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最近刷到李宏烨,感觉这哥们儿是真敢想!用公式来写相声?这脑洞,我给满分!
李宏烨,一个想用公式解构相声的人,他觉得相声能用公式套住,就像做数学题一样,有公式,有步骤,就能写出好相声。 他提出了一些理论,说要搞个“公式相声”。
《相声有新人》这档节目,成了他展示“公式相声”的舞台。 可是,现场效果嘛……怎么说呢,有点一言难尽。
不少人觉得他的公式相声,听着像在念稿子,没意思,没笑点。 甚至有人觉得,这玩意儿离相声的精髓差了十万八千里。
网上有个网友评论说:“他把相声当数学题做,结果把观众的耐心都做没了。” 还有个网友说:“公式能算出笑点?我看是算出尴尬了!” 这两条评论,可以说是点睛之笔,把大家的想法都表达出来了。 的确,相声这东西,它不光靠技巧,还得看感觉,看演员的功底,更重要的是,要能跟观众产生共鸣,要是光靠公式,那可真不行。
这“公式相声”,最终没火起来,甚至被人吐槽是“过街老鼠”。 哎,他的梦想,好像也跟着碎了一地。
为啥会这样呢?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他忽略了相声的灵魂——人情味。 相声是人说给人的,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它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活生生的艺术。
再者,他挑战的可是郭德纲啊!郭老师在相声界的地位,那可是无人能及的。 跟郭老师比,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说到底,创新是好事,但创新得有个度。 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得结合实际,得符合观众的口味。李宏烨的出发点是好的,想让相声有条理,更规范,但方法不对路。
后来,李宏烨的名声也越来越差,网上各种负面评论,铺天盖地。
那相声这玩意儿,到底咋才能传承下去,还能创新呢? 这可是个大问题。
我觉得,相声的精髓在于语言的艺术,在于包袱的抖落,更在于演员的表演。 好的相声,能让人捧腹大笑,也能让人感触良多。 要创新,也得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不能把老祖宗的宝贝都给丢了。
李宏烨这个事儿,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创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尊重传统,要贴近观众,要用心去创作。 别忘了,艺术,它首先得是让人愉悦的。
最后,我想说,李宏烨的经历,虽然有些遗憾,但也能让我们思考,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到底该如何平衡。 你怎么看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