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7月10日,当“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之后,志愿军出兵朝鲜半岛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随即全国各地接到命令的部队开始脱离地方,向东北方向进发。
一直由黄永胜任兵团代司令员的第十三兵团被首选为入朝参战的部队,接到命令后,隶属于第十三兵团的第38军、第39军、第40军和第42军以其炮兵、工兵等部队,组成了25万余人的部队往东北集结。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发生了一件堪称“兵家大忌”的事情。
入朝参战的第十三兵团的领导换人,黄永胜被邓华取代。
这样的操作很多人都不理解,因为无论在什么时候,临战换将,那可是犯了兵家大忌。
那么为何如此忌讳的事情却还是发生了?中央领导有何用意呢?
黄永胜
难道黄永胜的能力不及邓华?黄永胜和邓华的经历都相差不多,两人都是1910年出生,黄永胜是湖北咸宁人,邓华是湖南郴县人。两人都是1927年加入共产党,也都是一步一步升上来的。
1955年,黄永胜和邓华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如果说两个人在带兵作战能力上,谁更胜一筹的话,只能说各有千秋,甚至黄永胜还比邓华强点。
从红军时代开始,黄永胜和邓华就是一对老搭档了。黄永胜一直担任军事主管,管理军事事务,而邓华主要管政治,担任政委之类的职务。
在这段时期里,黄永胜和邓华两人很长时间都在同一支部队,他们经常会因为工作的问题产生矛盾,有时候甚至会相互指着对方鼻子争吵,当然这全是因为军务,没有私人恩怨。
根据倪庆峰所写的《剽悍战神黄永胜传奇》记载,1932年底,邓华被组织安排去红十二军三十六师担任政治委员,而该师的师长就是刚从中央特务营营长任上调过来的黄永胜。
两人一开始还算融洽,但自打1933年6月,红三十六师改编为红一军团一师三团后,情况就开始产生变化了。
邓华
当时的部队黄永胜是团长,邓华是政委。可邓华对待工作事无巨细,有时染指了军事指挥权,发生邓华越权指挥部队的行为。黄永胜本身个性就比较强悍,所以每次都会跟邓华拍桌子。
邓华作为政治委员,只要和黄永胜发生矛盾,根据“党指挥枪”的规定,黄永胜拿邓华没办法,只能听从邓华的。不过黄永胜自然不服 ,党中央考虑到工作的协调性,最终把邓华调往红二团继续当政委,而林龙发则配发给黄永胜做搭档。
相对于邓华,林龙发就属于比较适合黄永胜的政委,因为他的军事才能不比黄永胜。不过可惜的是,1936年林龙发在山西渡黄河时不幸牺牲,于是邓华又回来了。
1937年8月,八路军改编之后,黄永胜担任第685团团长,而邓华则是该团政委。黄永胜和邓华见面后没多久,又跟邓华吵了一架,理由很简单:邓华这个政委什么都要管。
为此黄永胜当着邓华的面把桌子拍得邦邦响,然后大声对邓华吼道:“团里无论大事小情,无论什么破事都由你这个政委说了算,那部队还要我这个团长来干嘛?摆设吗?”
这次争吵的结果是黄永胜调任独立团当副团长。
黄永胜
由此可见,虽然邓华对军事有所染指,但基本上都是在政委职位上做事,有时候心血来潮指挥下军队作战,这点从抗日时期的“邓华支队”上就能看出一二来。
邓华支队一开始刚建立的时候确实有点名气,但是后期发展就碰到了瓶颈,到了抗日后期更是老打败仗,其中“冀东大溃败”就是“外行指挥内行”的邓华,人生中最大的一手败笔。
于是到了1944年,组织也是考虑了这点,最终让邓华去给陕甘宁教导二旅当政委,黄永胜是旅长,估计是吃了败仗的原因,根据延安教二旅的参谋长陶汉章回忆,他们相处的还算可以,当然,这都是邓华选择了内敛的结果。
从这些情况来看,邓华的“军事业务”能力跟黄永胜这个从头到尾都是军事主官的人相比,还是有点差距的。
选择邓华是基于全局考虑1950年7月7日,由周恩来副主席主持,在中南海居仁堂召开的中央军委会议上,抽调了正在南方集中整训的国防机动部队,黄永胜担任司令员的第十三兵团等部队组成东北边防军。
也是在这一次会议上,林彪提出了一个要求:把即将出国的第十三兵团总司令黄永胜和暂时不出国作战的第十五兵团总司令邓华对调。
虽然林彪在出兵朝鲜上存在不同的意见,但是党中央决定出兵朝鲜后,林彪还是很认真且坚定地执行中央决定,而且林彪本就是一个沉默寡言、性格内向、指挥稳健的人,做出军事决定之前,一般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考虑的。
