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门前的一纸免职通告,将表演艺术家黄宏推向舆论风暴中心。这位连续24年亮相央视春晚的“钉子户”,自2013年神秘消失后再度引发全网猜测。邻居目睹多名工作人员上门带人,网友热议“是否涉及违纪”,而六年后当事人亲口揭开的真相,竟让所有人瞠目结舌。
哈尔滨曲艺世家出身的黄宏,自幼在父亲单弦琴声中耳濡目染。13岁破格录取为沈阳军区文工团文艺兵时,他背着比自己还高的三弦琴,在军营舞台初试啼声。1987年解放军艺术学院考场里,23岁的他带着自创小品《买挂历》惊艳四座,辽宁春晚首秀便斩获省级文艺汇演一等奖。
真正改写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89年央视春晚。当黄宏在《招聘》中分饰三角——包括反串烫卷发的女工,用东北腔喊出“俺要当经理”时,台下的春晚导演猛然拍腿:“这小子浑身是戏!”
此后他与宋丹丹组成的“超生游击队”横扫全国,《手拉手》《秧歌情》等作品让“黄氏幽默”成为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品质保证。
1990年某次剧本讨论会上,宋丹丹与黄宏的争执惊动整个后台。据知情人士回忆,宋丹丹坚持“观众笑够本就行”,黄宏却执意在小品《婚礼》里加入抗洪救灾的宏大叙事。这种创作理念的分歧最终导致合作14年的“国民CP”分道扬镳,甚至发展到后台相遇形同陌路的程度。
“有次彩排碰面,他低头快步走过,我眼泪当场砸在剧本上。”宋丹丹在自传中的描述,揭开了这对春晚传奇组合的遗憾终章。直到2006年某次文联座谈会上,黄宏主动伸手说出“丹丹,当年对不住了”,两人才算真正冰释前嫌。
2010年黄宏身兼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与春晚常驻演员的双重身份,凌晨三点修改剧本、清晨七点参加军委会议的作息,为其健康埋下隐患。2013年《荆轲刺秦王》成为他的春晚绝唱后,内部人士透露“他彩排时两次突发耳鸣,下台时需搀扶”。
2015年春天,北京厂洼路干休所住户目睹多名工作人员进入黄宏家中,三小时后其座驾跟随公务车离开。虽然官方声明“正常人事调整”,但网友根据其少将军衔推测“至少应平稳退休”。
直到2021年中国曲协座谈会上,黄宏举着保温杯笑道:“当时就是五年聘任合同到期,我这把年纪该给年轻人腾位置了。”
如今的黄宏仍活跃在话剧《上甘岭》的舞台,只不过身份变成了总导演。某次后台采访时,他摩挲着1989年春晚的旧照片感慨:“比起当官,我更享受躲在幕布后听观众的笑声。”或许正如他在自编小品《黄世仁》中的台词——戏台如人生,上台时光鲜亮丽,下台时记得把妆卸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