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山东农村春节才做这“花馒头”,年三十祭祖,城市没有的体验

熹然评文化 2023-02-09 14:02:07

自己在外地生活了十多年,也是好久没有像今年这样提前回家过年了,在我们老家(青岛平度)这里,每年过了腊月二十三辞灶之后,农村就开始了过年的准备工作。

以前我们农村从辞灶之后都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方言叫“扫屋”的大扫除,然后在大扫除之后,就开始准备蒸花馍了,这也可能只有我们山东农村春节才会做这样的“花馍”。

在我们老家如果不蒸上一锅至少七八两的大花馍,那就不叫过年,蒸“花馍”也是拉开年味的序幕。

以前我们老家做的花馍大,也没有现在的机械工具,全凭的是人工的揉面,就是蒸起来也很麻烦。

记得在90年代的时候,每次我们准备开始做花馍了,我妈就会和自家的几个婶子们开始相互帮忙做,一边一边的揉,一边一边的加干面粉“揣面”这样的馒头吃着也好吃。

对了那时候做馒头都不用现在的酵母,都是用的“面引子”,用“面引子”做出的馒头,虽然麻烦,但吃着有种特别的香味,这是酵母所没有的。吃起来带着一种自然的麦香,口感筋道,越嚼越香。

我们老家(青岛平度)这里在春节做的花馍包括这“大枣花馍”、“鱼”、“猪头”。首先“大枣花馍”、“鱼”主要就是年年三十晚上初一子时用以祭祖时所用的。“猪头”则是在子时在院子里供奉“天地三界主宰”(玉帝)时用的。

这些花馍在制作上没有什么特殊的技巧,都是劳动人民最简单的一种表达,至于它的起源我们也无从考证,它更多的是寄托了劳动大众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望,是对先人的怀念,对上天和自然的敬畏。

这更多的是劳动大众心理慰籍的寄托,这就是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现在的城市人是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的

0 阅读:8

熹然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