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寺始建于1577年(明万历五年),由慈圣皇太后捐资修建。寺中藏经阁内贮藏万历皇帝御赐的佛教经典。历经明清两朝的兴修、扩建,形成了集寺院、园林、皇家行宫于一体,中、东、西三路建筑相毗邻的大型古代建筑群。

2024年春分和清明时的万寿寺
1979年万寿寺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万寿寺成立北京艺术博物馆并对外开放。现有基本陈列:缘岸梵刹-万寿寺历史沿革展、妙法庄严-佛教造像艺术展、吉物咏寿-吉寿文物专题展、云落佳木-中国传统家具展。

万寿寺导览图
万寿寺山门悬挂顺治帝御赐敕建护国万寿寺匾额。

山门殿
抬头仰望,殿内穹顶是光绪帝为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命人绘制的青天流云百蝠图。青天为底,白色行云垂坠其间,行云之中翩翩飞舞着72只红色蝙蝠,寓意洪福齐天。

青天流云百蝠图
穿过山门殿迎面是两棵吉祥长寿的古树,东边是有400年历史的国槐寓意家国永固,西边是有360年历史的楸树寓意千秋万代。

古树
天王殿前玉兰盛放,朵朵洁白如云。与周围古建相映成趣。

玉兰
两侧是钟鼓楼,永乐大钟曾悬于东侧钟楼内,成为明代万寿寺的重要标志。永乐大钟周身备镌佛教经咒,是集明代冶炼技术之大成的作品,代表明代铸造技术之巅峰,现收藏于大钟寺内。钟楼现在是万寿邮局,有文创产品并可以免费盖四枚印章。

钟楼
寺院中路第二座建筑是天王殿,现在作为缘岸梵刹--万寿寺历史沿革展。讲诉万寿寺的前世今生:这里曾贮藏经典,高悬巨钟;这里曾千僧诵经,为皇太后祝寿;这里曾见证了清王朝的衰落;古寺历经沧桑、几经沉浮。当今,为更好地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万寿寺作为北京艺术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宛如一颗明珠绽放着璀璨之光。

穿过天王殿是慧日长晖殿,相当于寺院的大雄宝殿。殿前是缠枝莲纹样的中道阶石。迎面供奉一尊毗卢遮那佛又称大日如来,是藏传佛教中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佛。坐下莲台如万朵莲花盛开,每一个莲台上都捧出来一个小佛,这尊佛像不是万寿寺原物而是从大慈寺迁移过来的。大日如来佛身后是万寿寺原物的三世佛和东西两侧的十八罗汉,这里的罗汉比较圆润少年感十足。

慧日长晖殿
三世佛后面是有藏传佛教特征的倒坐观音,细腰、女身男像,建造于康熙年间。慈禧太后特别喜欢拜这尊佛,而且当时李莲英吹捧她说她跟这尊佛长得特别像,慈禧太后每次到万佛寺来礼佛都要到这长久徘徊,这也就是慈禧太后号称老佛爷的重要由来。

倒坐观音
东西两侧配殿是妙法庄严-佛教造像艺术展,展示74件历代汉传佛像和藏传佛像。

佛教造像艺术展展品
万寿寺是明清两代皇家的祝寿场所,万寿阁是举办寿庆典的重要建筑。1937年因火灾导致万寿阁付之一炬,现建筑为2003年原址复原。

万寿阁
出于这样一种机缘,寿文化展览特在此举办。展示与吉寿相关的瓷器、服饰、书画以及文房四宝等文物。

寿文化展
第四进院落是禅堂,大禅堂原为寺内主持讲经说法之处,小禅堂原为僧人打坐静习之所,影堂原为陈设尊师画像的场所。现在这个院落是仓山秀水-山水主题文物展。精选馆藏书画、瓷器、玉器等各类山水主题文物。

仓山秀水-山水主题文物展
这里有一个文创空间,里面可以免费盖章。

文创空间
随后来到的第五进院落假山及三大士殿。假山是由青山石堆叠而成的,象征四大名山的四大道场,质朴雄伟非常有庄严感。中间观音殿,它下边的一面假山是观音菩萨的普陀道场;东边文殊殿,它下边的一面假山是文殊菩萨的五台山道场;西边普贤殿,因此它下边的一面假山是普贤菩萨的峨眉道场;下边便是地藏菩萨的九华道场。

假山及三大士殿
假山后面是乾隆十六年增建的西洋门。它及中式圆光门、印式宝塔、西洋巴洛克三种建筑风格于一体。

西洋门及御碑亭
中间是无量寿佛殿,里面拜摆放明代铸造的铜塔,是于九十年代从长椿寺迁移过来的。铜塔是具有辽代风格的13层密檐宝塔,上面有金刚力士的雕像。听蒙曼老师讲大殿中间是号称唯一的团龙吐水藻井。

铜塔及藻井
中路最后一进院落暂未开放。
最后参观的是万寿寺东路院落-方丈院,现在辟为云落佳木-中国传统家具展。精选馆藏五十余件明清及民国时期传统家具。

云落佳木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