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伏线千里。
其中许多秘密不为人知,如武当派曾经是否差点灭门?书中并未交代。
今日咱们便结合金老作品,揣摩其意,不敢说百分百准确,但勉强能自圆其说,且看在下戏说金庸。
武当山天柱峰顶的晨雾中,七十二峰如剑指苍穹,紫霄宫檐角悬挂的铜铃在风中发出清越鸣响。这座被世人称为"亘古无双胜境"的仙山,在金庸笔下的武林谱系中,始终与少室山南北遥峙,演绎着道佛两家武学至理的千年对话。且让在下为诸君细说这段横跨三朝、牵动四部经典的武当秘辛。
【紫霄宫前尘】
元末至正年间的某个秋夜,终南山活死人墓飞出一只铁翼神雕,载着神雕大侠的后人西去昆仑。与此同时,少林寺罗汉堂的铜人阵里,年仅十六岁的张君宝正以《九阳真经》残卷心法,硬接无色禅师"大力金刚指"的七成功力。这场看似寻常的武学考校,却因《神雕侠侣》末尾那场华山论剑的余波,彻底改变了中原武林的格局。
当年杨过在华山绝顶信手点拨的四式绝学,此刻正在张君宝脑海中翻涌不息。"推心置腹"的柔劲与"四通八达"的巧劲,在他体内与九阳真气水乳交融。当觉远大师圆寂前诵读的经文与郭襄所赠铁罗汉的招式重叠时,这个被后世尊为三丰真人的少年,已然触摸到了"刚柔并济"的武学至境。
【太极初现】
武当山展旗峰下的云窟中,张君宝面壁十年留下的掌印至今清晰可辨。据《倚天屠龙记》所述,某日洞外忽起鹤唳蛇嘶之声,但见白鹤振翅如剑,毒蛇盘曲似鞭,两者相斗竟暗合阴阳生克之理。张三丰观此异象七天七夜,将《九阳真经》的至阳真气与道家"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玄理相融,终创出震惊武林的太极十三式。
此功初成之时,曾引得峨眉派创派祖师郭襄携倚天剑前来论道。紫霄宫前的试剑台上,张三丰以柔云剑法化去郭襄"峨眉九阳功"的凌厉攻势,两人斗至千招竟未损一片瓦当。此战过后,"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江湖格局正式确立,真武大殿前的香炉从此青烟不绝。
【真武劫难】
明永乐十八年的某个雨夜,武当山七十二宫观同时响起警钟。时任掌教愚茶道长手握真武剑立于解剑岩前,望着山道上如鬼火般飘动的日月神教旗幡,耳中传来教众齐诵"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呼喝。这场被后世称为"真武劫"的惨剧,在《笑傲江湖》第三十一章留有隐晦记载。
是夜共有三名武当长老战死紫霄宫前。执掌"神门十三剑"的玄真子被吸星大法化去全身功力,精研"绕指柔剑"的清虚道长遭黑血神针穿心而亡,就连闭关三十载的冲和道长,也被日月神教左使以绣花针破去太极剑圈。
最令武林震动的是,张三丰手书的《太极拳经》与镇派之宝真武剑竟在混战中不知所踪。——原文【八十余年前,日月教几名高手长老夜袭武当山,将宝剑连同张三丰手书的一部《太极拳经》一并盗了去。当时一场恶斗,武当派死了三位一等一的好手,虽也杀了日月教四位长老,但一经一剑却未能夺回。】
【三丰之谜】
后世武林史家考证,真武劫发生时,张三丰已然在世一百八十二载。按《明史·方伎传》所载,这位陆地神仙最后现身是在永乐十五年,于武当金殿为成祖朱棣演示"梯云纵"绝技,足尖轻点便跃上十丈高的铜铸鎏金殿顶。如此算来,劫难发生时他理应仍在人间。
关于三丰真人未出手的缘由,江湖流传着数种说法。有传言称其闭关参悟"纯阳无极功"最后一重时走火入魔,此说可从《侠客行》中谢烟客提及的"三焦经脉受损"得到佐证;亦有野史记载张三丰其时正在东海侠客岛参研《太玄经》,此说与《天龙八部》中逍遥派灵鹫宫的海外秘闻隐隐相合。
【日月神教秘辛】
那位策划真武劫的日月神教前任教主,在任我行执掌黑木崖时已成为教中禁忌。据《碧血剑》中木桑道长回忆,此人曾以"吸星大法"融合武当"流云飞袖"功夫,创出独门绝技"乾坤袖里箭"。而在《连城诀》记载的湘西武林旧事中,更提到有位神秘高手以真武剑施展血刀刀法,此或为真武剑流落江湖的蛛丝马迹。
值得玩味的是,《笑傲江湖》中向问天与令狐冲夜闯武当的情节,恰与百年前真武劫形成微妙呼应。当冲虚道长布下"真武七截阵"却仍被独孤九剑破去时,武当山门前的古松无风自动,仿佛百年前那场浩劫的余波仍在山间回荡。
【武道轮回】
清康熙三年,武当派玉虚宫新收的杂役弟子中,有个名叫云雁飞的少年每日打扫真武大帝神像时,总对着神像手中空悬的剑鞘发呆。某夜雷雨交加,少年在擦拭神龛时触动机关,竟在真武大帝座下发现张三丰留下的帛书残卷,上书"太极者,无极而生"六字真言。这个被武当门人戏称为"傻小子"的少年,后来成为了雍正年间名震江湖的"绵里针"陆菲青的授业恩师。
这段秘闻在《书剑恩仇录》中有侧面描写,陆菲青在传授李沅芷"无极玄功拳"时,曾提及师祖云雁飞"观空剑鞘悟大道"的典故。而《飞狐外传》中程灵素以药王神篇化解武当弟子所中剧毒的情节,似乎暗示着武当派与毒手药王一脉的百年渊源。
尾声今日游人若在雨霁初晴时登临武当,或可在展旗峰云雾间窥见奇异景象:七十二峰时如太极两仪缓缓轮转,时似真武七截阵森然罗列。张三丰当年手植的"悟道松"依然枝繁叶茂,其树干上深浅不一的沟壑,据传是三丰真人演示"倚天屠龙笔法"时留下的痕迹。
真武大帝殿前的香炉青烟依旧袅袅,七十二峰间的云海仍在演绎着永恒的阴阳变化。当游客抚摸紫霄宫石壁上那些深浅不一的掌印时,或许能感受到张三丰留在人间的那缕武道真意——那是一种超脱胜负、泯灭刚柔的浑圆之境,正如《道德经》所言:"大直若屈,大巧若拙。"这座承载着千年武学智慧的仙山,始终在等待下一个悟透"太极"真谛的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