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2002年8月1日,毛新宇在武汉举行书籍签名会,现场人潮涌动,气氛热烈。
突然,人群中出现了一位身影,引起了毛新宇的密切注意。
那一刻,空气仿佛凝固了。
“太像了!”毛新宇激动得连声赞叹,
只见他噌地起身,快步握住来人的手,直呼:“太像我爷爷年轻时的样子了!”
来人究竟是谁,能有如此赞叹加身?
毛新宇与爷爷毛主席之间,又有怎样的祖孙情缘?
再见,毛主席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
毛家饭桌上,毛岸青和他的妻子邵华都像没了魂儿似的。泪水止不住地掉,六岁的毛新宇看着爸爸妈妈掩面痛哭,他有点蒙,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新宇,你爷爷走了,我们再也不能见到他了。”邵华哑着嗓音说。
虽然他和爷爷相处的时间不多,但他从小就明白,爷爷是一个威风凛凛的“大英雄”,是千千万万百姓心中的大靠山。年幼的毛新宇也不由得陷入悲伤。
11日上午九点半,邵华搀扶着毛岸青,牵着毛新宇,缓缓走到人民大会堂吊唁队伍。
哀乐奏响,沉重悲戚的旋律回荡在大厅里。
毛新宇注视着水晶棺中沉睡的爷爷,他的双眼紧闭,他再也无法听见爷爷熟悉的声音。
那一刻,毛新宇再也忍不住了,他放声大哭,诉说着他对于爷爷的无尽的思念。
来往吊唁的群众络绎不绝,一天五万余人。
所以留给毛岸青一家人的时间显得如此短暂,他们匆匆看了一眼父亲毛主席的灵堂,就被迫前往休息室。
走出灵堂的那一刻,面对如潮的吊唁人群,毛新宇深切地感受到爷爷的不单单属于他们,更属于全世界敬仰社会主义的人们。
2013年12月23日,毛主席诞辰120周年。
每到这个日子,毛新宇都会带着家人来湖南韶山,寄托哀思。
他对记者感慨万千:“小的时候,爷爷的想法在我心里就是纸上的东西罢了。现在我潜心钻研,才发觉那是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能助我们保家卫国,所向披靡。”
当年,毛新宇刚从人民大学历史系毕业,爸妈都希望他去中央党校读研,进一步了解毛爷爷的思想,挖掘出其中的真谛。
但毛新宇认为自己对爷爷的著作只是浅尝辄止,心里的胆怯像尘埃一般蒙蔽了他的自信。
直到父母鼓励的话语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他的心扉,他才一点一点卸下“毛主席孙子”的枷锁,在毛主席著作中越读越上瘾,越读越有趣。
从那时起,毛新宇的心中燃起了一团不灭的火苗,让他痴迷于探索哲学、军事与历史的浩瀚世界。
他心怀自豪,延续着爷爷昔日的热情,将同样的爱好传承下去。他说:“我继承了爷爷的基因。”
正是毛主席,点燃了他对学术的追求。
绝不从商2008年汶川地震,毛新宇一家捐出十万块钱,希望能为受灾同胞带来一丝慰藉。
可这善举却招来非议,甚至有人质疑他捐的钱太少。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十万块可不是小数目,可对于“毛家后代”的毛新宇,这个数额却显得“寒酸”。
在很多人眼里,他身为毛主席唯一的孙子,应该是富甲一方的。
面对质疑,毛新宇坦言,他和妻子的收入仅靠单位的工资,有时候实在周转不开还得母亲邵华接济。
身为大校军衔的毛新宇,工资应该不低,为何还要母亲补贴呢?
