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不得不说的案例故事,希望借此警醒大家,包括医生。
沈明(化名)是一名来自外地的胃癌患者,他找到我时,腰部疼痛已经很剧烈,是妻子扶着进诊室的。我查看了他带来的当地医院腰椎磁共振片,多发骨转移,腰3椎椎体破坏最明显,随时会有压缩性骨折可能。
查阅他带过来的当地医院诊疗记录并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到他之前是因为上腹部不舒服,在当地医院做了胃镜活检,诊断为胃低分化腺癌。术前除了安排简单的胸片和肝胆B超检查外,没有安排其他更多的分期检查就进行了手术。比如骨ECT扫描,这个当然不是所有病人一定要做的常规检查,但问题是他在第一次就诊时腰部就已经有酸胀不适,而医生却并没有引起重视。另外,他的血生化检查中的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尽管这个指标并没有特异性,但癌症病人如果明显升高,又没有其他可明确解释的原因,就应该要注意除外骨转移,至少要考虑到这个可能,而不是完全无视。据沈明的妻子说,还是托熟人找关系,找的是那家医院最好的外科医生做的手术,说手术做得相当成功。
是的,手术本身确实可能很成功,但在专业人士眼里,光手术做得漂亮还远远不够,还要看到全局,而不只是手术操作本身,手术做得好当然值得称道,但如果仅仅如此,最多只是个手术匠而已。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不只是手术要做得好,更重要的是对治病的全局安排,有全局意识整体观念,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时候不可以做,注重术前全面评估,不只是病人对手术耐受程度的评估,也包括全面的分期检查。
术前不做认真的分期检查,急着做手术,这还真不是个案。食管癌、胃癌不做超声内镜检查,怎能有较为准确的T和N分期?没有准确的T和N分期,又如何能做到精确的治疗安排?当然,有的医院没有超声内镜设备,条件所限,则要另当别论;有的病人或家属由于不愿等待,认为检查是耽误时间所以拒绝做检查,图省事图省钱,不听从医生安排,这也是另一回事。但医生要讲明利害关系,尽可能去做病人和家属的工作。还有,对病史不详细询问,或者上级医生过于相信下级医生,手术前不亲自询问和详细检查病人,对提示可能存在远处转移的一些蛛丝马迹视而不见,怎能不漏掉可能隐藏的远处转移?如此,手术做得越漂亮,伤害越大,还不如那些手术做得不好的医生,至少因为他技不如人,所以可能更谨小慎微,胆子小,不敢做,反而可能避免了那些本就不该做的手术,或者会建议转上级医院。
方向错了,只能是南辕北辙,车越好,跑得越快,离目标越远。
沈明的情况就是这样,当然,不是说这个医生主观故意,没有哪个医生不想把病治好,他肯定不是主观故意,只是因为缺少全局意识、整体观念,对术前检查和分期不够重视,或者毕竟由于长期待在基层医院,诊治水平(是指综合诊治水平,不是仅指手术本身的操作水平)和经验有限,所以总体上也是可以理解的,不可能要求二级医院、县级医院跟三级医院、省级医院一样的水平。
沈明沉觉得自己命不好,因为那里的医生告诉他,他的这个癌症太凶险,手术后很快就复发了。手术后才一个月不到,因为疼痛越来越明显,一做检查查出骨转移,这其实不叫复发,而是术前漏检,手术前极可能已有骨转移,因为有明显的提示迹象,比如腰背酸痛,比如生化检查中的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这些都是较明显的提示,可惜并没有得到重视。如果做了相应的检查,明确了骨转移,这所谓的“根治手术”就并不必要做,不该做的手术却做了,病人受到的伤害更大。当然也有的病人,尽管在术前做了全面检查也没有查出转移,但在手术后仍很快发现转移,这是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目前检查手段的局限性决定的,就算是顶级大医院也可能查不出来,我们能做的是尽量考虑全面一些,主观上努力了,客观上由于疾病本身或医学本身局限,那是另一回事。
有的医生把本不该切的肿瘤给“根治性”切了,那些该根治性切除的却又可能切得不彻底,或者手术前本该先做新辅助化放疗或转化性的化放疗,却急着做了手术,或者手术后本该做的进一步辅助治疗,也被粗暴地无视了,这些都是典型的个人技术至上和经验至上、没有综合治疗理念的表现。
一把手术刀,懂得如何切,切得漂亮,但不懂得该不该切,不懂得什么时候该切,很可能走向反面。作为医生,要警醒;作为患者和家属,也要主动学习并积累基本的医学常识,才能多一层保护。治疗策略比治疗手段本身更重要,好医生的标准也绝不是只懂得治疗手段耍得好、耍得漂亮,还要具有全局观念、整体意识、懂得治病策略安排,正如将军不一定是枪法最好的人,但一定是懂得如何调兵遣将、懂得适时进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