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8月31日,一架大韩航空的007号班机从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起飞,准备飞往韩国的首尔。机上有240名乘客,连同机组人员一共269人。
飞机先飞往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机场,补充了燃油,并更换了领航员(可怜新上来的那位的领航员!),随后计划沿着R20航道,通过公海与日本领空,前往首尔。
奇怪的是,这段航程里,007航班出现了严重的偏航,从一开始向北偏航了10公里,到20公里,到最严重的时候偏航了500公里……这个错误一直没有得到纠正,机长没有发现,地面也没有警告。
事后公布的一些资料显示,偏航的原因是机长未按标准程序,把飞机由磁航向模式切换为惯性导航模式。
向北偏航之后,飞机意外地侵入了苏联领空,先穿过了堪察加半岛,随后又再一次闯入了库页岛的领空。
当时正是冷战间美苏对抗十分剧烈的一段时期,苏联入侵了阿富汗,引起了几乎整个世界的不满,而里根上任后的美国也非常强势,积极地投入军备竞赛。美国的侦察机日常在苏联领空周边徘徊,他们非常鸡贼,常常采用8字形的飞行方式:先直线飞入苏联领空,预估苏联打开了雷达,战斗机起飞之后掉转马头,沿着8字形飞回。
这样做有啥好处?除了可以拍点照片,还可以起到很好的骚扰效果。反复擦边的结果是,库页岛一带的苏联空军被搞得神经十分紧张,他们也无法确认美军哪一次只是擦边哪一次会真正侵入,只能反复地起飞,飞行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倒霉的是,韩国的007航班所闯入的空域,附近正好有苏联的军事基地。雷达发现它之后,苏联人很自然得考虑是不是美军的侦察机又飞过来偷窥了,于是派出了苏15战斗机,升空去拦截。
苏15追近目标后,之后的叙述在不同媒体的报道中,是有出入的。《消息报》的报道里详细地描述了整个过程:苏15靠近并锁定了目标,向地面请示操作。地面管制员犹豫了一阵子后,要求飞行员“迫使它降落”,飞行员采取了灯光呼叫没有得到回应,开警示炮,仍然无济于事(当事战斗机携带的不是曳光弹,当时天又未亮,看不见弹轨)……007航班的反应,不是听从指挥紧急降落,而似乎是准备逃离苏联领空。
在这种情况下,地面管制员发布了新的命令:摧毁它!
飞行员发射了两枚导弹,其中一枚击中了飞机尾部,一枚击中了左翼。灾难发生了。
在这个版本的叙述里,当时天未亮,视野不佳,苏联飞行员未认识到目标是民航飞机,而误以为是大型的侦察机或改装的侦察机。但1996年《纽时》的报道里,对同一飞行员的采访,关键细节截然不同,这个时候飞行员的叙述变成了“看见航灯,认识到它是民用飞机”,但他没有告诉地面管制员,因为“将一架民用飞机改装成军用飞机,是很容易的事”。
007航班被击落,机上所有人员不幸遇难,这起灾难很自然引起了轩然大波,事后各种调查、追责、争辩,各种剑拔弩张……奇怪的是,随着追问的深入,事情的真相似乎却变得越来越遥远。
这起事故中有许多疑问,恐怕将成为永远的不解之谜。
首先是当事飞机不可思议的偏航。007航班上的韩国机长是一位拥有1万多小时飞行时间,经验极其丰富的飞行员。他是韩国空军的预备役上校,曾担任过飞行表演队的队长。
此人少言寡语,性格坚强,冷酷无情,行动能力极强,被同事称为“人形计算机”,无论如何都不像是会犯这类低级错误的人。007航班在阿拉斯加添加了超出常规需求的燃油,整整多出10吨,似乎一开始就在为迷航做好了准备。
007航班侵入苏联领空后,一度从雷达中消失,令地面的苏军十分紧张。这是一种利用地面条件进行的高明的低空飞行技术,不像是偶然发生的事情。
苏联争辩说,与007航班一同侵入的,还有一架美军的侦察机,美国方面没有反驳这个说法。
一部分调查认为,007航班与美国的军事行动牵扯不清。来自法国的独立调查专家米歇尔·布兰,在追踪了十几年后,所发布的调查报告里甚至声称,当天有十余架美军飞机一同侵入了苏联领空,两边实际上发生了空战,并互有损失,因为在事故海域里打捞起的残片,根本就没有007航班的,反而是军机的碎片。
而事故相关的各种物证,也存在许多伪造的嫌疑。比如1992年叶利钦访问韩国时,递交给了韩国涉事飞机的黑匣子,黑匣子记录的驾驶舱录音与此前发的飞机与东京成田机场航空管制中心的对话记录并不一致。
1984年,美国广播公司播出一段录音,录音里,副驾驶员在飞机被击中的38秒后说道 :“致韩国指挥员……重复指令,记住你们北方的敌人……”令人奇怪的是,他的声音极其平静,镇静得让人沉思。
灾难是在冷战高度紧张的背景下发生的,就和阿塞拜疆的客机事故是在俄乌战争的背景下发生的相似。事故发生后,各方又想利用它来大做文章,互相指责,互编小作文,甚至捏造证据,让事故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
苏联自然在道义上说不过去,声誉上备受指责。用导弹去攻击民航飞机,是所有人都难以接受的。
但愿战争和类似的灾难,今后不要再发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