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北平城每月挣七块银元的巡警,日常伙食都能吃到些什么?

体育烨桦 2025-01-08 00:33:08

大山和大纲,两个名字,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大山是那种从小在底层挣扎出来的典型人物,家里穷得叮当响,但他却天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大纲呢,虽然也从底层起家,但因为家庭出身稍微好一点,脑袋转得快,活得也更加有自信。这两个人的成长轨迹,充满了戏剧性,尤其是他们如何看待那个时代的底层社会,简直能写一部电影。

让我们从大山说起。他家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赤贫,但他有一股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劲头。小时候,他并没享受过多少奢侈——每天就是一碗清汤寡水的面条,日子过得硬邦邦的。尽管如此,他却有一个信念,人生不能总这样窝里横。于是,他从小就开始拼命学习,靠自己的一把嘴巴和一副能说会道的脑袋,成功拿到了巡警的岗位。

相比之下,大纲的家庭出身要高贵得多。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商人,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能吃上几顿新鲜肉是常有的事。大纲从小生活相对优渥,早早就看见了大山这种底层挣扎的生活方式,但他有个心态,就是钱能解决的一切问题,对于底层社会的苦楚,他只理解,却没真正体验过。

巡警这个职业,在民国时期的北平城其实并不算高端,但也比车夫、普通劳动者要显赫一些。想当巡警,首先得识字,还得嘴巴利索,能和人打交道。记得当时有个标准说法:巡警不怕脚肚子痛,就怕嘴巴不灵光。巡警的月薪大概是7到9块银元,这在当时的北平算是一个中等收入,但如果拿这个钱去和车夫或者普通劳动者比,基本上没有什么优势。其实,这些巡警的收入,已经算是相对高贵的存在

在我看来,巡警虽然是一个社会地位不低的工作,但其实生活并不富裕。他们穿的制服上有铜纽扣,踩着皮鞋,多少能获得一些尊重,但生活条件依然拮据。每月3块银元的伙食费,看似不少,实际上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毕竟他们的工资要扣去各种费用,剩下的钱还得应付家里的琐碎开支。巡警们的伙食,通常都是一些简单的面食,比如馄饨、炸酱面,偶尔能换换口味,吃个麻酱烧饼。至于酒馆里的小吃,卤煮和炸豆腐这些是他们的最爱,尤其是当一整天巡逻下来,回到家没什么力气做饭时,酒馆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我觉得,巡警们的饮食标准有些许尴尬。想象一下,在北平街头巡逻的这些警察,虽然穿得像样,吃的却多半是街头小摊。酒和小吃成了他们的日常消费,尤其是白酒和黄酒,它们的价格差异也很大。巡警们通常选择价格较低的酒,但有时也会去喝些白酒,尤其是赶上节庆或者自己有点小钱时。那时的白酒,虽然口感差一些,但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种奢侈享受。

说到食肉问题,巡警和富裕家庭的差距就体现得更为明显。富裕家庭的生活标准,毫无疑问要高得多。比如,他们能经常吃上新鲜的牛羊肉、鱼类,而巡警们最多也只能吃吃便宜的下水货和便宜肉类。这个差距,在当时的社会里,几乎是无法跨越的。富裕家庭的孩子吃得好,衣服穿得讲究,而巡警们的孩子则可能只能吃几口冷饭,衣服穿得破旧。再看看巡警和富豪家庭的饮食,几乎是天壤之别。

在我看来,这种贫富差距,虽然看似是社会结构的问题,但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民众的生存状况。富裕阶层和底层阶级的生活条件差距巨大,而巡警虽然是中产阶级中的一员,但也并没有摆脱贫困的魔咒。对于巡警来说,吃肉,几乎是奢望。即使有些人能够吃上一顿丰盛的肉类,也只能是偶尔的奢侈。

民国时期也有一些特别的情况,特别是那些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官绅,他们对于巡警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帮助。比如,一些巡警有机会站在宅门口,和一些官绅一起共餐。对于那些巡警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口福,更是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官绅家的餐桌上,不仅有新鲜的肉类,还有各式各样的山珍海味,这些东西对于普通巡警来说,几乎是奢侈品。

我觉得,官绅对于巡警们的帮助,某种程度上是在社会中扮演着分配资源的角色。他们的餐桌上,似乎永远有着足够的食物,富贵的生活像一幅画,吸引着那些辛苦工作的人。而对于巡警来说,能够偶尔享受一顿丰盛大餐,也算是一种无声的社会福利。

民国时期北平城的巡警,尽管工作上有着一定的尊重和身份象征,但他们的生活水平与富裕家庭相比,差距依旧显著。通过这些巡警的饮食和生活状况,可以看到当时社会阶层的分明和固化,贫富差距让那些底层人民无法触及到真正的富足,而那些上层人物却永远站在资源的顶端。

0 阅读:41

体育烨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