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古装剧《显微镜下的大明》火遍了朋友圈,但张若昀那双露出脚趾的破草鞋才是很多观众泪目的主要原因。
大批的观众在弹幕里问,“明朝真的穷到连草鞋都穿不起吗?” 这不是年轻观众的孤陋寡闻,而是被一些过于浮夸的古装剧给误导了。
他们觉得古代的人们都穿着奢华服装,住着精美的宅子。
关于这双破草鞋,它的存在是有历史依据的。公元1561年,即大明嘉靖四十年,海瑞在前往浙江淳安赴任时,便是穿着草鞋,牵着小青骡走进杭州巡抚衙门的。
当时明朝的统治可是十分严厉的,对于平民、庶人、杂役等底层人士,他们甚至连穿靴子的权力都没有。违反规定的话,那是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的。
在电视剧中,张若昀扮演的帅家默是一个家境清贫的形象。他的角色塑造下足了功夫。身体瘦弱,双肩下垂,连走路都直不起腰,有时甚至要缩成一团。
他与大人物交谈时表现得畏缩不前,眼神都不敢对视,活脱脱就是一个被生活打倒的底层小人物。
张若昀在表演中加入了诸多细节,令人眼前一亮。他的头发蓬松得如同鸟窝,手背上的青筋清晰可见,走路时踉踉跄跄的样子,让人不禁心疼。
我无法将这个角色与偶像剧的男主相联系,他就像是从历史课本中走出来的明朝贫民。
说实话,我已经习惯了那些古装剧中所谓的“穷人家”,动不动就是“家道中落,但气质不凡”,“家徒四壁,但衣服总是新的”。看了帅家默这一角色,才意识到很多国产剧的“穷人”形象都是假的。
我突然想起《狂飙》中的卖鱼强,同样是底层人物,同样令人心塞。这就是好作品的力量,它无需华丽的包装,而是用最朴实的方式告诉我们: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穷人的生活就是这么真实。
你觉得这双露着脚趾的破草鞋值多少钱呢?我觉得,它的价值不在于金钱,而是体现在一部剧的良心和对那个时代最真实的还原。
《显微镜下的大明》中,揭示了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其中有一个场景让人心痛至极:一群衣衫褴褛的贫苦大众,光着膀子在烈阳下舞动着龙形道具,哭喊着恳求上天降下甘霖,保佑他们在耕作农忙时能有丰收的收成。
然而,问题是这些辛辛苦苦耕作的农民,他们辛苦种植的粮食最终能剩下多少?在剧中,一段台词说得非常透彻:穷人为了种地必须先借钱,但利息高得吓人,等到收获的时候,先扣除利息,再交完税,剩下的钱甚至不足以偿还本金。
为了偿还债务,只能卖掉土地了。
这让我想起了电视剧《狂飙》中的卖鱼强这个角色。他是个老实巴交的小商贩,却因为一系列的事情走上了弯路。他选择与"魔鬼"做交易,满足了自己的私欲,但是最终却失去了灵魂。
这不就是明朝那些走投无路的农民吗?一个是卖地,一个是卖命,归根到底都是被生存逼迫的。
更令人心寒的是"给了三千块钱和四十斤猪肉,他们家穷,这些够打发了"这句话。
老默这个角色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在剧中他为了在这个社会中站稳脚跟,不得不依靠有权有势的人,做一些违反自己良心的事情。
这种被强迫的选择,与《狂飙》里在规则边缘挣扎的小人物,几乎是如出一辙。
历经千百年的变迁,人性并未发生改变。有人认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此言有理。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自从游戏诞生以来,人们玩的都是同样的一套,除非是规则本身的微调。无论时间背景如何,政治斗争的体系始终如一,在不同的时空呈现出不同的模样。
尽管在《权力的游戏》中对各种政治手段的运用采用了艺术的手法呈现,但其本质并没有改变。
但倘若你要说《显微镜下的大明》比《狂飙》更狠的地方在哪?那就是它连个翻身的机会都不给穷人。至少在《狂飙》中,人们还能通过某些方式改变命运,哪怕是歪门邪道。
在明朝那个时期,你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只能被牢牢地束缚着。
这不仅仅是一部古装剧,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人性。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小商贩在巷子里摆摊卖货,这一切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
他们的命运何其相似。
这就是现实啊,毫无保留的现实。不论是明朝的龙头舞,还是现代的生存这场争斗,实际上都在描绘着同一个主题:底层人民的艰苦生存。
读了《显微镜下的大明》后,我不禁感叹书中几个大明公务员的命运沉浮。
首先来说说毛知县,这位爷就是典型的"孟德海"翻版。本来家境贫困,没有什么背景,他也曾热血满腔,想干出一番事业。然而,为了所谓的政绩,他竟然帮助乡绅大量兼并土地,明知是与虎谋皮,却还为自己找借口:"做事必须要借势"。
这不就是给自己画了个大饼,最后却自食其果,结局令唏嘘不已。
再看知县方,这位可是正儿八经的世家子弟,不管什么事,能躲就躲,能挂就挂,这就是他的原则——“我不会做错事,因为我不做事”。
平常的时候,高高挂起也就罢了,遇到事情,他却是胆小怕事,总是躲在幕后。但很有趣的是,导演给了他一个救赎的机会。在感受到百姓们屡次感激和拥戴后,这位懦弱的角色也开始敢于为百姓维护他们的权益。
