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国大城府阿瑜陀耶古城内的西北角,有一座罗卡雅苏塔寺,因巨大的卧佛而闻名,也被称为“卧佛寺”。2025年1月3日傍晚,在夕阳灿烂的余晖之中,我骑车来到罗卡雅苏塔寺——
罗卡雅苏塔寺始建于14世纪的大城王朝初期,曾经是泰国最古老、最宏伟的佛教寺院之一。可惜,这里的主要建筑基本已经全部毁坏,只剩下一座佛塔,矗立于遗址中心。目前,这里免费对外开放,成为欣赏落日的最佳地点。
根据残存的遗迹判断,跟其他大部分佛寺布局相同,罗卡雅苏塔寺也是坐西朝东,依次为精舍(Vihara)、佛塔(Prang)、正殿(Ubosot)等建筑遗迹。
精舍有南北排列的三座,中间的精舍较大,两侧的精舍较小。在中间的精舍后方,连接着一条回廊,环绕佛塔一圈儿;佛塔高14米,底部宽11米,微微倾斜,摇摇欲坠;正殿位于西侧,长约33米,宽约14米。在殿基的周围,对称分布着六块界石(Sema)。
在罗卡雅苏塔寺遗址的最西端,横躺着阿瑜陀耶古城内最大的一尊卧佛,长约42米,高约8米。佛头朝北,佛脚朝南,莲花支撑头部,双腿平行叠压。在卧佛像周围,分布着24根柱基,表明这里曾经被一座大殿覆盖。
据说,原本的卧佛像早已被毁。1956年,根据大城中期的艺术风格,泰国国家文艺会对卧佛像进行复原,通身洁白,面带微笑。近年,泰国文物部门对卧佛像再次进行修缮,表面涂成黄色,瞬间焕然一新。
中国文物修复秉承“修旧如旧”的传统理念,凡是修复的文物,都要保持沧桑感。但是,我在泰国游览时,看到这里修复的文物,都有“修旧如新”之感。这还能算是文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