林彪的理由很简单:“邓华更具有全局观念!”对于林彪的建议,很多四野的老人,如罗荣桓和刘亚楼都表示赞同,这些人作为黄永胜和邓华两人的老战友,老上级,自然对两人的能力和性格很是了解,他们一致认为,这一次入朝作战,面对的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美国军队,入朝必须夺取首战之胜,这样一来,对政治、国际舆论及军队士气都有很大的意义,而想要取得胜利,就必须让军队能保证从上到下,都能得到绝对畅通无阻的指挥,这在邓华身上能够实现,但在黄永胜身上估计要出问题。
中国志愿军入朝
当时不论是粟裕还是林彪,他们的身体确实都扛不住,需要疗养,最后只能选择彭德怀担任志愿军总司令员兼政委,为什么志愿军总司令和政委一肩挑?因为这支军队必须要保证只发出一个声音一个命令。
当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则由第十三兵团的总司令担任。如果不出问题的话,这个人选就是黄永胜,但是经过对调后,就成了邓华担任。
邓华的责任是协助司令员彭德怀完成指挥。黄永胜这个人十分自傲,自打仗开始就没佩服过几个人,但他对林彪就很是敬佩,他觉得林彪的打仗艺术很厉害。除林彪之外,估计也只有毛泽东能够入黄永胜的眼。至于彭德怀,黄永胜与他几乎没有多少交集。
黄永胜加入秋收起义后接受毛泽东的领导,然后再到江西苏区打反围剿,再到晋察冀军区,接着再到第四野战军,这一路走来几乎就没有和彭德怀有过实质性的合作,因此战场上彭德怀要是能指挥动黄永胜就怪了。
这一点,彭德怀是心知肚明的,而且彭德怀深知,自己的第一野战军和林彪的第四野战军在实力上还是有差距的,即将要奔赴朝鲜同美国佬兵戎相见,要是没有林彪的四野助阵还真不行,这就是彭德怀认同林彪,让邓华替代黄永胜出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兵团司令的提议的原因。
当然,事后也证明,这个决议是无比正确的。
黄永胜确实很不服管黄永胜在军队是出了名的无视上级,除了和邓华吵来吵去外,开国上将王平对此也深有体会。
权延赤书写的《狼毒花》中曾有过详细的论述,王平在抗日战争时期里,和黄永胜合作过很长时间。
1937年年底,王平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而当时黄永胜就在第三军分区担任副司令员一职,司令员则是陈漫远。按道理来说黄永胜是副职,陈漫远是正职,但黄永胜看不起陈漫远,说陈漫远完全不会打仗,就是个花架子,而且还埋怨陈漫远军事训练不达标。
黄永胜说的其实有点道理,陈漫远虽然参加革命比较早,但很长时间里都是搞部队思想和政治这类的工作,在地方建设上也做得风风火火,这就导致他的军事实战经验太过匮乏,对于武装斗争方面的能力偏弱。
当时之所以让陈漫远主持第三军分区的军事斗争工作,主要还是为了让他磨练磨练,实际在军事上的主持者还是身为副司令员的黄永胜,本来这也是很正常的一个安排,互相理解一下就可以了,但黄永胜却一直瞧不起陈漫远,两人在一起制定作战方案时,黄永胜经常给陈漫远搞小动作、出难题,而陈漫远也不爽黄永胜的做派,因此两人经常爆发冲突。
有一次,两人因自己三分区老二团如何配合杨成武一分区作战时,因作战问题吵了起来。吵架中黄永胜用十分冷傲的语气当着陈漫远的面说:“你算个什么司令员,要是没有我的话,别说你要打鬼子了,你就是连太阳估计都不敢见。”
陈漫远被这一句呛得说不出话,但自己的军事水平确实比不过黄永胜,无奈只能忍气吞声。而每每到了这个时候,作为政委的王平就会站出来当和事佬,缓和两人的关系。
到了1940年后,组织上考虑到陈漫远和邓华一样出身政治,认为他也真不适合担任三分区司令员,于是就让黄永胜接替了陈漫远司令员的位置。
而陈漫远则被组织调往肖克的挺进军里面担任参谋长一职。就这样,第三分区司令就成了黄永胜,而政委王平和司令员黄永胜成了搭档,两人就这样一直搭档到了1944年年初。
陈漫远
对于黄永胜的脾气,王平还是很了解的,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上下充满着非常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气概”。王平性格比较温和,因此一般都比较让着黄永胜。
王平除了经常在黄永胜耳朵边上强调“党领导着一切”之外,只要不违反原则,不违反党纪,基本上都随着黄永胜来,可是黄永胜依旧不买王平的帐。
曾有一次,王平又跟黄永胜说党领导一切的时候,不耐烦的黄永胜就问王平:“你认为部队是该听你的还是该听我的?你要记住,我才是司令!”
