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七,提醒中老年:1要打、2要吃、3不动、4不赖,别大意了

小水在乡村 2024-02-26 14:53:07

到了正月十七,意味着元宵节的灯会正式结束了,人们将开始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在这一天人们会把元宵节挂上去的花灯取下来,妥善收藏以备来年使用,因此在正月十七这天也被称为“落灯日”或者“收灯日”。

同时正月十七也是“人气日”,女娲在创造万物的时候于正月初七创造了人,因此正月初七是“人日”,但在后来发展为正月初七管小孩,正月十七管中年人,正月二十七管老年人,这3天都是“人气日”。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正月十七这天对中年人来说特别重要,其被认为与中年人的兴衰有关,如果这天晴朗,那么预示着人气兴旺、事业顺利;反之如果天气不好,如出现雨雪天气,那么预示着可能会遭遇挑战或者挫折。“人气日”的说法虽然没有科学根据,但它反映了人们对中年人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的重要角色的认识和尊重,人们期望家庭和谐、国泰民安。

到了正月十七“收灯日”正式意味着“年”结束了,我们将投入到新的生产和生活中,为了大家新的一年能平平安安,在这里提醒中老年人:1要打、2要吃、3不动、4不赖,别大意了。

正月十七“1要打”

这里的“打”是指“打小人”,正月十七的“打小人”是一种我国民间传统习俗,旨在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吉祥、远离小人是非。这个习俗起源于古代的“白虎启齿日”,古人相信在正月十七天祭白虎可以驱除邪灵,避免遭受小人的侵害。后来,这个习俗逐渐演变成了正月十七“打小人”,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在“打小人”的仪式中,人们会用“白纸”制作一个纸偶人,代表所谓的“小人”,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动作,如用鞋底抽打、用棍棒敲打、剪口舌等,打完小人我们用火烧掉,这样寓意着将小人驱逐出去,使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能够远离是非、顺利平安。虽然这个习俗缺乏科学依据,但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正月十七“2要吃”

在正月十七这天我们要吃2种食物,分别是饺子和面条,这里面饱含着非常美好的寓意。

1、吃饺子。正月十七在我国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寓意着财源广进,而饺子的馅料则寓意着丰收和富足。其次,在包饺子的时候也有一些特殊的讲究,比如要用手捏紧饺子的边缘,寓意着“捏住小人嘴”,即避免小人谗言和诽谤,同时也寓意着家庭和睦、团结一心。

此外,老话说“正月十七儿,老鼠嫁妮儿”,正月十七在我国民间被认为是老鼠嫁女的日子。在农业社会中,粮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来源,老鼠不仅会破坏庄稼和粮食,还会咬坏衣物和家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人们相信,通过包饺子并捏紧饺子的边缘,可以象征性地“捏住老鼠嘴”,从而防止老鼠在家里破坏粮食和衣物。这一习俗既体现了人们对老鼠的防范意识,也寄托了人们对家庭安宁和丰收的期望。

2、吃面条。老话“上灯圆子落灯面”是,意思是在元宵节上灯时要吃汤圆,而在元宵节过后的落灯日则要吃面条。正月十七作为“落灯日”和“人气日”,按照习俗这天吃长面条确实有着丰富的寓意。

首先,吃长面条寓意着长寿。面条长长的形状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人们希望通过食用面条来祈求自己和家人能够健康长寿,度过一个平安吉祥的新年。

其次,吃长面条也寓意着接下来的一年顺顺利利。长长的面条代表着顺顺利利、一帆风顺,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事业有成、家庭和睦、生活顺利,没有任何阻碍和困难。这一习俗虽然也没有科学依据,但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正月十七“3不动”

在古代社会,女性承担着家庭内部的大部分劳动,包括缝纫、烹饪、照顾孩子等,家中的衣服、鞋子等都是由妇女们一针一线缝制而成,费时费力,因此,在特定的日子里要给予女性休息的机会。正月十七在我国民间被称为“针刺日”,按照习俗这天妇女们要停止女红,这个习俗不仅是对女性劳动的一种尊重和呵护,也是为了让她们有机会休息和放松身心。

正月十七“4不赖”

正月十七标志着年正式结束,人们需要开始全新的工作和生活。这一天早起被视为一种勤劳和敬业的象征,寓意着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要勤奋劳作,以期获得更好的收成和更幸福的生活,因此这天我们不要赖床。

其次,早起也有助于我们培养积极的心态和情绪,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好的状态来迎接新一年的挑战和机遇。“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一天中最清新、最宁静的时刻,也是我们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清晰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规划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为接下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总结,今天是正月里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提醒中老年人:1要打、2要吃、3不早、4不赖,为新的一年做好规划,祝愿我们大家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事业顺利。

1 阅读:114

小水在乡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