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因力主抗金而被陷害死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辛弃疾南归却始终不受重用的故事也有人了解,这些例子让人们觉得武将生在南宋根本毫无出路。
然而实际上并不是所有武将在南宋都是被排挤、郁郁终生的命,有这么一位文官出身的武将在五十多岁的时候第一次上战场,结果还取得了抗金大捷,他就是虞允文。
可能很多人对这位抗金名将并不熟悉,但其实虞允文对南宋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采石之战”的胜利成功让南宋得以安于南方,并且他的结局也相当圆满。
因此毛主席就曾毫不吝啬地赞美他为“千古一人”,让我们来看看虞允文的一生究竟有多么传奇。
其实要说虞允文为什么这么有本事,其实应该也有虞家家传的原因在里面,虞允文有个先祖叫虞世南,这位可是唐朝初年名望很好的名臣。
因此虞家即使是不是什么名门世家,但是家风也是相当好的,一直将读书入仕的传统传了下来,更何况虞允文的父亲也是个正直敢言的好官,虞允文显然深受家风的影响。
在小的时候,虞允文就立志成为一个像父亲一样为国为民的良臣,因此从识字开始就勤奋苦读,奈何他前半生的命运实在是太坎坷。
虽然有着父亲的荫庇,虞允文得以直接进入仕途,但是在他还没到20岁的时候就发生了靖康之难,朝廷自己都是一片混乱,谁还顾得上他?
并且没过多久,他的母亲也病逝了,于是虞允文就辞官开始为母亲守孝,结果在此期间他父亲又病倒了,虞允文干脆以孝为先,暂时放下了自己的仕途。
直到七年之后他也料理完了父亲去世后的丧事,虞允文才终于从悲伤之中走了出来,重新开始投身于自己的仕途,并在绍兴二十四年高中了进士。
然而虞允文的前途依旧非常渺茫,因为当时奸臣秦桧在朝廷里拉帮结派、只手遮天,而虞允文因为不肯和秦桧同流合污,就受到了排挤和压制。
好在命运终于眷顾了他一次,仅仅一年之后,不仅秦桧病死了,宋高宗也好像恍然大悟了一样开始起用从前被秦桧排挤的人才们,尤其点了蜀地出身的官员。
于是才华横溢、为人正派的虞允文就得到了宋高宗的召见,并且通过言辞恳切的对答得到了宋高宗的赏识,顺利被留在了朝廷中并得到了重用。
就这样,虞允文的官职从秘书丞一路晋升到了礼部郎官,不过比起自己的仕途,虞允文更忧虑的乃是国家的未来,毕竟当时的主战派被打压得太严重,而金国还在虎视眈眈。
面对朝廷上下几乎都是求和的主张,虞允文却敢于顶着风头上书向宋高宗提出了备战出兵,来防备跃跃欲试地准备继续南下的完颜亮。
宋高宗心里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但就是不愿意下力气去打仗,于是虞允文专门担任了使节冒着生命危险出使了一趟金国,好让皇帝看看金国人备战的野心。
回来之后,他将金人已经准备好粮草、造好了渡江的战船这个消息汇报给了宋高宗,宋高宗这才意识到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于是开始加强防备。
虞允文的估计果不其然是正确的,还没到一年,完颜亮果然自信满满地带着金国水军渡过了淮河,随后前线和金军交战的陆军也频繁战败。
眼看事态不妙,宋高宗吓得差点要卷家伙继续南逃了,幸亏这时候虞允文站出来当了这个主心骨,主动要求去采石矶前线看看情况,慰问将士。
结果虞允文到前线一看,发现情况比想象中还要糟糕,宋军在金兵面前根本就没有士气,好像在等死一样,能有什么战斗力?而金军则是气势汹汹准备生吞活剥了南宋的样子。
虞允文心里明白要是像这样下去的话,那根本都不用打就知道输赢已成定局,南宋根本抵御不了多久就要完蛋,这是他绝对不想见到的,于是他决定放手一搏,亲自指挥这场战斗。
不得不说,虞允文虽然是文人出身,连习武都没怎么练过更别说打仗了,但他就是特别有军事才能,很快就看出了宋军的弱点在哪里,制定了相应的战术。
不过在开战之前,虞允文也召集了将士们对士气进行了一番激励:“敌人要是过了江你们跑都没地方跑!如今我们尚有长江这道天堑在手,为什么不奋死一搏?朝廷养了你们30年,如今是报国的时候了!”
他这番话说得将士们是如梦方醒,纷纷意识到了这一战的重要性,于是纷纷燃起了热血,表示愿意听从虞允文的指挥。
看到情况有所好转,虞允文大感欣慰,于是马上开始部署战术,他决定这一战不仅要水师则沿江列阵,等待和金兵水上决战,陆上也要有步兵和骑兵辅助。
不过这些陆军不能直接出现在金兵面前,而是要部署好重型弓弩等武器藏在山中,他们的攻击目标是那些冲杀登陆的金兵,这样才能形成严密的防线。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金军就乘着顺风前来渡江开战,虞允文也不直接迎战,而是先派部分水军佯攻,探明金军的虚实,毕竟金人建立水军时间也没多久,不知道他们实力如何。
而那边金军看宋军没啥动静,就按照以往的经验自大的地以为宋军怯战,于是大胆进攻,但却没想到宋军突然杀出,水路配合之下把金军杀得那叫一个惨。
但金人也是不信邪,于是到了第二天再次发动进攻,不过这次照样在宋军的猛烈攻击下被打得落花流水,只能灰溜溜撤军。
这场“采石之战”的胜利让虞允文彻底扬名,要不是有他救场,不到两万的宋军对上号称60万实则10万的金军几乎是没有胜算的,而此战胜利就相当于为南宋续命百十来年。
采石之战后,虞允文受到了朝廷的嘉奖和重用,不过他终究是文官出身的,朝廷“重文轻武”观念还是太根深蒂固了,因此并没有让他继续在战场上发光发热,而是将他提拔为宰相。
不过虞允文政治上的智慧和远见也是很厉害的,他辅佐宋孝宗整顿蜀地军政,使蜀地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南宋重要的军事防御区。
同时他还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选拔,在他的精心举荐之下为南宋政坛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人才,而在他的辅佐之下,南宋的政治经济都迎来了相对平稳繁荣的一段时间。
所以尽管南宋皇帝和朝廷一群废物,但是虞允文可绝对不废物,还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存在,他不主战更不主和,只是想用最有效的方式保卫国家罢了。
因此虞允文的功绩在南宋这个麻木颓废的环境中可谓是相当亮眼的,就连皇帝也非常认可他的成就,在他去世之后给予了他“忠肃”这一谥号。
后世人们对于虞允文也非常尊崇,因为他当初受封为“雍国公”,因此后人就尊称他为“虞雍公”,始终没有忘记他为国为民的一腔忠义。
说起虞允文,毛主席更是赞不绝口,他评价虞允文:“伟哉虞公,千古一人!”对他一生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和奉献是相当认可和赞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