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建议所有男的都去看看《出走的决心》?

达哥侣行 2024-10-30 04:23:07

《出走的决心》,我给7.5分。

两个重点:一、电影改编自五十岁阿姨苏敏的真实的自驾游经历。

原型人物的经历,很多人可能已经比较熟悉了。

其实这也正是我看片前的一个担忧,就是电影会不会受制于原型人物,最终只做成了一个命题作文。

可以确定,这确实只是一个命题作文,它没有多么超前的表达野心,也不求达到多高的艺术追求。

但我这么说并不是批评,相反的,我认为现在的内地市场,恰恰就需要这样一个简单、工整、指向性无比明确的命题作文。

二、正因为如此,已经完成觉醒的女观众来看这部电影,因为它多数时候都会让你看得无比憋屈、压抑。

但我建议她们能推荐给身边那些年长,依然活在这个困境当中的女性。

这部电影是拍给她们的。

我更建议的,是所有男的,没错,就是所有男性,都来看看这部《出走的决心》。

这部电影更是拍给你们的。

我从三个层面展开聊聊:第一,电影呈现的是最常见、最初级,也最根深蒂固的女性困境。

相较西方电影在女性主义层面的表达,可能已经到了2.0甚至3.0阶段,中国电影其实连1.0的部分都还没有完成。

而现在这部《出走的决心》,算是把这个空白给基本填上了。

不跟别人比,咱们只跟自己比,从这个角度,这部电影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电影以插叙的方式,完整梳理了咏梅饰演的李红前半生。

同时,通过她,带出了母亲与女儿各自的命运展示。

三代女性的困境叠加在一起,所要表达的,再清楚不过了:不让参加高考,为了逃离家的控制而草草结婚,一边打零工一边做家务带孩子,所有的奉献都被视为理所应当。

且从身边的男性亲属那里,从没得到过半句好话。

所有这些困境,都是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的女性遭遇,普世意义拉满。

而全片最妙的一笔,也是让电影在表达层面得以升华的一笔,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使得李红终于决定出走的导火索,不是丈夫。

这就把女性困境,从单纯的性别压迫,上升到了结构性困局,是绝大多数女性难以走出的困局,也是只有李红这样放弃一切、离家出走,才能打破的困局。

第二,电影对父亲、丈夫和女婿这三个主要男性角色的刻画,既做到了典型,又兼顾了普遍性。

不得不说,哪怕姜武的话剧腔和北京口音有些吻合,他塑造的孙大勇,都注定会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一笔。

多少也会留意到妻子的情绪等等。

这么塑造的好处就在于,让电影呈现的女性困境,真正具备了普世性。

就像女儿和女婿之间的矛盾,非常清晰地体现了夫妻之间的那种沟通障碍。

男性以“母性”的伟大来赞美女性,实则是给女性带上了重重的枷锁。

而女性要找到自我,也就必须打破母亲和妻子这两个社会赋予他们的身份。

第三,男性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可以作为其性别意识的测试工具。

一个目的是在于,让观众从性别对立的角度,尽量挑不出什么毛病和问题。

也就避免了让少数批评者,借此将电影以个别案例的名义,降低其社会意义和讨论价值。

不过即便堵上了挑刺者的嘴,我想肯定还是会有很多男性观众,被这部电影真正冒犯到。

《出走的决心》的确可以作为测试工具。

电影已经足够理性客观,那如果你身边还有男观众,看完后或破口大骂,或不屑一顾,那我建议,要么躲他远点,要么真的需要告诉他一声:大清,已经亡了。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