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观察】少人值守+集中联合运维:中广核关岭光伏项目打造智能化运维新标杆

天眼新闻 2025-03-28 02:31:53

日前,中广核贵州安顺关岭新能源有限公司月亮湾储能电站与贵州金元智慧能源有限公司签订贵州电力市场首份独立储能中长期交易合同,成为我省独立储能领域第一个吃到市场化交易“螃蟹”的企业。

据了解,本次签约背后是该公司多重优势与战略布局的叠加效应,也离不开其智能化集中联合运维系统提供的高效、稳定的电能。

光伏产业是安顺市关岭自治县的支柱产业。在满山连片的光伏场站建成后,运维工作成为运行阶段的重头戏。如何让数量众多的光伏电站实现高效运行和管理?中广核无疑给出了一张优秀答卷。

一座山峰造就一座电厂

沿G60沪昆高速行驶至关岭自治县沙营、新铺、岗乌三镇地界,只见重重山峦之间,成片的光伏矩阵随着山势高低起伏,连绵不绝,如同一曲现代科技与苍茫自然交融协奏的乐章。

位于岗乌镇和沙营镇之间的中广核关岭纳卜光伏场站,是中广核贵州安顺关岭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关岭落地的第一个光伏项目。该场站包含由56个光伏矩阵组成的场区和主控室、设备间及主变站等组成的光伏电站。

中广核关岭纳卜光伏场区

“这里的每座山都相当于一座发电厂。”3月21日,记者来到该场站光伏场区,工作人员刘丰正在山坡上巡视项目运行情况,见到记者,他自豪地介绍起这个自己参与创建的“作品”。

据了解,该场站占地4800亩,于2019年9月开工建设,当年12月30日实现升压站一次带电成功,总装机容量170MW,年平均发电量可达18296.76万kWh。

箱式变压器、无人机机库、逆变器(自左至右,逆变器为光伏板下白色设备)

“就在我们谈话的这一分钟,1000度左右的电能已经悄悄生成了。”刘丰介绍,光伏板利用太阳光辐射,通过光电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直流电,直流电通过逆变器转化为交流电,进入箱式变压器后升压为35KV高压交流电,随后电流汇集到主变压器后,升压到220KV,最终并入电网。

除了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项目运行期间每年可节省标煤4.9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19万吨。

三大“法宝”构建严密防网

“初来项目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山,短短几年已经变成了‘高产量’的‘蓝色梯田’。”刘丰感慨。他曾经很喜欢登山巡视,能从中感受到关岭光伏产业蓬勃发展的律动和自己工作的意义。

不过最近几个月,这样的情景越来越少了,因为2024年11月电站安装了智能化运维系统,他只要坐在电脑前,就可以将整个光伏场区的情况尽收眼底。与巡山相比,这是另一种快乐。

刘丰介绍主控室智能化监测系统

“主控室设有智能巡视系统、功率预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可以通过在站内安装的各类传感器、轨道巡检机器人,以及站外的智能化监测设备,实时收集整个光伏场站的各项数据、指标,并将其集中展示到智能化平台显示器上。”提起新系统和站里的各类“法宝”,刘丰滔滔不绝。

“场区监测的第一件法宝就是‘探火雷达’”,刘丰介绍,该设备同时装载有热成像摄像头和高清摄像头,后者最大可以放大4000多倍。其中,热成像摄像头可以实时识别光伏场区是否存在火源、热源等异常情况,高清摄像头可以捕捉明火和烟雾迹象。

为了测试探火雷达的灵敏度,刘丰和工友们曾经用做过各种试验,比如在几公里外的道路上点烟,结果无一例外都被雷达成功捕获。

“看,这个绿色围笼围起的是一个无人机库。”指着屏幕上的放大图像,刘丰介绍起了另外一件“法宝”——巡检无人机,该设备可以执行定点飞巡和临时指令飞巡任务。当电源不足时,它们会自动飞回机库充电,充满电后又飞出去执行任务。此外,无人机还有喊话功能,可以远程提醒不小心闯入的牧人,或警示非法闯入的偷盗分子。

探火雷达(位于塔顶部)

最后是密布于各光伏方阵的53套视频监控系统,它们被安装在主要路口和地势较高的地方,同样可以起到防火、防偷盗和防人员非法闯入的作用。

“有了这些‘法宝’,我们的监测可以遍布场站每一个角落,甚至可以看到相邻项目的情况。”刘丰自信地说。

一套系统统管“百万千瓦”

智能化运维系统的好处显而易见。

“以前整个场站配备了10余名工作人员,大家需要每天上山巡视两次,每次需要花两个小时,累不说,巡视效果也不够理想。现在,每天只需要安排两名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里进行应急值班,实现少人值守甚至无人值守。”刘丰介绍。

轨道巡检机器人

该系统的作用还远远不止于此。目前,中广核在关岭的纳卜、中坝、月亮湾等光伏项目,已陆续通过智能化运维系统接入位于关岭自治县永宁镇的中广核新能源贵州公司黔峰中心站(以下简称“中心站”),由中心站实行集中联合运维管理。

“不管是远在贵阳的总部办公室还是中心站,都可以实时了解关岭各光伏项目的消防状态,一旦发现某处发生明火或者异常情况,总部或中心站都可以远程启停消防设备,进行应急处理,而不需要人员到现场操作。”刘丰解释。

这样一来,管理效能有了质的改变。各场站“节约”的人员可以集中到中心站随时待命,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显著提升。

以前如果某场站发生紧急事件,往往会出现人手不足情况,各方增援一是抽不开身,二是应急时间较长,不得不叫当地村民帮忙。现在,如果线上无法解决,中心站集结的“有生力量”40分钟便可抵达事发现场,高效处理突发情况。

“智能化集中联合运维”让中广核在项目运行阶段可以轻装上阵,为该公司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新能源投资建设,推进关岭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建设,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动能。”中心站负责人赵福祥信心十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苑庆磊

编辑 龙海若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