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就像“刀子插进去搅一搅”?还真不是,别让“绞痛”带偏了

安白看健康 2023-01-13 23:14:05

心绞痛,应该是冠心病里最常见的症状了。可心绞痛还真不是“绞痛”,千万不要被“绞痛”这两个字带偏了。

前几天看到一篇写心绞痛的文章,介绍说心绞痛是像“刀子插进去胃里,搅一搅再拔出来,绞痛得异常激烈”,这可真是错了,要误事的。

说两个典型的心绞痛病例。

第一位,59岁的男性。

患者有高血压,一直吃着降压药、阿司匹林和“他汀”。最近1年来每于走路时就出现胸痛、胸闷,胸痛是那种隐隐的痛,停下来休息10分钟左右就能缓解。总是这样,就来看病了。

接诊医生一看,中年男性,有高血压病史,又出现和活动相关的胸痛胸闷,挺典型的心绞痛啊!于是,做CT冠脉造影。

结果不出所料。患者冠脉前降支中段有70%到90%的狭窄,右冠也有70%的狭窄。一听说冠脉狭窄,患者就说,他的颈动脉也有30%的狭窄。这更一致了,颈动脉属于内脏血管,病变和冠状动脉有相关性。

当时患者还不想住院冠脉造影、必要时放支架,要求先吃药治疗。吃了半个月的抗心绞痛药物,症状有所减轻,但还是有发作,就主动要求住院了。

第二位,70岁的大爷。

也是有高血压,一直吃着降压药。2天前追赶公交车时感到心前区不适,从嗓子眼到前胸,火辣辣的,烧灼感,胸闷憋气,不光如此,还伴有大汗,休息了10多分钟才缓过来。看病当天上三层楼时,又出现了嗓子到前胸的烧灼感、胸闷。

进了诊室一说病情,赶紧查心电图。结果,心电图的胸前导联V1-4的ST段明显抬高了,这是反映心脏前壁的导联,冠脉前降支供血的部位。

这种ST段抬高的心电图改变,提示有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也可以出现。于是,赶紧收住院了。

住院后,患者的心电图有所恢复,病情稳定后做了冠脉造影。发现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近段狭窄85%到90%,右冠状动脉中段也有80%的狭窄。经过血管内超声评估,在前降支里放了一枚支架,把狭窄的血管扩开了。

这两位都是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也很典型,有这么几个特点。有诱因,体力活动负荷诱发。

比如走路、上楼、追赶公交车时。这就提示冠状动脉有狭窄了,储备能力不足以负担增加的负荷了。其他的诱因还可以有用力、饱餐、吸烟、受凉以及情绪激动等。

疼痛的部位,从咽喉部开始到上胸部,就是医学上说的胸骨后的部位。其实,心绞痛的英文单词,就有咽喉的意思。

疼痛的性质:烧灼感、隐痛、胸闷憋气,第二位更严重,还伴有大汗。发作持续的时间,都是10多分钟,没有超过半小时。

这是因为心肌血供要是停止20分钟以上,那就开始坏死了。所以医生常说的,胸痛要是超过半小时,要么就已经心梗了,要么就不是心绞痛。

缓解的方式,停止活动、休息。

因为心脏神经是内脏神经,定位就不会像体表神经那么准确,所以有些人会出现牙痛、下颌痛、腹痛、肩痛、手臂痛等;疼痛也不是割皮割肉的那种,更不会是“刀子扎进去搅一搅”的疼痛,而是憋闷、压榨甚至窒息的感觉。因为有时候心绞痛发作的症状很难形容,表现也是多样,国外相关指南还把它定义为一种不适,发作有这些规律和特点的不适。

但是,因为是心肌缺血,所以心绞痛发作时患者的难受程度会比较重,一般状况也会比较差,伴有出汗就比较严重了。

医生就是根据这些特点:发作的诱因、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的时间、缓解的方式来判断患者的心绞痛。

虽说冠脉狭窄≥50%,就有可能在心脏负荷增加时出现供血不足,但是从临床看,患者出现这么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冠脉狭窄一般是在75%甚至90%以上。所以,医生一了解到患者的临床表现,立即引起了重视。检查的结果也证实了医生的判断。

同是心绞痛,为什么处理不一样?

因为第一位患者已经发病1年,心绞痛发作也有规律性,属于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这样的患者,如果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心绞痛不发作,也可以暂时不放支架。但是体力活动就会受限,有隐患,所以建议患者择期做检查。

而第二位患者,是最近2天新发病的,症状重,心电图也有明显的改变,属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需要及时处理的。

注意了,这两位患者都是中老年男性,属于心血管病的高发年龄;都有高血压,有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第一位患者还有颈动脉狭窄30%,更是提示冠状动脉有粥样硬化狭窄的可能。

(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