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之父钱学森一对子女,女儿定居美国,儿子培养百名博士、硕士

荷言的阅微笔记 2024-12-17 16:32:21

都说虎父无犬子,世人只知钱学森是两弹功勋,殊不知他的一双儿女也是人中龙凤。

儿子钱永刚成为著名教授,培养了百余名博士、硕士。

女儿钱永真则继承母亲衣钵,在音乐教育领域颇有建树,如今定居美国。

但他们从不把父亲的光环拿出来炫耀,而是主动做一颗发亮的星星,延续钱氏家风。

钱永刚作报告时还曾说:希望你们忘记我是钱学森的儿子。

那么,身为中国科学的一面旗帜,钱学森是如何培养一双儿女的呢?

钱学森的早年经历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出身于杭州,早年就读于清末杭州知府林启所创办的求是书院,接受新式教育。

青年时代的钱均夫满怀报国之志,毅然远渡重洋,前往日本求学深造。

在异国他乡,钱均夫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挚友,其中就有蒋百里。

蒋百里是蒋英的父亲,当时也正在日本留学,两个热血青年一见如故,很快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讨论报效祖国的宏图大志,畅想振兴中华的美好未来。

转眼钱均夫和蒋百里都成家立业,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尽管两人天各一方,事务繁忙,但两家的友谊却丝毫未减,反而愈加深厚。

钱均夫与妻子膝下只有独子钱学森,而蒋百里家却育有五个女儿。

一次偶然的机会,钱均夫夫妇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们想收养蒋家的一个女儿。

这样既可以满足膝下无女的遗憾,又能让两家的感情更加亲密无间,蒋百里欣然应允,将三女儿蒋英送养给了钱家。

在钱家,蒋英和钱学森朝夕相处,亲密无间,他们一同玩耍,一同成长,感情日渐深厚。

然而,由于过于思念亲生父母,蒋英最终还是决定离开钱家,兄妹俩从此天各一方,但这段情感不曾消失过。

时光荏苒,钱学森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自幼就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智力和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193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大学期间,钱学森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很快就脱颖而出。

然而,一心报效祖国的钱学森并不满足于此。

于是,仅一年后,钱学森便远渡重洋,来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始了航空工程的攻读之路。

在麻省理工学院,钱学森如鱼得水,他先后获得了航空工程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成为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年轻教授,在学术界声名鹊起。

1947年,钱学森受邀回国讲学,在一次演讲中,他再次遇到了阔别多年的蒋英。

岁月的洗礼并没有在蒋英的容颜上留下痕迹,反而赋予了她一种更加成熟和优雅的气质。

演讲结束后,钱学森主动提出要送蒋英回家,一路上,两人谈天说地,畅叙旧情。

交谈中,钱学森惊喜地发现,蒋英不仅容貌出众,而且才华横溢。

原来,蒋英自幼学习声乐,后又远赴德国,在柏林大学深造,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女高音歌唱家。

她的歌声曾在多个国际赛事上获得大奖,此时,正在国内举办个人音乐会,万众瞩目。

钱学森被蒋英的才情和学识深深吸引,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悸动,向蒋英袒露了自己的心意。

令他欣喜的是,蒋英对他也抱有同样的好感,几次约会,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很快便坠入了爱河。

9月,钱学森和蒋英便在上海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

婚后,钱学森带着蒋英一起前往美国,开始了新的生活。

钱学森夫妇的爱国情怀

在蒋英的悉心照料下,钱学森的科研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他的事业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当钱学森在异国他乡春风得意时,祖国传来的消息,却让他的心为之一震。

原来,此时的新中国已经成立,百废待兴,需要大量人才的涌入。

钱学森夫妇得知消息后,立即打算告别美国。

1955年10月,钱学森夫妇在周总理的帮助下,终于重新踏上了新中国的土地。

当钱学森的脚踏上祖国的大地时,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水夺眶而出。

钱学森说到做到,回国后,他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国防科研事业中。

凭借渊博的学识和非凡的才能,他先后组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七机部第七研究院等重要机构,并担任首任院长。

在他的带领下,一大批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地工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在钱学森忘我工作的背后,是蒋英无私的支持和奉献。

作为一名声乐家,蒋英曾有机会在国外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但她毅然放弃了这些机会,选择与丈夫并肩作战。

她不仅是钱学森生活中的贤内助,更是他事业上的坚强后盾。

每当钱学森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蒋英总是给予他最温暖的鼓励和支持,让他重新燃起斗志,迎难而上。

岁月流转,钱学森步入了晚年,但他对科技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

即便在耄耋之年,他仍然关注着国家的科技发展,为年轻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传经送宝。

钱学森的这番话,不仅是对国家的期望,更是对子女的寄语。

钱学森的子女

1955年,年仅7岁的钱永刚和5岁的钱永真,跟随父母踏上归国的航船。

然而,钱永刚和钱永真的求学之路,却遭遇了阻碍,他们身处于动荡年代,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己。

在他人都退避三舍时,钱永刚却选择应征入伍,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贡献力量。

在部队里,他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上级的赞赏。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30岁的钱永刚毅然决定重返校园。

他以超常的毅力和决心,考入了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

大学毕业后,钱永刚并没有就此止步,选择再次出国,在父亲的母校——加州理工学院深造。

他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时年40岁。

学成后,钱永刚本可以留在美国,在那里,他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优越的生活条件。

但钱永刚没有被物质利益所诱惑,选择回到祖国,投身教育事业。

他先后在国防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任教,为培养新一代计算机人才倾注心血。

在科研领域,他继承父亲的爱国精神和科学精神,潜心钻研,在计算机领域取得了诸多建树。

与哥哥不同,钱永真从小就展现出了音乐方面的天赋。

在那个动荡年代,钱学森为了保护女儿,拜托好友,将钱永真送入工农大学就读。

虽然不是音乐学院,但钱永真并没有放弃对音乐的热爱,她利用一切机会练习音乐。

在工农大学毕业后,钱永真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中央音乐学院的一名教师。

在这里,她将自己的音乐才华和对教育的热忱相结合,为培养新一代音乐人才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后来,钱永真为了学习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选择前往美国深造。

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并最终选择定居国外。

尽管身在异国,但钱永真对祖国和家人的思念之情始终未减。

她常常回国探亲,参加父亲的纪念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敬意和怀念。

每当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到科技事业蒸蒸日上的景象,钱永真都会感到无比自豪。

钱永刚和钱永真,虽然没有从事父母的专业。

但他们秉承了钱学森夫妇的优良家风,在各自的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他们的人生经历,是一代人奋斗历程的缩影,也是钱学森家族不断传承、薪火相继的生动写照。

结语

他们在历史的洪流中砥砺前行,在各自的领域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谱写了钱学森家族又一段动人的华章。

参考文献:

1.川观新闻-2024.6.20-《C视频丨钱学森之子钱永刚走进成都校园,与师生共话“赓续科学家精神、培育两弹一星接班人”》

2.天府社事发布-2024.10.25-《钱学森之子钱永刚调研天府新区,共话科学教育新未来》

3.澎湃新闻-2015.10.3-《钱学森60年后“重返”美国加州理工,女儿称办展激励年轻人》

0 阅读:1

荷言的阅微笔记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