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云南第二大淡水湖,面积稍大的湖泊便称为“海”

以柳看旅游 2023-06-10 07:37:06

云南山多水少,面积稍大的湖泊便称为“海”,洱海是云南第二大淡水湖,叫惯了“海”,倒也有了海的襟怀和气势。千百年来,洱海就像是滇西北的一颗明珠,如果说大理是个美人,洱海就是那双顾盼生辉的美目,因为它的灵动,使得整个大理风情万种。

洱海,古代文献中曾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从空中俯瞰,形状像一只人耳,故名洱海。洱海地处澜沧江、金沙江、元江三大江分水岭地带,是个典型的内陆断陷盆地,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呈一个不规则的狭长带。洱海形成在更新世早期,初为浅水湖泊,中、晚更新世时,盆地深陷,湖面扩大,与北部古邓川湖和南部古风仪湖成串珠状连通。全新世以后,又经历地壳下陷与沉积充填,而后,由于入湖三角洲发育,风仪湖消失,邓川湖分离,遂形成今天的湖形。洱海水域面积260平方千米,是云南第二大淡水高原湖泊。

洱海西面有点苍山横列如屏,东面有玉案山环绕衬托,风景极为优美,“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素有“银苍玉洱”、“高原明珠”之称。洱海的主要水源来自降水和降雪,入湖的河流大小共有117条。北有茈碧湖、西湖、海西海,经洱源盆地、邓川盆地分别由弥苴河、罗时江、水安江汇入;西部有苍山十八溪;南部有波罗江;东部有海潮河、凤尾箐、玉龙河等汇入。洱海唯一的天然出水口是西洱河,流入黑惠江后汇入澜沧江。

美丽白族

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生活着一个崇尚白色的美丽民族——白族。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少部分散居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地。白族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自古以来,就形成了稳定的群体。汉、晋时期,白族先民被称为“昆明”;唐代称为“河蛮”、“松外蛮”、“白蛮”;元朝时期称为“棘人”。白族在公元前2世纪就与中原汉族有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受其影响较深,现在的习俗部分与汉族相同。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但用汉字书写。

洱海文明

大凡有名的江河流域都是孕育文明的地方,洱海也不例外。洱海流域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据湖滨带的考古显示,新石器时期人类就在此生息繁衍,创造出辉煌的青铜文化和稻作文化。远在汉代,这里就是西南丝绸之路的枢纽,后来渐渐发展成为亚洲文化的十字路口。唐以后,又相继建立可与中央王朝相抗衡的地方政权——南诏国和大理国。如今,耸立在苍洱之间的太和城遗址、崇圣三塔寺等,都是过去洱海流域的繁荣见证。

洱海文明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而要理解这一特性就需要追溯洱海文明的源头和演进历程。洱海边世代生活着白族,而白族的起源到现在还是一个谜。早先有阿育王之后说,有庄之后说,有氏羌南迁说,而近年来,随着考古学上的一些重大发现,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白族先民的主体其实是苍山洱海所孕育的土著居民。

大理城西南马龙峰山麓的马龙遗址和宾川白羊村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告诉人们,距今大约4000年前,这块土地上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其文明的程度正从新石器时代向铜石并用的时代迈进。而剑川海门口和祥云大波那青铜文化的发掘,更是让人们眼界大开。特别是大波那铜棺的出土,其高超的冶铜工艺、奢侈的墓葬风俗使人们依稀看到早在春秋之际,洱海地区就已经有了极为灿烂的文明。无论历史的迷雾中还有多少疑团,我们可以确信一点,洱海文明的起源已经相当久远。在其文明演进的过程中,土著文化与周边文化碰撞、交融、相互消解也相互吸纳,逐渐形成了一种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而这一切,似乎又与洱海重镇大理极特殊的地理位置相关。

大理是一向被称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文明古都。所谓十字路口,是说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在此地相交,大理于是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洱海独特的区域文化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正是两条古道衍生的结果。丝绸是中国对外交往的象征,所以丝绸之路就成为人们对中国古代重要国际商道的通称。西南丝绸之路,又名蜀身毒道(蜀,成都;身毒,印度),是一条从四川成都经大理通往印度及中亚的民商道。而其从成都到达大理的路线又有两条:西边一条经雅安、西昌、盐源、会理、大姚,称灵关道;东边一条经乐山、宜宾、昭通、曲靖、昆明、楚雄,称五尺道;而从大理经保山、腾冲入缅甸、印度的一段称博南道。大理,刚好在灵关道、五尺道和博南道的交汇点上。

南方丝路的开通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此时,中原正是群雄逐鹿、血流漂橹之际,而远在西南的大理还是一个世外桃源。但这条古道的存在为中原统治者所关注是在汉武帝时期,当时著名的外交家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国(阿富汗)偶然看到了四川的两种特产:蜀布和邛竹杖,由此揣测到这条道路的存在。汉武帝随即派使臣去探寻汉帝国从南方通往印度和中亚的道路。汉使在洱海地区受阻的详细情节虽不是很清楚,但人们知道汉武帝竟为此在长安凿了一个形如洱海的昆明池(大理在汉代曾称昆明),用以训练他的水军,因为他已下定了决心要用武力打通这条南方丝路。这就留下了所谓“汉习楼船”的典故,由此也就开始了汉族统治者对洱海地区的经营。

茶马古道则是川、滇、藏进行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其发端在普洱、思茅和西双版纳的云海茶山之中,其中一条向西经云县、凤庆到达大理,然后往北经丽江、中甸进入西藏。在这条古道上,先民们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做着马匹、皮毛、药材和茶叶、布匹等生活必需品的交易了,而大理也因此成为滇茶最大的加工和集散中心。

西南丝路和茶马古道绝不是一般的道路。蜀道之奇险,李太白已有诗言及,而云南高原的崇山峻岭、大江大河造成的阻隔,丝毫也不逊于蜀地之山川。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要想和外界沟通,显然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那蜿蜒盘旋于高山深谷中的栈道,那悬空的索桥,那铃声丁冬的马帮,向后人表达了一种坚忍和刚毅的精神。而伴随着山间马帮而来的是经济和文化的广泛交流,大理人以一种开阔的胸襟迎接四面来风,从而形成了土著文化和周边文化相兼相容或多元并存的格局。

喜欢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了解更多地理文化领域的知识。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在留言区留言讨论。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