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回国内,毛主席心里头那个难受啊,但他还是说了那句诗:“青山到处都可以埋忠烈之士,不一定非得运回家乡安葬。”于是,他决定让烈士的遗体留在朝鲜。
过了三十多年,战场从朝鲜变成了越南,那时候有8500人不幸丢掉了性命,这里面还有10位首长的孩子。
那么,这些英勇牺牲的烈士究竟都是谁呢?他们在战场上都有哪些了不起的表现?对于这些烈士的父亲来说,他们是怎么看待儿子做出的牺牲的呢?
【击溃越南,仅用28天】
1979年,那是改革开放刚开始那会儿,国家正慢慢向世界打开大门。可就在这重要关头,咱们西南边境那边却老是出问题。
那时候,越南的内战已经告一段落了。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对于之前出手相助的中国,越南不但没有一丝感激之情,反而还恩将仇报起来。
说白了,那时候中苏关系不对劲了,那些爱找机会的越南人,为了讨苏联欢心,就把矛头对准了以前的好哥们儿。
之前胡志明提出的那些革命理念,全都被越南给扔一边了。
越南为了表明立场,首先把矛头对准了当地的华人华侨,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搞得一团糟。
另外,越南老在边境那边捣乱,派了一堆全副武装的士兵,带着枪炮,骚扰边境的老百姓。
由于他们的暗中操控,像浦念岭事件这样的恶劣事情不断发生,导致两国关系慢慢变得非常紧张,几乎到了冰点。
更糟糕的是,越南竟然单方面撕掉了和咱们签的协议,硬是不认南沙群岛这些明明是中国的岛屿。他们还想占咱们的地盘,真是太过分了。
这个做法一下子惹毛了全国老百姓。
到最后,1979年2月17号那天,咱们国家为了守住边界,保卫家园,中国边防战士们决定给那些跑到咱们地盘上的越南军队一个教训,进行了自卫反击战。
那会儿,22万5千大军分别从广西和云南两边往越南开拔,边境上立刻打得热火朝天,冲突异常激烈。
在咱们解放军的强大攻势面前,越南那边根本抵挡不住,很快就认输了。
在短短28天里,解放军势不可挡,一路向前推进了40公里进入越南,接连拿下了好几个越南北方的关键城市。
最后,咱们部队总共打败了57152名敌人。到了3月16号,这场仗以中国军队的大胜利画上了句号。
经过这次事件,越南头一回领略到了解放军的强大,从此再也不敢随便找中国麻烦,中越边境那边也平静了不少。这次之后,越南算是长了记性,边境上的紧张气氛缓和了许多。
在那之后的十年里,两边在边境上还是有点小冲突,不过都没闹大,没再爆发出大规模的战争。看来,那次对越自卫反击战,效果还真是挺不错的,跟预想的差不多。
战争刚打响那会儿,咱们国家的老百姓和军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好多年轻人自告奋勇,要么想参军,要么想复员上前线。就这么着,很快咱们对越作战的队伍就组建起来了。
打仗那会儿,解放军牺牲了8500名战士,另外还有2万5千多人受了伤。
这些勇敢的战士,大都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他们用生命保卫了家园,可惜再没机会亲眼看看这深爱的土地了。他们挺身而出,流下了热血,却永远留在了战场,没法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怀抱。
在那些牺牲的年轻人里头,有不少是军人的孩子,特别是其中有10位烈士,他们都是军队高层领导的后代。
哎,话说回来,他们究竟是哪路神仙呢?
