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辗转从台湾回到大陆,他的出现让尘封多年的秘密重见天日。他自称是曾在台湾从事地下工作的红色特工,并带回了一份记载了百余名中共地下工作者牺牲详情的绝密名单。
这份文件引发了轰动,其中一个名字尤为特别——刘光典,曾被误认为叛徒。文件旁一段简短的备注:“刘光典,旅顺人”,成为洗脱他污名的关键线索。

1947年,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全面内战爆发。中共地下工作进入新的紧张阶段,急需各类能独当一面的情报工作者。此时的刘光典,刚刚结束在上海的毛皮生意,偶然结识了同乡洪国式。
洪国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地下工作者,他看中了刘光典的机敏和对时局的洞察力,向党组织推荐了这位年轻的商人。经过审慎考察,刘光典被吸纳进东北社会部,开始为革命事业奔波。刘光典早年在大连学习和生活,后来因家境困窘,在各地做起医药生意。
他精通日语和英语,还在北京辅仁大学经济系学习管理学,知识和能力都极为出众。加入革命后,他被派往上海,协助筹建情报站。为了掩护地下工作,组织以“华石公司”为名注册了一家贸易公司,明面上是经商,实则负责情报传递和经费筹集。
这家情报站在关键时刻为党的多项重大行动提供了重要支持。1948年,随着东北战事升级,刘光典被调回奉天(今沈阳),负责收集辽沈战役前线的军事情报。他在沈阳市中心开设了一家名为“福生药房”的店铺,表面看是一家普通药店,实际却是情报站。

药房内藏有秘密通讯工具和文件,他也常借药品运输为掩护,将情报送至指定地点。他在这里还在战友和群众中建立了深厚的信任。
同年,刘光典的妻子王素莲带着年幼的孩子,搬到药房楼上生活。她察觉丈夫从事着非同寻常的工作,但未多问,只是默默支持。王素莲尽力将家庭事务料理得井井有条,为刘光典的工作提供后方支援。这一年,刘光典的儿子刘玉平在药房出生。
1949年初,刘光典接到组织通知,迅速转移到北平,协助平津战役的情报运输工作。他举家搬到钱粮胡同的一处四合院内,一边伪装成普通商人,一边完成组织交付的任务。他有时将情报藏在香烟盒中,有时装在货物中托运,穿梭于敌军封锁线间。

为未来的解放行动铺路。刘光典接受指令,负责一项特殊任务——潜入台湾,完成情报的接收和传递。他带着家人安顿在北平刚满三个月,就再次投入到危机四伏的战斗中。同年10月,刘光典以“北方企业行”负责人的身份从香港前往台湾,巧妙伪装成国民党高层亲属。
他通过与台湾的一些贸易关系掩护身份,成功进入台北。在那里,他与中共地下组织接头,获得了第一批情报。这些情报包括台湾国民党驻军部署、海岸防线以及台湾西海岸的军事设施等重要内容。他用米汤将情报写在纸上,将纸裁成小块包裹茶叶,伪装成普通商品,安全带回香港。
这次任务完成得迅速而隐秘,为解放台湾提供了第一手信息。时间进入1949年年底,两岸局势更加紧张。国民党高层调整政策,强化“保密防谍”措施,大肆搜捕中共地下人员。
与此同时,组织内部又有新的任务安排——台湾方面急需一批重要军事情报,这些信息直接关系到大陆未来的军事行动。刘光典接到任务后,迅速准备再次赴台。

1950年1月,刘光典第二次进入台湾。这次的任务尤为艰难,因为就在他抵达的前后,台湾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并叛变。他向国民党供出了大量地下党成员和情报网络,整个岛内的情报系统遭遇严重破坏。刘光典抵台时,对这场浩劫的规模尚不知情。
他继续按照计划行事,与洪国式领导的小组保持联系,成功接收到情报并开始寻找离开台湾的机会。然而,形势迅速恶化。台湾当局加强了对港口、机场的封锁,所有交通线都布满了检查哨和特务。他无奈之下选择暂时隐匿,并设法将情报传递出去。
他用化名通过邮局发出密信,向组织报告了台湾的局势和自身的处境。为了保证情报不落入敌人手中,他销毁了部分文件,并将余下的核心内容藏在身上。

1950年,刘光典的第二次台湾潜伏变得无比艰险。随着蔡孝乾的叛变,台湾地下组织几乎被全线摧毁,大批中共情报员遭到逮捕。刘光典原本计划迅速带回第二批情报,但因形势急转直下,所有出岛通道被严密封锁,他被迫留在岛内,开始了长达四年的艰苦逃亡。
为了掩护身份,刘光典从台北转移至台南旗山一带,隐藏在农民家中。起初,他借助当地人赖正亮的帮助得以避开敌人的搜捕。赖家虽然生活拮据,但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将刘光典藏匿起来。这段时间,刘光典帮助赖家干农活,努力融入当地环境,同时密切关注敌人的动态。
他始终保持冷静和警觉,将自己伪装成普通的贫苦农民。随着抓捕范围的扩大,台湾特务将目标锁定在偏远山区。刘光典不得不再次转移,带着简单的干粮和水,徒步进入旗山深处的密林。这里环境恶劣,人迹罕至。为了生存,他靠挖洞避风、摘取野果充饥。
下雨时,他用叶子收集雨水饮用。气候潮湿,他的衣物和鞋子长期无法干燥,但他仍坚持每日记录情报线索,为未来组织重建留下一丝希望。这种几近原始的生存状态持续了数月。后来,刘光典与王耀东会合,二人合作继续隐匿。

