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开始之前,希特勒是进行过充足而精心的准备的,其中关于一战经验教训的总结那叫一个透彻,两线作战不利,就坚决避免两线作战,国内资源不足就拼命提升本国内循环经济,增强自身粮食实力。本国的资源不足就扩大占领区掠夺他国的资源。但是最终二战德国也仅仅支撑了六年?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是希特勒吸收的教训不够吗?
一战德国犯下的错误
在1914年萨拉热窝的枪响将整个欧洲拖入了一战的深渊中,德国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德国参与战争的时机把握的很好,在1914年德国人觉得人工合成氨技术已经成熟了,不用再担心从智利进口硝石被卡脖子(当时人们为了增加粮食亩产量,普遍会在地里撒上硝石,人工合成氨则是一种替代品)。
但是一打起来就傻眼了,原来人工合成的这点儿产能连急剧增长的军工需求都满足不了,在1916年英国高强度的封锁之下,德国年粮食产量仅仅只有开战前的一半,本来德国政府想着用粪便做肥料,但是到最后牲畜们全都被吃完了,人的粪便根本不够用,整个芜菁之东饿死了几十万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
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德国被迫实行了严酷的粮食配给制。但是到了1918年4月瑞典对德国实行了铁矿石禁运,德国本身铁矿子资源比较短缺,没有了瑞典的铁矿石连武器装备都不好造了,可是为了维持皇帝攻势需要的武器装备,德国政府只能在民间大肆搜刮铁器,但是这个时候德国实在是撑不住了,没过几个月基尔水兵起义,德国战败投降。
希特勒充分吸取教训,但仍然无法避免失败
希特勒作为一名参加过一战的老兵,他对一战的经验教训总结的是非常完善的。比如一战德国面临两线作战的处境,希特勒开战前就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避免了两线作战,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法国。再比如针对粮食资源不足等问题,希特勒在全国开展自给自足运动,戈林的四年计划办公室修建了大量的兵工厂和开采矿山,提高了德国的资源自给率。
为了尽可能维持人民的生活水平,希特勒直到1943年才开启了战争总动员,在此之前德国的工人们一直都是八小时工作制。为了保障铁矿石的供应,德军直接启动了威瑟堡演习行动,控制住丹麦和挪威,不让瑞典在关键时刻跳反,并且极力拉拢拥有油田的罗马尼亚等国。
但是他的努力也不过让德国从一战的四年到了二战的六年,占领区多了一些,在全球范围内依然是以一隅之地抗衡全球。一个本土极度缺乏资源,没有海权保障资源却又和海权国家拥有不可调和矛盾的国家怎么可能不完蛋?希特勒在二战中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最好的了,如果按照剧本的推演,德国在推法国的时候就应该僵持住了,结果他愣是40天干掉法国。
在阿登反击战前夕,很多参战的德军装甲部队只有单程燃油,完全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垂死挣扎的。资源短缺挑战世界秩序就是这样无奈又痛苦,昭和日本也是如此,为了国家工业化只能让女人们下南洋去卖身。在两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人彻底躺平了,不再想着世界霸主了,而是在国际秩序中安心搞生产,改善人民生活。
德国作为后发国家本身就有很多的不足,就算他工业发达又如何?就算希特勒神机妙算,能做到自己的最佳决策又如何?本身资源的不足,自身条件的短板就决定了德国的历史上线。现在的德国虽然没有争霸世界的野心了,但是依然过得不错,在欧盟内部依然是说一不二的人物,被称为“欧洲经济火车头”。
德国苏联都是准备随时进攻对方谁先动手谁占据主动,希特勒最大错误找错盟友两个拖后腿蠢货。
不懂得见好就收,三个中小国家妄图统治全球怎么可能呢!按希魔的说法就是:德国要么赢得全世界,要么输光一切!整个德国成了这个疯子赌桌上的筹码一起棱哈
苏联关它屁事,非要去打苏联
战线拉的太长,进攻时间不合适,闪电战没有闪击出来。
德国只能练外功,主打一个快猛,资源如果耗尽就是后劲不足。二战英国殖民地遍布世界,苏联地大,外加美国这个盟军兵工厂,内劲十足。法国也是练内功的,只是被德国打蒙了,再加上法国自个也不想给英国挡刀,顺势就投了。二战结束,法国基本上没损失什么。
成功的方法很少,但失败的原因却是多的又多[哭哭]
德国体量太小了
美国走上了历史第一舞台
鬼子炸珍珠港,希特知道了恨死猪队友了,[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本来是工业产量够的,德国攻占法国法国就有强大的工业,可希特勒听了戈林的建议,把所有的工厂设备拆卸装车运回德国,导致了法国在德国占领后工业产量只有以前的10%,而拆卸回德国的设备就留在了德国仓库里,也没有去管,还有是人力,最少有百万苏联俘虏,也没有用他们去搞工业,也没有让他们去搞农业,最后坦克数量不足,飞机损失补不上,败亡
割韭菜不拔根
事情是可以预料到的,但人是预料不到的,一队友疯狂投降,一队友疯狂惹事,远远超出他的预算了[滑稽笑]
哪里吸取教训了?又是找意大利又是两线作战的,这叫吸取教训了?二战真就是一战没打清楚的延续,中间那二十年完全可以看作是双方的停战休整期。
什么都知道就是不照着做,这是没学王阳明,要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