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绘画将中国美学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解读宋代绘画中的人物、风景、绘画技法或者题诗等要素,能感受到宋人对美学的尊重、扩展和创新,也能了解到他们的人生态度。
同时,从宋代绘画中体现出的美学既有时代的精神,又对现代美学有借鉴和创新建议。
那么,宋代绘画是如何体现中国美学的?今人能从中借鉴到什么?
绘画美学与美学绘画美学乍听之下是西方的理论,但实质上,中国早就有了“美学”一词的含义,只是没有一个确定的名词将其记录下来。
通过翻阅古籍,可以发现美学存在于古人对生活经验的积累中,属于一种精神状态,这个状态包括个人感性与知性。
宋人将其体现在绘画中,使宋代绘画成为中国美学的最好代表。
那么,宋代绘画是如何体现的?
首先来了解绘画的定义,绘画是原始艺术,有记号提醒的作用,到了后期,绘画已经成为记录生活的工具和某种象征符号,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将这一定义呈现出来,为后世奠定了基础。
比如礼乐制中的“游于艺”和“成于乐”就成为中国美学思想的先声,加上他提倡的君子六艺,文人将其加入了绘画当中,他们初步将符号与视觉艺术结合起来,促进美学思和行的结合进程。
到了宋代,美学与绘画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宋人往里填充了文人精神、创作经验及习惯等多个因素,使其“画人合一”。
先看文人精神的填充,研究者一致认为,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精神是绘画美学实践的根源,起初,绘画美学只停留在书本或个人思想中,即使有个别表现出来,也“画不达意”。
后来,理学在宋代发展并蔚然成风,三教合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人精神,有学者将太极图作为宋人的思维方式与绘画艺术的呈现,后期学者对其进行肯定与证明。
由于绘画是宋人思想现实性的表现,因此绘画的创造活动与他们的思想规律是一体的,故充满了人性的思考,阐明了自然本质。
可宋代绘画不是单一形式的,在后期的发展中,还产生了院体与写意两种风格,美学就在其中沉淀升华,进而影响宋人及后人的绘画创作和审美取向。
但在早期,宋代绘画美学与创作只有一种单纯化的思考方式,郭煕和苏轼对绘画的研究中有相关说明。
比如郭煕的《林泉高致》,其中详细说明了宋画美学的主体精神,苏轼美学观念中的“观物要审”和“胸有成竹”指出宋人绘画时单纯而又富有哲学性的思想态度和方式。
美学在其中体现为基本理念,即写实,此时的美学与宇宙之体和个人内在气质是一体的,因此在这个时候,宋画美学展现出来的是写实之风和寻理求性。
再来看宋人的创作经验及习惯,学者将其统称为形质。
宋画形质是宋画美学的表现之一,美学影响着形质的发展,从创造经验到创造历程,就是知行合一的过程,美学为其提供了发展方向。
比如宋画中的人像画、山水画与花鸟画,里面蕴含了丰富的美学知识和观念。
其中的人像画和山水画是宋画的主流,那时的人像画已经开启了象征化图形之路,将众多身份地位不同如文人、渔夫和农民都画成一类,在马麟的《静听松风图》可以说明。
而山水画出现了拟人的画境,表达形式独立自由,境界广阔空灵,大山大河占据大部分画面,主峰是主人,周围的林木是客人,植物的人格化通过纯粹的绘画成功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院体画中的山水画,画家通过重视布局与下笔力量,为世人展现出画幅巨大且思想学识和修养极高的画作,将写实融入其中,表现“可思、可游”的大境界。
此次写实,是美学更进一步的写实,即从现实的实到灵魂的实,自然性理和人文修养都交融在其中,对后人的美学研究提供了探索思路。
其实不止画的种类能体现美学观念,绘画中的的色彩同样能体现。
道家有“五色目晕”的理念,佛家也不强调色彩繁复与靓丽,至于儒学,同样也是不将色彩居于主导地位,质量才是重心。
作为三教合一的宋代,自然也将色彩加入美学观念当中,尽管在宋初花鸟画中,重敷色是特色之一,但随着思想的改变和绘画技法的创新,宋画由深色到淡色再到无色。