王平一听也不乐意了,于是提高音量说话:“没错,部队确实是要听你这个司令的,但是你别忘了,你是党员,就算是司令,但你是党员就得听党的!”
黄永胜被王平将了这么一军,生气地把手里的马鞭奋力摔向一边的墙角,然后躺回了炕上不再发出一点声音,当时他们还在开着党委会,而且正被敌人围着。
大家看到黄永胜这么做,也没说什么,因为都知道他的脾气,党委会也就适当照顾黄永胜的面子,让他躺着听。党委会最后做出决定,让部队就地休息两小时,天黑后开始突围。
当时他们身在群山环绕的沟掌子里面,天很快就黑了下来,这时休息的部队被命令悄无声息地集结起来。
1980年王平在朝鲜周恩来铜像前留影
看着部队集结完毕,准备发动突围作战,黄永胜的气还是没消,下令之前黄永胜用玩味十足的挖苦语气对王平说道:“怎么?党领导完了?领导完了就借我领导下。”
如此为人处世的黄永胜,要是真到了朝鲜战场上和彭德怀搭档,估计司令部能上演无数遍这种场景,更不论打仗了,因此调下黄永胜换上邓华确实是明智之举。
色字头上一把刀人民网曾载有一篇名为《战功赫赫污点涟涟的黄永胜》的文章,作者是喻树奎。
这篇文中写过黄永胜不检点的个人生活,文中写道:
“……黄永胜是一名悍将,他在作战中体现了什么叫有勇有谋……不过虽然如此,但他的个人生活问题却很严重,十分喜欢沾花惹草,只要见到自己喜欢的女人,就会毫不犹豫地去“爱”。随着军功的积累,职务的升迁,他和女人之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对女人的爱好只增不减。哪怕是在抗战那种十分紧张的时候他也没能例外,当时他一边和日本鬼子打游击,还有心思和当地一个地主的女儿打得火热……”
聂荣臻曾就此问题对黄永胜进行过严厉批评,后来革命胜利,黄永胜依旧改不了这个恶习,为此罗荣桓元帅还发了大火,指着黄永胜的鼻子骂道:“你年纪还小吗?这么大年纪了,这么高的职务,还是屡教不改,知道什么叫要脸吗?还是你不要脸了?”
事实上,黄永胜要比这篇文章的描述更加过分。
黄永胜
黄永胜调任广州后,有一次参加军委扩大会,本来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但黄永胜却不以为然,他公然把女姘头带到军委扩大会议人员住所里,让她给自己伴舞伴宿。
黄永胜的这一行为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以贴大字报的形式,说黄永胜“乱搞男女关系,道德败坏”,同时他们还在小组会上提出批评意见的方式来映射黄永胜,同时强烈要求领导对他加以制止。
不光如此,身在广州的黄永胜看着河对岸灯红酒绿的香港,跃跃欲试,于是他骗过自己的妻子说,组织上要安排他去香港侦查两三天。
黄永胜的妻子是项辉方,她一生都在为干部子女的学习问题而操劳,无论面对多大困难,很多同志在前线奋战的时候,他们那些无人照顾的子女就进入项辉方成立的干部子弟学校,项辉方走到哪里,学校就开到哪里。
1950年3月份的时候,黄永胜带着3000元港币偷偷潜入香港,在香港大肆游玩了3天,后来中央知道了此事,对他进行了通报批评,同时下达党内警告处分一次。
种种事情综合起来后,关于第十三军团谁指挥更胜一筹的问题一提出来后,沉默的林彪甚至直接了当地说:“黄永胜打仗是一把好手,但好沾花惹草,见女人就爱,不行,要换人!”
其实林彪的担心不无道理,朝鲜自古多产美女,黄永胜要是去了,不光会影响志愿军的声誉,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国际纠纷。如果因为一些小事被美国人抓到把柄的话,他们一定会大做文章。
后来黄永胜在特殊时期犯错,于1971年9月被免职,1973年8月被开除党籍。1981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定黄永胜有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1983年4月26日,黄永胜于青岛病逝,时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