
它区别于普通血液的原因在于里面含有可以重建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可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80多种疾病。因此,脐带血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很多重大疾病都可以借助脐带血进行治疗。
目前已知,脐带血能治疗80多种疾病,包括白血病以及一些恶性肿瘤。在癌症治疗中,脐带血中的干细胞会比骨髓中的干细胞发挥更出色,有更小的排异反应,还能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
以白血病为例,如果能找到合适配型的脐带血,自然比找到愿意捐赠骨髓志愿者要简单得多。而且,脐带血的配型成功概率,也是远高于骨髓配型的。
如果单纯喝进肚子里,那么这些宝贵的造血干细胞以及一些别的血液细胞,都将会被胃液消化,变成平平无奇的多肽分子,价值可谓从黄金变为尘土,真的是暴殄天物。
在过去,脐带血都被认为是没有用处的附属品,在孕妇完成生产之后就会被丢弃的。
从最初的无知到之后的半信半疑,再到现在的普遍认可,越来越多的人对脐带血的医用价值有了正确了解,选择将脐带血开始存储起来,当作是给孩子或是给家人的一份生命保障。
对于宝宝来说,存储起来的脐带血能在关键时候充当“救命血”;对于家庭而言,则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应用潜能。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进步,除了白血病之外,像是如淋巴癌、再生性贫血症、地中海贫血症甚至脑瘫等重大疾病,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都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而且,在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之间,脐带血的配型成功率要远远高于陌生人之间。
比如宝宝与父母的配型是百分之一百的半相合;兄弟姐妹之间有25%的几率配型全相合,50%的几率半相合。存储宝宝的一份脐带血相当于给全家人上了一道生命保险。
要知道,脐带血只能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短短几分钟内采集,是宝宝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如果是出于无知,而把宝贵的脐带血当成了“补品”,未来可能会后悔莫及。
“不存不捐的话就浪费掉了”,这句话精准地指出了脐带血的三种命运。
如果说把脐带血丢弃或是无知地当作补品是极大的浪费,那么准妈妈们更应该在自存与捐献之间做出选择。
在我国,脐带血库属于特殊血站,市面上能称为“脐带血库”的,必须要由国家统一规划,卫健委批准设置。
目前全国只有7家,分布是北京市脐血库、上海市脐血库、天津市脐血库、四川省脐血库、广东省脐血库、山东省脐血库及浙江省脐血库。
需要注意的是,脐血库通常下分为“自体库”和“公共库”两种类型,公共库接受公众捐献的脐带血,脐带血对外开放用于全国临床治疗或科研;自体库则是有偿为家庭保存脐带血,脐带血不对外开放仅用于家庭自救。
自费的脐带血干细胞储存,是针对该宝宝本身以及家人未来的需要;公益性质的脐带血捐献,是嘉惠社会有需要的患者。准父母们可以根据自身家庭的情况进行选择。
脐带血如何采集和保存很多人会感兴趣,这里简单说一下:
现代的脐带血采集都是非常规范的,是在充分保证母婴安全的情况下,在婴儿正常分娩断脐之后,从脐静脉中采集残留在胎盘和脐带里的血液,不存在采集婴儿血液的情况。采集脐带血不会对宝宝身体造成影响。
至于储存脐带血的条件,从新生儿出生断脐起计时,脐带血必须在24小时内进入脐血库进行分离提纯。
在经历步骤繁琐且全程无菌的操作后,干细胞需要经过分离制备、添加冷冻保护剂、程控降温等多个环节,最终保存在-196℃液氮中。
根据国家规定,全国的7家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都是在卫生部门的监管之下进行执业的。
2021年10月22日,中国七家脐带血库之一的北京市脐血库抽检一份冻存于1998年6月15日的脐带血,复苏后造血干细胞活性高达98.70%。这份23年零4个月的脐带血,进一步证明了该脐血库的保存质量的规范及可靠。
最后,还要奉劝各位准妈妈,不要盲目相信各种民间偏方,而是要相信科学,不要将把黄金当做尘土,把宝贵的脐带血浪费在肚子里。
讨论话
你们会存脐带血吗?是选择花钱自存还是捐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