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这个人,真是个谜。你要说他长得帅吧,他自己都不好意思点头;可要说他普通,那也不尽然。他那张脸,一眼看去没什么特别,可偏偏就能让人记住。不仅记住,还越琢磨越觉得亲切。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草根魅力”吧。从青岛的小巷子里走出来,到站在影帝领奖台上,这一路走得可谓跌宕起伏,说是一场逆袭大戏一点不过分。
小时候的黄渤不是那种考试成绩拿第一名的学霸,但他脑袋灵光,又爱折腾。邻居们经常看到这小孩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跳舞,就连家里的长辈有时候也忍不住摇头:这孩子怕是“不务正业”。可谁成想,就是这么个“不安分”的少年,早早对音乐和表演产生了浓厚兴趣。据说,当年卡拉OK比赛刚火起来时,他可是能把全场嗨翻天的人物。奖杯拿了一堆不说,还从此坚定了搞艺术这条路。
但梦想归梦想,现实却总喜欢给人浇冷水。当时年轻气盛的黄渤组了个乐队,在酒吧、歌厅四处跑场演出。本以为这是通往明星之路的小船,结果开着开着发现根本没有方向盘——赚的钱勉强够糊口,更别提什么出专辑扬名立万了。有段时间,他甚至跑到广州签约了一家唱片公司,却因为形象问题被雪藏。哎,说白了,那会儿社会讲究颜值经济,你再有才华,人家觉得你不上镜,也只能靠边站。这事放谁身上都是打击,更何况当年的黄渤还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大男孩。
吃不开怎么办?换地方呗!于是他北漂去了北京。在那里,为了生活,他干过不少兼职,有驻唱、有配音,还有些零散工作,总之是什么挣钱干什么。一度日子窘迫到啥程度呢?听他说,有次差点决定彻底放弃回老家继承皮革加工厂,要不是姐姐苦口婆心劝住,也许今天我们就见不到银幕上的那个“黑皮”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大概正是这些经历,让他的骨子里多了一份韧劲和脚踏实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还能喘气,就绝不会轻易认输。
转机来了,是靠朋友帮忙搭桥铺路。当年发小说:“嘿,我拍部电影缺个人手,你来试试?”这一句随意的话竟改变了命运轨迹。《上车,走吧》虽然只是电视电影,但首次触电的黄渤表现惊艳,不仅斩获大奖还开启演员生涯。而后面更精彩的是,《疯狂的石头》。有人问:怎么回事,一个小成本喜剧怎么就红遍大江南北?其实啊,多亏里面那些接地气的人物,而饰演偷车贼“黑皮”的黄渤简直太亮眼。他举手投足间透出的市井感,加上一嘴东北味普通话,把角色刻画得活灵活现。一夜之间,从没人认识的小透明变成观众最熟悉的新面孔,这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崛起。
接下来的几年,可以用顺风顺水来形容。他参演过无数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比如《斗牛》、《泰囧》,还有《亲爱的》。每一次都能精准抓住角色精髓,把观众逗笑或者弄哭。别看屏幕前嬉皮笑脸,其实私下里投入多少心血只有他自己清楚。为了研究人物内核,经常反复琢磨细节,对导演要求的一板一眼绝不含糊。有评论这样评价:如果中国需要一个真正代表群众演员实力的人,那一定非黄渤莫属。我跟你讲,这评价真心高!
当然啦,不只事业开花结果,家庭也是稳扎稳打。他和妻子的爱情故事比电视剧还甜腻,从恋爱13年结婚,再到后来育有两个女儿,全程低调而温馨。据坊间传闻,每次完成项目回家陪老婆孩子,是最幸福的时候。有这样的避风港,无怪乎面对娱乐圈复杂环境依旧可以保持初心。同样值得点赞的是他的情商,高情商不仅体现在处理媒体关系方面,还包括与同行合作时展现出的谦逊态度。“做人留三分余地”,这种道理大家都懂,可真正做得到位的不多,而显然,咱们这位影帝深谙其中诀窍。
就在所有人以为他会继续冲刺更多辉煌成就的时候,却发现近两年来荧幕上的身影越来越少。这么多年摸爬滚打下来,如今选择慢下来重新审视人生,好像并不难理解。在访谈中曾透露过类似观点:“该拼搏努力我已经尽力,现在想看看其他可能性。”所以,与其用隐退这个词,不如说是另觅天地探索新方向。例如幕后制作领域、公益活动,以及培养新人等等,都成为未来潜在目标之一。而且凭借之前积攒下来的良好口碑,即使偶尔出现大众视野,也是备受期待。所以嘛,人家是真的想明白喽,该收手时绝不停留恋过去荣誉,因为知道更重要的是如何平衡自我价值实现与外界需求之间关系,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自由洒脱哲学思想。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一句俗语,“金窝银窝哪比自家的狗窝舒服。”或许对于如今功成名就却依旧愿意忠于内心选择不同道路表达方式来说,没有哪个例子比此更加贴切完美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