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研究生,考公上岸走仕途能到什么职位?答案绝对出人意料!

职场先锋官 2024-06-21 22:04:12

普通人的职业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平台。

所以,在体制内你能到哪一步,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你能考到什么层次的单位。如果你能考到部委,30岁研究生进部委,虽然年龄偏大一点,但在人少一点的正部级单位里,退休前当个二级巡视员,相当于副厅级,是基本没问题的。在人很多的大部委,就算你普通甚至有点拉胯,一级调研员退休,相当于正处级,也是没问题的。

比如说在某中央边缘性的直属机关,你是一个二级巡视员,级别相当于副厅局级,也就是副市长、副书记,省厅副厅长这个级别。但实际上,这个所谓的二级巡视员,可能不分管任何工作,就是被当成普通的工作人员,除了房子大一点,有司局级的医疗待遇,工资多三四千,不用干具体的工作之外,可能没有任何决策权。从掌握权力、资源,做官这个角度上讲,还不如一个乡镇正科级的书记和镇长。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比如说东莞中山的乡镇,书记镇长手上的资源,可能比有的边缘性的部委掌握的资源还要多。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一些部委管理一个领域一个行业的,一个处就管一个规模几万亿的市场,项目审批、资金分配等等权力非常大,别说是处长,就算是刚进去的小科员,可能都是很多企业公关的对象,同样可以说是大权在握。比如《人民的名义》里的赵德汉处长。

二、总体来讲,部委、省厅这样的大机关,看似高高在上,但主要是做政策研究,比较少涉及具体事务的管理。里面的人,大多级别虽然高,出去出差地方也是捧着,但没有什么实际的资源和权力。更多只算是吏,算不上官。就算是厅局级的很多领导,也都只算得上是高级的吏,而不是官。而市一级、县一级,虽然层级低,但管理的事务很具体,直接决定很多企业、很多人的利益,官虽小,但实实在在掌握着权力和资源。一个乡镇长和书记,只是正科级,但一个乡镇的大多数资源,乡镇政府和事业单位一两百人,他都有一定的支配权,对地方的事务有一定的决策权,算得上是真正的官了。所以,能不能成为掌握权力和资源的“官”,也要看你进入哪些部门,能不能决定他人的利益。如果你考进去的是诸如编译局、地方志这样的单位,就算让你当上单位的副职,你最多也就只能折腾一下手下那几个人,别的没啥影响力。

三、当然,大多数人刚进体制,立志走所谓“仕途”的,想要做的,是级别又高,同时又掌握巨大权力和资源的大官。比如说市委书记市长、省委书记省长,至少也是县委书记县长这个层级的。这个想法不能说完全没可能,但确实非常难。因为一个人能走到这样的位置,除了对自己狠,对别人狠,足够无耻,人情世故情商足够高等等基本条件之外,还要有许许多多偶然性因素,或者说运气的加持。你以为你攀上了一棵参天大树,殊不知莫名其妙被大哥拉下了水。

只能说,想做就去试,就去努力,干个三五年,自己行不行,一般就大概知道了。不过,从一个过来人的视角,30来岁,如果去了市县以下的单位,这个年龄确实是偏大了。地方选拔干部年龄卡得很紧,年龄会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如果能考到一个层级相对较高的单位,按部就班往上提拔,虽然当上什么厅长部长的可能性极低,也未必能掌握什么巨大的权力和资源,但至少能混个身份,出去吃饭、参加同学聚会,装个逼也是非常管用的。如果长袖善舞,特别擅长牵线搭桥搞关系,也是可以给自己打造一个人脉关系网,能有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和资源的。但是,去省厅、部委做一个高级一点的吏,这个“中策”,恐怕也不是绝大多数人够得到的。

如果只是普通双一流大学,硕士毕业,还是一个比较大龄的30岁考生,在现在这种考公火热到发紫的竞争形势下,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能考到省厅部委的概率,也比较小。所以,最终的结果,大概率还是考一个市县一级的公务员,一开始不甘心,努力奋斗,想得到领导的重用,尝试去搞关系,攀大树;逐渐发现自己不是那块料,或者发现没背景根本就没戏,一边挣扎着还想蹦跶蹦跶,一边混着过着小日子,熬着资历,慢慢提个副科、二级、一级主任科员,然后度过极其普通而又不甘的一生。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