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一首诗,如果既可以正着读,又可以倒着读,并且皆成章句、语义顺达,我们便称之为回文诗。在《乐府古题要解》中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
一首合格的回文诗,不仅正读倒读都要音顺意通,而且必须符合诗词用韵标准,要求苛刻,创作难度极大,所以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回文诗大多是牵强附会之作,纵然勉强可以读通,也丝毫没有美感。上乘之作,则是少之又少,基本上都是出自回文诗的殿堂级玩家苏轼之手。
(苏轼像)比如苏轼的《题织锦图回文》,正读是:
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梧桐。人随雁远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
倒读是:
空阁绣帘疏映雨,暮城边远雁随人。桐梧半月低凉夜,草碧余花落晚春。
再比如苏轼的《题金山寺》,正着读是: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倒着读是: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金山寺画)又比如苏轼的写茶诗《记梦二首》,正着读是:
其一(1):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吐碧衫。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其二(1):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培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倒着读则变成:
其一(2):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衫碧吐花余点乱﹐纤纤捧碗玉颜酡。
其二(2):窗晴斗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
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吾中华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是中国古代文化最昌盛的时代,同时也是回文诗创作的鼎盛时期。在宋朝,不只是苏轼这样的大文豪热衷于回文诗创作,其他不知名的小诗人也乐此不疲,其中有一位名叫李禺的读书人,就凭借着奇思妙想写出来一首绝妙佳作,力压苏轼,成为最令世人津津乐道的古代回文诗作品。
(古风图片《相思》)
这首诗题曰《两相思》。何为《两相思》?即,正着读是《思妻诗》,倒着读是《思夫诗》。
正着读内容如下: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古风图片《夫思妻》)
很明显,正着读描写的便是一位出门在外的男子,对家乡妻儿的深彻思念。
我们再倒着读试试: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这一倒着读可好,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竟然变成一首描写妻子对丈夫思念的闺怨诗。
(古风图片《妻思夫》)对比正读倒读两首诗,《思妻诗》选取的意象分别是:望穿秋水、酒、诗、雁、灯、长夜寂寞;《思夫诗》选取的意象分别是:长夜寂寞、灯、雁、诗、酒、望穿秋水。二者彼此呼应,互成因果,对比着读更具韵味。
平心而论,李禺的这首《两相思》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固然是无法与苏轼大作相提并论的,相形之下甚至还有那么点“小家子气”,净是些夫妻间的卿卿我我、儿女情长。
(古风图片《爱情》)但也正因为如此,《两相思》更能打动人心,更容易被大众记住并接受。毕竟,普通百姓可能不懂茶道,也发现不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但一定渴望一份真挚而平凡的爱情。
回文诗又称“爱情诗”,其创作初衷本来就是用来表达男女情爱的,只是后来发展完善,才有了多样化的内容和思想。人类是感情动物,终究是向往美好爱情的,所以,以动人爱情为主题的故事和篇章,往往更为大众所喜爱。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反映出的本质,非但不庸俗,还非常令人欣慰。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