【张力:师长之后,光荣牺牲】
咱们得先聊聊张志信的儿子,张力这小子。
张志信在年轻的时候,正好赶上了抗日战争那会儿,整天炮火连天的。
看到国家山河被毁得支离破碎,他心里燃起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因此,在抗战快结束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八路军,成了一名战士。
张志信打仗特别勇猛,很快就在部队里闯出了名堂。到了解放战争那会儿,他好几次带着队伍,在东北跟国民党军队硬碰硬,干掉了不少敌人。
所以,他的官职一步步往上升,等到新中国成立后,他就被选为了解放军第4军160师的师长。
1957年,张志信三十岁那年,迎来了他的宝贝儿子,他给儿子起了个名字叫张力。
在张志信的引导下,张力心里慢慢种下了当兵保卫国家的种子。到了18岁,他顺利成为了一名军人。
不过,为了让儿子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张志信在部队里没有公开他们的父子关系,就是让张力自己去闯荡。
1979年2月头上,中越边境那边眼看就要打起来,张力一听这事儿,心里头那个激动啊,恨不能立马冲到前线,给国家出把力。
不过,他所在的队伍没被派去越南打仗。于是,他给老爸写了封信,想让老爸同意他去前线。
拿到张力亲手写的信,张志信心里头真是啥滋味都有。
一方面,他为儿子那远大的抱负感到骄傲;另一方面,他又担忧缺乏实战经验的儿子,能不能在战场上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琢磨了好久,张志信最终拍板,破个例,批准了张力的请求,让他跟着自己的160师,一脚迈进了越南的战火里。
这是张志信头一回,也是唯一一回给自己的儿子“开后门”。
张力果然没让老爸失望,2月17号一到战场,他就当上了侦察兵,老是冲在最前头,给主力部队带回了好多重要的情报。
战友们都对这位年轻士兵赞不绝口,但张力呢,他总是那么谦虚,不张扬,也从没跟人提起过他老爸是谁。
然而,到了2月27日,战争爆发的第十天,张力头一回真切体会到了战争的惨烈。
那天,他走在队伍最前头,想亲自去瞧瞧敌人的动静。可谁承想,那地方竟然藏着好多越南兵,埋伏得严严实实的。
急着告诉战友赶紧撤,他不小心被敌人瞅见了。逃跑时,腰上还挨了一枪。
一下子,张力的军服就被鲜血浸透了,但他靠着那股子倔强劲儿,还是把情报给送了回去。
而且,他清楚自己行动起来挺费劲,所以就主动说,他要帮战友们断后,让他们先撤。
那时候,160师的士兵们都抢着说,想把张力送回后方的医院去治疗。但张力心里清楚,敌人正气势汹汹地逼近。为了不给大伙儿添麻烦,他果断地拒绝了大家的好意。
他硬是让队友先撤,等到大家都走了,他才坦白说:“我爸是咱们的师长,跟他说,我没给他丢脸。”
张力这位年轻勇士,就这样不幸地离开了我们,他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21岁。
听到这事儿,张志信一时间脑子一片空白,愣在那儿动不了。过了一会儿,他眼里泛起了泪光,可说话的声音还是硬气得很:
战场上总是难免有牺牲。回想1953年7月21日那天,在朝鲜的战火中,478团的四连短短一天就失去了4位排长,五连更是拼到最后只剩连长一个人站着。那么多英勇的战士,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把命都丢在了战场上。张立他们,算是死得有意义。
4月3号那天,王震到前线去慰问,他紧紧抓着张志信的手说:“你打仗真有一手,党的优良传统你也保持得很好,祖国和人民都特别感激你!”
没过几天,张志信和张力的故事就在部队里传得沸沸扬扬了。
大家都被张志信那种毫不利己的精神深深打动,可没人晓得,他心里的伤疤一直都在,从没真正愈合过。
从那以后的好多年,他一直把儿子的照片带在身边。
有个文学创作者写了本小说叫《高山下的花环》,书里头,张志信和张立变成了“雷军长”和“小北京”。
【耿军,耿晓康:打虎亲兄弟】
跟张至信一样,耿进福也是个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战士。
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上了解放军50军150师的副参谋长,带着部队去到了咱们国家的边疆守卫。
1958年和1961年,耿军和耿晓康这两兄弟,作为耿进福的儿子,一个接一个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俩打小就在军营里摸爬滚打,可以说是军营里长大的孩子。
瞧见老爸每天都在为西藏的安全拼命努力,耿军和耿晓康心里头特别受触动。于是,这俩小伙子年纪轻轻的,就毅然决然地加入了150师的训练队伍。
在老爸的管教下,他们不仅身体练得棒棒的,而且心里也下定了决心,要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虽然是副参谋长的娃儿,但他们在部队里头一直都很低调,待人接物都客客气气的,从来不显摆自己,因此特别受战友们的喜爱。