他们找到一个位于山腰的狭窄山洞,这个地方十分隐蔽,但空间有限,仅能勉强躺下。他们在洞中度过了几个严寒的冬季,以野菜果腹,甚至将山间枯枝烧成炭取暖,勉强维持体力。尽管日复一日地与孤独和恶劣环境抗争,但刘光典仍怀有坚定的信念。
他在山洞内整理情报资料,将其秘密藏匿,希望将来能够交给党组织。这一切并未逃过敌人的视线。台湾特务加强了对山区的地毯式搜索,并悬赏通缉刘光典。然而,他凭借丰富的反侦察经验和与当地群众的良好关系,多次避开敌人的追捕。
在山洞中,他还协助其他情报员完成一些重要的情报保护工作,为将来解放台湾的行动保存了宝贵的资料。
直到1954年初,四年的追捕终于将敌人引向旗山一带。因为情报员胡沧霖的叛变,刘光典的藏身地暴露。军警封锁了整片区域,对山林展开严密搜查。尽管他和王耀东试图转移,还是在沟坪被捕。至此,刘光典的四年逃亡结束,他用信仰支撑的生存奇迹也告一段落。

1954年2月,刘光典在台湾的潜伏行动因一次背叛被推向终点。台湾军统经过数年的围捕,在抓获情报员胡沧霖后,通过利诱与威胁从其口中获得了刘光典和王耀东的藏身信息。特务机构随即派出大批军警,对台南山区进行大范围搜查,目标直指刘光典隐匿的旗山一带。
刘光典与王耀东在山洞中察觉到搜捕的动静,立刻决定转移。然而,敌人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将他们的藏身地层层包围。搜山行动持续到2月13日下午,两人在沟坪附近被军警包围。面对敌人的突袭,他们选择奋力抵抗,试图突围,但因寡不敌众最终被捕。
被押至台北后,刘光典被送入军事监狱。他在狱中遭遇敌人轮番的威逼和严刑,但始终没有透露任何有关党组织或情报网络的信息。他的顽强意志使得特务机构一无所获,但也激怒了对方。
特务为瓦解党内士气,开始在社会上散布谣言,假借刘光典的名义公开发表“叛变”声明,试图制造混乱。军统为让谎言显得更加可信,甚至安排一个与刘光典身材相似的特务冒充他,拍摄伪造的照片并散发到社会各界。与此同时,刘光典的家人在大陆也收到虚假消息,称他已叛变投敌。

这一消息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质疑,对刘光典的家人造成了巨大打击。然而,在监狱中的他,依然以坚定的态度对抗敌人的迫害,没有丝毫妥协。
敌人尝试了各种手段后发现无法从他口中获取任何情报,决定加速案件的结案。1958年底,刘光典被正式判处死刑。蒋介石亲自下令要求尽快执行,理由是“此案久拖未决,不利党国威信”。
1959年2月4日凌晨,刘光典被押赴台北新店安坑刑场。他面对枪口无所畏惧,用从容不迫的神情面对特务和刽子手。枪声响起时,他保持着坚定的姿态,用鲜血捍卫了信仰。遗体被敌人送往军事医院解剖后火化,骨灰存放于台北六张犁灵骨塔。

1988年,一位老特工从台湾回到大陆,向中央呈交了一份特殊的名单。这份名单上记录了1950年代以来被国民党迫害致死的中共地下党员姓名,其中一个名字引起了中央的关注——刘光典。
备注中简单的六个字:“刘光典,旅顺人”,揭开了38年的冤屈与真相,也为一个家庭的苦难画上了句号。1954年,刘光典被捕后,敌人为了瓦解中共组织士气,策划了一场“叛变”骗局。特务选派与刘光典体型相似的人冒充他,在香港发表退党声明,并散布大量不实信息。
大陆收到消息后,社会舆论一片哗然,刘光典的亲人也因此饱受猜疑。1955年,妻子王素莲因不堪外界压力和长期的病痛折磨,年仅32岁便去世。三个年幼的孩子从此失去了双亲,生活陷入了困境。

直到1988年,这位归来的老特工才带来了改变一切的线索。他递交的名单上还附有他在台湾英勇牺牲的具体记录。进一步核查后,中央确认刘光典从未叛变,而是以忠诚和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社会上的误解也终于得以澄清。
此后,刘光典的子女开始积极搜集父亲的生平资料,试图为其英雄事迹留下更完整的记录。2008年,刘光典的骨灰从台湾移回大陆,其中一部分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另一部分留在台湾六张犁,以寄托两岸未解的统一愿景。
同年,他的名字被刻入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与其他牺牲的隐蔽战线英雄一起,被后人铭记。
参考资料:刘光典——他潜入台湾、与敌周旋数载,上演传奇谍战人生
文章来源:CCTV国家记忆 编辑:陆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