答案在于毛家的特殊家规:毛主席生前为毛家后人定下了不经商的铁律。
因此,毛家的三代人始终秉承着朴素勤恳的生活方式,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过活。
毛新宇也不例外,他和妻子的工资加起来才勉强超过8000块,并不如外界传言的那般高不可攀。
虽然那个时候8000块听起来不少,但对于毛新宇一家来说,还是捉襟见肘。
他们当时有两个孩子:长子毛东东和刚出生的小女儿毛甜懿。
一家四口在北京生活开销不菲,让毛新宇夫妇俩压力重重。
所以毛新宇有时候还需要向母亲寻求经济上的帮助。
对于毛主席为子女留下的遗产,坊间一直流传着许多故事,其中之一便是毛主席留下了巨额稿费给他的孩子们。
然而,这一说法不过是空穴来风,与事实相去甚远。
据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吴连登回忆,毛主席去世时,只留下了几套洗得发白的中山服,还有不到600块钱的生活费——这笔钱后来也被当作文物珍藏起来。
毛主席的子女们所继承的,也仅仅是这些旧衣服。
不过主席的确领过稿费,但远远不到上亿那么夸张。
截至他离开我们时,他的稿费总共也就120多万。
但这笔稿费被主席托付给了中央,分文没有留给自己的后代。这笔钱成为共和国的财富,流淌在人民的血液中。
毛主席一生的生活哲学就是勤俭节约。
即使当国家富裕起来后,他的信念也没有改变,那件穿在中山装里补丁累累的衬衫,就是最好的见证。
毛新宇也传承了这一传统,对他们而言,节俭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哪怕薪水微薄,毛新宇每个月还会从自己的工资里挤出一份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就像爷爷一样无私奉献。
不管是大灾大难,还是同事遇到困难,毛新宇永远第一个冲上去,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因为他明白,人民是国家的根基,而他也义无反顾地肩负着对人民负责的责任。
2002年,一篇名为《武汉有个‘毛泽东’》的文章在武汉广为流传。
又见“毛主席”2002年8月1日,毛新宇抵达武汉。他此行非同寻常——《毛泽东珍品典藏》即将在这里首发,毛新宇特地赶来为这本新书签名发售。
签售会上人潮涌动,但一个身影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目光,毛新宇的视线也随着众人的朝向望去。
仿佛是毛主席撕开了时间的隔阂来到现场,眼前的人与他记忆中的爷爷重叠,那熟悉的面庞、那坚毅的眼神,无不勾起毛新宇心中无限的缅怀。
他快步上前,握住那人的手,激动不已地连呼三个字:“太像了!”
这个人就是朱智能,中亚大酒店的党委书记。他不仅是毛主席言谈举止的忠实模仿者,还能模仿毛主席的墨宝。
每当他挥毫泼墨,那苍劲有力的大字,简直宛如毛主席本人附体一般。
来武汉之前,毛新宇还半信半疑。
直到亲眼见到朱智能,才发现媒体的报道并非夸大。
毛新宇情不自禁地牢牢地握住了朱智能的手,“我们留个纪念吧!”毛新宇激动地说。
工作人员惊讶地看着这一切,因为他们从未见过毛新宇与他人如此亲密地握手合照。
朱智能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
或许,这对于毛新宇来说不仅仅是一张照片,更是一种和爷爷合照心愿的实现。
当签名活动落下帷幕,朱智能盛情邀请毛新宇到他的酒店一叙,毛新宇欣然应允。
朱智能在汉水的沙滩上书写毛泽东诗词
次日,毛新宇一行兴致勃勃地来到中亚大酒店。
朱智能安排了一桌丰盛的佳肴,全都是当年毛主席十分喜爱的家乡菜。
席间,毛新宇情真意切地说:“主席留给人民的思想财富,就像一坛醇香的美酒,越品越有滋味。”
“朱老师,今后你理解了毛主席的思想之后再去演绎主席,一定能更添光彩。”
朱智能认真倾听着,这份嘱托宛如一股暖流流淌在心田,激荡着他的创作热情。
用餐结束后,朱智能将一张书法纸郑重其事地递交给了毛新宇。
纸上写着八个苍劲有力的毛体大字:“时刻警惕,捍卫祖国!”
毛新宇接过这幅墨宝,心潮澎湃。
这八个字仿佛冥冥之中承载着爷爷对毛新宇的殷切期待,也提醒着毛新宇作为共和国军人的职责和使命。
顷刻间,他的眼眶被泪水盈满,作为毛家的后人,他肩负着先辈的遗志,将人民的未来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将秉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决心以实际行动践行毛主席的教导,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他将以毛家人的风骨,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为人民的未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参考文献
许陈静,毛新宇,田亮. 专访毛新宇我们家这些年-我的人生转折[J]. 环球人物,2017,0(7):16-22.
缪宏,李治本. 毛新宇江山寻祖[J]. 绿色中国A版,2009(6):65-67.
郑婷. 领袖后代沧桑正道——访毛泽东嫡孙毛新宇[J]. 绿色中国A版,2009(1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