1978年,耿进福到了该退休的时候,就从部队回到了老家。不过,他的俩儿子还在军队里。没过多久,对越自卫反击战无声无息地开始了,俩兄弟一合计,决定上前线为国家出力。
但是,他们心里头顾虑着老爸年纪大了,怕他知道后会反对他们冒险去战场,于是就没跟家里提这事儿。
这时候,他们心里都清楚这次任务有多凶险,早就打定了主意,要是真上了战场回不来,也得留个后手。于是,他们悄悄地把攒下的十二块钱和一封遗书放好了。
可谁都没料到,这次出行竟然成了永别。
3月19号那天,耿军和耿晓康跟着150师的大队伍,走进了越南那片陡峭的山里。那山路可真难走啊,全是险峻的山地。
不过,150师利用我们在土地革命和抗战年间积攒下来的游击战术,在林子里灵活穿梭,多次狠狠地教训了越军。
打仗时,耿家两兄弟总是冲在最前头,他们是火力组里的顶梁柱,特别关键。
可没想到,敌军的大批增援说来就来,他们448团慢慢就跟大部队走散了。结果,敌人一围攻,他们就像掉进了泥潭里,出不来了。
在帮助队友撤离时,耿晓康不小心被炮火打中,立刻就牺牲了。
那会儿,耿军心里跟被刀割一样疼,可他硬是挺着没让眼泪掉下来,和战友们一块儿拼命往外冲。可敌人太多了,448团边打边撤,最后还是被追到了悬崖边上,没路可退了。
看到后面已经没路可逃,前面的敌人又像海浪一样涌过来,耿军心里明白,冲出去是没戏了。他也不甘心被抓住,把武器装备白白交出去。
接着,他大喊一声:“党员们,跟我来!”话音未落,他一个箭步,就跳下了悬崖。
于是,被困的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地跟着做,最后全部英勇地献出了生命。
这天,耿军迎来了他的21岁生日,耿晓康呢,还没到18岁。后来,他俩一个被授了一等功,一个得了二等功,可这些荣誉却让耿进福夫妇看着孩子们留下的告别信,心里头难受得控制不住,眼泪直往下掉。
【周伟:没有让父亲失望的好兵】
跟张至信和耿进福的想法不同,周开源并不赞成他儿子去当兵。
新中国成立后,周开源在41军的121师挑起了政委的大梁,他主要管的是部队里的思想工作。
他觉得,去当兵可不是去凑热闹或者享受美食那么简单,得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像铁一样硬的意志力才行。
因此,他觉得自个儿儿子周伟可能不太适合当兵。
周开源心里头盘算的,就是希望周伟能平平淡淡、稳稳当当地过一辈子,这样他就觉得挺知足了。
可周开源万万没想到的是,周伟对参军这事儿特别上心,就算申请被周开源多次驳回,他也一点没泄气,铁了心要去部队锻炼。
后来,周开源心软了,打算让儿子回来,可没想到,周伟比他动作还快,已经跑到隔壁的123师去了。
看到儿子为了当兵竟然使起这种“小聪明”,周开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幸运的是,周伟的表现挺给力,到了部队,他一点也没仗着自己高干子弟的身份搞特权,反倒是冲在前头刻苦训练。
1979年那会儿,他已经是个出色的军人了,还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战场上,他总是第一个往前冲,他一马当先,好多战士都被他带动了,123师的斗志特别旺盛。
战场上情况变得超快,周伟这人挺稳重,不冲动,但冲在最前头,有时候真就躲不开那些危险。
最后,他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中不小心被敌军打中,立马就牺牲了。
周开源在前线忙着安排打仗的事儿呢,突然听到儿子走了的消息,这对他来说真是晴天霹雳,打击可太大了。
尽管如此,他仍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把指挥部署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还带着121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
【结语】
除了刚才说的那四个人,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还有好多首长家的孩子牺牲了,像曲宁江、江鲁平、罗粤宁、曹辉、赵幼林、彭泓、蒲仕平他们。这些都是在那场战斗中不幸失去生命的英雄后代。
莱蒙托夫有句话,说英雄不是那种烧着的蜡烛,而是像一束清亮纯净的阳光。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的功夫,43年就溜走了。
但不管岁月怎么流转,我们心里永远铭记那些伟大的烈士。他们为了祖国,为了咱老百姓,豁出性命保卫边疆的安宁。他们的默默付出,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好日子。
在这儿,得向那些为了保卫国家英勇献出生命的烈士们表达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