就像那句话所说:表面看似光滑的鹅卵石,其本质还是一块坚硬的石头。
这个邓知县暴露得更明显。尽管他被称为热血青年出身,一旦进入官场,他却变得特别"清醒",毫无权势的他只能倚老卖老,费劲心思讨好权贵来维持官位。
那句:“一个人想做的事情,跟他要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道出了多少体制内人的无奈。
还有那个叫程仁清的人,虽然他不是体制内的人,但他的变化也够戏剧性的。从一个意气风发的才子变成了一个市侩精明的讼棍,整天就忙着给权贵当说客。
最讽刺的是,曾经清澈的眼神终究还是被现实磨平了棱角。
最后来谈谈任主簿,他可能是最真实的一个。担任主簿的一生中,他选择了接受命运。他曾说:“人们必须接受自己的命运,既然在户房做了吏员,就不要再追求过高的官职。
听着很无奈,但似乎又看透了一切。
看完这部剧中的人物命运,你会发现它的"意蕴悠长"。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古代故事,更像是在对人心进行一次深刻的挖掘,揭示了人性中最复杂的那一面。
从满怀理想到世故圆滑,从刚正不阿到随波逐流,每个角色的转变都令人口惜不已。
剧集《狂飙》与纪录片《显微镜下的大明》的共同之处:
1. 二者都以明朝为背景,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蓝本,演绎和还原了历史的真相。
2. 两部作品都采用了残酷、真实的历史再现方式,讲述了明朝时期的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让观众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两部作品都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面,让观众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 两部作品都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勇气和担当,让观众对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5. 两部作品都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尊重历史、关注社会问题,让观众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剧集《狂飙》与纪录片《显微镜下的大明》都是优秀的历史题材作品,它们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剖析,让观众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尊重历史、关注社会问题。
真实是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
在《狂飙》和《显微镜下的大明》中,卖鱼强和帅家默的穿着都非常朴素,甚至可以说是老百姓的日常穿搭。他们的衣领起了球,脚上踩着露趾的草鞋,这并不是戏服,而是真实的生活。
导演们利用这些细节给观众上了一课:穷困也可以是一种人格特质,不单单代表没有物质财富。
对比两部剧中的权力游戏:《狂飙》中的老默不得不依附权贵求生存;《显微镜下的大明》里的毛知县为求政绩,与虎谋皮。
这不就是一个道理吗?小人物在强权面前的挣扎自古以来都是一样的。
两部剧的收视率走向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狂飙》一开播就火爆,而《显微镜下的大明》的收视率相对较为冷清。
为啥?因为它没有让人热血沸腾的爽点,没有打怪升级的刺激,只有最真实的人性。
但这恰恰是最难能可贵的地方。他们并没有在卖惨或者煽情,而是用最朴实的方式告诉我们:这才是真实的生活,这才是真实的人性。
所以,对于评价一部剧好不好而言,不能单纯地看它的热度,更应该看它能否打动人心。这两部剧就像是一面双向镜,从古至今,反映出人性最本真的面貌。
国产剧创作未来可期。
实际上,《显微镜下的大明》这部剧现在还没有火起来,但是它绝对是那种在多年后会被人翻出来回味的好剧,就像一坛陈年老酒,越来越香。
它之所以能打动观众,主要是因为没有一味追求爆款,而是选择了最难走的道路——真实。张若昀剧中的那双破草鞋,比华丽的戏服更有分量。
当下的影视圈中,浮夸的造型、脱离现实的剧情泛滥,让人担忧。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不仅会影响口碑,甚至可能会引导观众扭曲审美理念。
幸运的是,电视剧《狂飙》和纪录片《显微镜下的大明》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回归生活本质,用真实的场景打动观众。无需过于关注那些虚头巴脑的内容,只要真实地展现老百姓的生活,自然会有人记住。
所以啊,作品的火热程度并不能代表它的价值,只有经过时间洗礼,还能保持魅力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好作品。我们期待能看到国产剧中多一些这样的"慢热"之作,因为好的作品是值得等待的,只要有人坚持,就不怕没有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