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如潮卷四方,川普挥棒意何狂?
反制如磐惊寰宇,敢问此局怎收场?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全球近200个国家实施“对等关税”,其中对华商品加征34%税率,叠加此前累计税率达54%。此举被美媒称为“百年来未有之严厉制裁”,似向全球“宣战”。然而,这场以“勇气”为名的关税博弈,究竟是特朗普力挽狂澜的孤注一掷,还是自掘坟墓的满盘皆输?本文试以近日中美贸易战为脉络,结合全球经济格局,解读其背后逻辑与未来走向。
特朗普的“勇气”:历史逻辑与现实困境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质上是其“美国优先”战略的延续。他试图效仿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通过高关税保护本土产业,重现19世纪末的“黄金时代”。麦金莱时代的《丁利关税法案》曾将美国平均关税推高至57%,并带来短暂繁荣,但1930年胡佛总统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却引发全球贸易战,加剧大萧条。历史如镜,特朗普的“勇气”实则是将美国推向一场豪赌。
然而,今日之全球经济已非百年前可比。美国制造业空心化、联邦债务占GDP超120%、贸易赤字常年徘徊于7000亿至1万亿美元,加之全球化供应链深度交织,单边关税无异于“挥刀自戕”。摩根大通测算,特朗普新政或使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增加1700美元,高盛更将2025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从2.2%下调至1.7%。即便特朗普宣称关税将“让美国再次富裕”,现实却是美股一日蒸发3万亿美元,道琼斯指数暴跌5.5%,纳斯达克跌入技术性熊市。
中国的反制:以硬碰硬,直击要害
面对美方挑衅,中方以“稳、快、狠”三字诀应对。4月2日美方加税令甫出,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次日即宣布对美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同步暂停6家美企输华资质,限制稀土出口,并将11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此轮反制不仅力度空前,更精准打击美国农业“命门”——对大豆、小麦等农产品加征10%-15%关税,直指特朗普基本盘“红脖子”选民。
中国反制之效,可从三方面观之:
其一,经济上削弱美国优势。2024年中国进口美农产品292.5亿美元,虽同比下降14%,但美大豆对华出口占比仍达20%,反制令其价格优势尽失,库存积压如山。
其二,政治上分化美国阵营。欧盟、日韩等传统盟友因遭无差别加税,转而与中国加强合作,中日韩重启经贸部长会议,中欧共商应对之策,全球反美统一战线隐现。
其三,道义上占据国际高地。中国援引WTO规则,强调“贸易战无赢家”,反衬美方单边主义之失道寡助。
全球反击:合纵连横,美陷孤立
特朗普的“勇气”实为“孤勇”。其关税大棒不仅挥向中国,更对欧盟、日本、越南等盟友加征10%-46%不等税率,甚至将台湾地区与中国并列,遭中方严正抗议。此等“无差别攻击”令全球哗然:欧盟拟对美科技巨头反制,加拿大诉诸WTO机制,巴西立法授权报复,越南纺织业因46%关税濒临崩盘。昔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正被“去美国化”浪潮取代,RCEP成员国加速区域整合,“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互联互通。
更致命的是,美国内部分裂加剧。农业州选民怨声载道,华尔街因股市震荡“血流成河”,民主党直斥关税为“衰退之始”。即便财长贝森特呼吁各国“勿报复”,其威胁“顺差国必败”的论调亦难掩美方底气不足。特朗普本人亦罕见承认美国或面临经济衰退,称需“过渡期”以应对通胀风险。
满盘皆输?历史周期与战略误判
《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特朗普的关税战看似攻势凌厉,实则犯下三重战略误判:
其一,误判时代潮流。 今日之世,全球化虽遇逆流,但区域合作已成大势。美国若执意“开历史倒车”,终将被多极格局边缘化。OECD已因美政策下调全球增长预期,而中国凭借“双循环”战略与“一带一路”布局,正成为新秩序引领者。
其二,误判经济规律。 关税本质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税收转移。美企因供应链成本攀升竞争力下滑,消费者负担加重,制造业回流更是镜花水月——2024年美对华依赖中间品(如半导体)的关税豁免,暴露其产业空心化之痛。
其三,误判政治博弈。 特朗普欲以关税胁迫他国屈服,却低估了中国“奉陪到底”的决心。毛泽东曾言:“他们要打多久,我们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此言跨越时空,恰为今日中国立场之注脚。
勇气乎?莽勇乎?
特朗普的“勇气”,若置于历史长河,恐成“莽勇”。昔年麦金莱借关税护工业,是因美国尚处上升期;今日特朗普效颦,却难逆产业外流、债台高筑之颓势。古语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当全球反制声浪迭起,美股震荡、盟友离心、民生凋敝之际,特朗普的关税战棋局,或已注定满盘皆输。然世事如棋,乾坤未定,若美方能悬崖勒马,重回对话正轨,或可避“胡佛式”悲剧重演。否则,历史评价或如《纽约时报》所言:“这不是解放日,而是衰退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