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精灵天使科普Talk
编辑 | 精灵天使科普Talk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李阿姨今年55岁,最近总觉得浑身没劲,头晕眼花,脸色也愈发苍白。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她:“你贫血了,气血不足。”
李阿姨纳闷:我平时吃得不算差,为什么还会贫血?是不是年纪大了,气血就自然跟不上了?难道只能靠药物补充吗?
事实上,贫血和气血不足并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很多年轻人甚至儿童也会受到困扰。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了气血不足?我们能通过哪些食物来改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揭开贫血的真相,给大家几个实用的食疗建议。

贫血的本质是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的数量不足,导致身体组织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气血不足则是一种中医概念,通常指气虚和血虚并存,表现为疲倦乏力、头晕心慌、脸色苍白等症状。
医生在诊室里常听到患者的疑问:“为什么我会贫血?”其实贫血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为饮食中缺乏造血原料,也可能是身体吸收不好,甚至某些疾病还会引起慢性失血。
气血不足的表现虽然类似,但它更关注的是身体整体的“气”和“血”的失衡。气不足,身体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推动血液循环;血不足,身体就缺少养分和氧气。两者相互影响,最后让人感觉疲惫不堪。
这时,医生往往会建议患者调整饮食。比如,缺铁性贫血的患者,需要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如果是吸收不良,则需要补充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中医则会推荐一些补气养血的食物,帮助调理身体。那么,哪些食物能有效改善贫血和气血不足呢?

贫血患者最常见的就是缺铁性贫血,红肉是补铁的首选。铁是生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元素,而血红蛋白则是负责将氧气运送到全身的“搬运工”。牛肉、猪肉等红肉中都含有丰富的血红素铁,易于人体吸收。相比植物来源的非血红素铁,红肉中的铁吸收率更高。
医生曾遇到过一位年轻的小张,平时饮食清淡,偶尔还吃素。她觉得自己吃得“健康”,可最近却总是感到疲惫,甚至有点心慌。检查后发现她是缺铁性贫血。
医生建议她在日常饮食中增加一些红肉,比如牛肉、猪肝等。几个月后,小张的贫血症状明显改善,气色也红润了许多。
除了红肉,动物内脏如猪肝、鸡肝等也富含铁质,特别适合血虚的人群。但需注意,内脏虽好,也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增加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量。

除了铁,叶酸也是造血的重要元素。叶酸缺乏会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这种贫血的特点是红细胞变得异常巨大,数量减少。叶酸广泛存在于深绿色蔬菜中,如菠菜、甘蓝、芦笋等。这些蔬菜不仅含有丰富的叶酸,还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
李阿姨的故事还没结束。医生除了建议她多吃红肉,还嘱咐她多吃菠菜。菠菜这种“绿色能量”不仅富含叶酸,还含有少量铁质。
李阿姨起初并不喜欢菠菜的味道,但医生告诉她,叶酸对于红细胞的生成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渐渐地,她开始每天在餐桌上加点菠菜,慢慢地感觉身体在恢复。
深绿色蔬菜的好处不仅仅是叶酸,它们还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对心血管健康也有帮助。此外,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橘子、草莓,能进一步提高铁的吸收率。

在中医里,大枣和桂圆被认为是补血养气的上佳食材。大枣性温味甘,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桂圆则有补心脾、益气血的作用。两者常常被用来煮粥、泡茶,可以有效缓解气血不足的症状。
一位老年患者曾告诉医生,儿女给她送了一些桂圆干和红枣,她每天泡水喝,已经坚持了半年。她说,自己原本总觉得手脚冰凉,常常失眠,但自从开始喝桂圆红枣茶后,精神状态好了许多,睡眠也有所改善。医生解释说,这些食材确实能帮助改善气血不足,尤其是对老年人和女性。
不过,医生也提醒患者,虽然大枣和桂圆是好东西,但一次不要吃太多。过量摄入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糖分的摄入。
第四种:枸杞、黑芝麻枸杞和黑芝麻也是中医常推荐的补血食材。枸杞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被广泛用于养生。黑芝麻则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富含铁、钙、镁等,对于补充气血有很好的作用。

医生回忆起一位常年熬夜工作的年轻人小王。由于工作压力大,饮食又不规律,他经常感到疲倦,眼睛也干涩不已。医生建议他每天泡一杯枸杞茶,并在饮食中增加一些黑芝麻。几个月后,小王的疲劳感明显减轻,视力也有所恢复。
枸杞和黑芝麻的好处不仅仅在于补血,它们还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能帮助身体抵御外界的侵袭,长期食用对身体有很大的益处。
总结气血不足和贫血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日常生活中通过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红肉、深绿色蔬菜、大枣、桂圆、枸杞和黑芝麻等食物都能帮助改善这些症状。希望大家在日常饮食中多加注意,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养分,从而更好地应对气血不足的困扰。
参考文献:
李时珍,《本草纲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