如李唐的《万壑松风图》,他取的是自然之色,后人对他用色特点的评价是“山色有中无”,同样的,竹子画的作者也主张无色,不过他们的无色是墨的五彩色,即“浓淡干湿白”。
淡雅和谐且深刻表现自然意蕴的用色思想,是宋人在绘画中对美学的创新,此时的“观画如观人”,已经有了初步显现。
既然色淡了,那么作者有意追求的意境就产生了,宋画形质不仅是一种特殊美学境界,也是一种个人有意造境。
因为理学蔚然成风,所以宋人在作画时常常以理学角度寻找天地之性,取自然风光的精神,将情感寄托在万物当中,心无杂念的作画,从而创造出人画合一的大作。
里面有寥寥几笔的,也有繁复的,都说明了“人画一体”的特征,学识渊博的懂画者能够从中领悟某些思想,进而提高精神境界,这就使得思想和飘渺成为大家追求的宋画闪光点。
由此可见,宋画美学和理学让宋代重文艺重思想,使得他们的情感更加内敛,暗喻的思想也更多。
后人追求且夸赞的“无迹可寻”和“言有尽而意无穷”,就是宋代美学传到现代的内容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画作内容,宋人喜欢山水,山水便成了他们绘画的重点,理学思想和处世态度也被他们“画”在其中,宋画从写实到虚实结合再到情感思想象征,是宋代美学不断发展与升华的结果。
那么,这些对后世有何作用?
当代意义与价值“画必宋元”是中国绘画史上点评的准则与依据,因为绘画在这个阶段达到极值,所有绘画的规则和技法都在此阶段完成。
对于形式和内容来说,特别是中国绘画风格的确定,即宋画完成的行质发展,为后世绘画美学奠定内容和思想基础。
首先来看宋画美学对当代实践的观念影响。
宋画的自主创新形式继承了前朝精神,是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表现,那么也就说明,宋画美学观念与生活经验息息相关,它是生活经验的符号化和文本化。
由于三教合一的影响,宋画中既有儒家寄情于景的意志,又有道家的超凡脱俗和佛家的领悟,对当代实践影响最大的,是它对于儒学意志的继承与升华。
当代绘画百花齐放,各有各的欣赏点,但论起国人最喜欢的绘画种类,非山水画莫属。
山水画是古人与今人寄情和抒发人性的对象,也是“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说明,山水的性格特点与人的性格有相同点,它们相互交融,在宋代绘画中得到最好的体现。
后人研究原因,得出该体现是宋代理学和宋人心境变化的结果,加之绘画有“通天地之德,类万物之情”的观念,重点表现在于人的兴灵和人生百态。
宋人主张超凡脱俗和融情于景,在绘画中多以意识代表所见所想之景,使得宋画美学有飘渺和文人意识具体化的特点,这点值得当代作家继承与发展。
他们在现代绘画中已经创造了许多新的技法和观念,可不少画作中还是缺少灵魂,让观众和创作者感到可惜。
倘若他们能将宋画美学的特点读通读透,那么就能让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最后来看宋画美学创作理念对技法的影响作用。
宋画境界广阔空灵,蕴含的气势神韵都根据个人绘画技法配合表现,可后世在欣赏宋画时,却似乎感觉不到技法的存在,这正是宋画的高明之处,它已经将技法融入画境,这是当代画家值得学习的一点。
现在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宋画中的山水画,该画的构图布局有创新性和继承性,它上接五代,下启两宋,值得学习与研讨的画法是巨碑派画法。
用通俗的话来说,是主次分明的画法,即大山大河在画幅中间,万物在侧边,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该画法最优质的画作,至今还是当代画家学习模仿的蓝本。
再加上宋人特有的节操,使山水画成为宋代美学代表作,现代画家被现代资本主义和商品化经济推着前进,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作画。
倘若他们将山水画的精神读懂并融入到个人画作中,一定能取得不俗的成绩,也能推动中国绘画的发展。
结语宋画美学中的精神与意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能向众人说明宋人的处世态度和创新精神,还能促进中国绘画史的向前发展。
所谓读史知史并用史,大抵如此。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