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风清月满,十月露寒霜重,转眼秋将深。
如果说,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那么秋天则是一层一层染上的。
九月的草木刚刚绿中带黄,十月的落叶渐渐满地金黄。
像秋天特有的枫叶,由绿变黄,由黄变橙,由橙变紫,最后由紫变红。
直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斑斓好个秋,终于浓情展开。
于是,枫叶似火,银杏流金,菊花如锦,海棠欲醉。秋叶秋花,分外壮美。
“柿柿”如意,“枣”降吉祥,事事顺“栗”,心想事“橙”。秋果秋实,一派丰收。
所有色彩画面铺陈到一起,谱写出对祖国母亲七十五载华诞最深情的祝福与赞歌。
十月山河,绚丽多彩。十月中国,光辉灿烂。
1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近现代·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还未进入十月,大街小巷已飘满中国红。必是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才有这么多人热泪盈眶。
当初伟人站在橘子洲头,也是满怀热血豪情,写下对壮阔山河的热爱,对家国天下的担当。
整首词大气磅礴,湘江秋景壮阔斑斓,往昔岁月振奋昂扬,处处演绎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伟人登高独立,湘江浩浩荡荡而去,山林层层叠叠染红。秋水澄净楚天碧,百舸争流千帆竞。
雄鹰搏击长空,鱼儿遨游水底,人间万物皆在清霜秋光中自由生长,尽情勃发。
如此寥廓壮美的山河秋色,让伟人忍不住诘问,谁来主宰苍茫天地,谁来引领家国命运。
自然是我辈青年,当仁不让。想当初在长沙求学革命十二载,与志同道合的青年多次游览此地,一同书写青春无悔,彼此见证头角峥嵘。
那时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意气风发,热情奔放。指点江山评天下,激扬文字轻万侯。
可曾记否,我们一起踏过千重浪,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流最深处激流勇进,无所畏惧。
彼时的惊天骇浪不曾击退我们,如今革命的千难万险更不会击垮我们。
茫茫大地,我主沉浮。泱泱中华,舍我其谁。感谢新中国的缔造者,这盛世,如君所愿。
2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宋·林逋《宿洞霄宫》
伟人的秋山染透了中国红,林逋的秋山点缀着隐士情。
秋山到底有多美?风光无限,平凡双脚无法穷尽它的幽美,无边思绪无法抵达它的深邃。
红叶随着碧绿的山涧溪流轻轻飘荡,白云绕着苍翠的山中丛林悠悠点缀。
日暮天凉,倦鸟归巢,不经间惊动了秋蝉,披着满身夕阳四处纷飞,不断啼鸣。
到了晚上,秋雨绵绵。林逋夜宿洞霄宫内,听着雨打芭蕉,感受秋声秋韵,惬意安闲。
这个梅妻鹤子的孤山隐士,本就是江湖闲散客,不禁慨叹不知还有谁枕着芭蕉秋雨入睡。
秋入群山,万物堪染。碧涧红叶,青林白云,浓淡相宜,疏密相间,动静相映,和谐相生。
这也是朱熹极爱的“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忘却世俗烦恼,只留闲雅情趣。
它少了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的萧瑟寂寥,只留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的静美安然。
十月,一起去上秋山吧,感受夕阳打碎将万物点染的绚丽,敬这大好河山,爱这美好人间。
3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二》
比起我言秋日胜春朝,我更爱这首诗的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日的美好展现得更具体,更细腻。它不再靠高昂的精神支撑,而是接受秋天本来的样子。
它美在明净淡然,美在素净内敛。在秋霜的点染下,山水愈发清新纯净,秋山愈发分明如画。
山林间深红与浅黄错落分布,高楼上秋气与秋色清澈入骨,不像繁华春光令人眼花缭乱,难免放纵轻狂。
此情此景,如宋代画家郭熙所言,秋山明净而如妆。但这个妆,是略施粉黛,淡妆浅抹。
亦如晏殊所言,“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色彩并不杂乱,稀稀疏疏,错落有致。
还有刘禹锡笔下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秋色点染也极为出彩,想象奇特。
十月,江山如画,风物潇洒。霜降之后,深秋将尽,莫负秋光与秋色。
4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唐·李益《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李益的秋色,渲染着世人最眷恋的人间烟火气,可亲又可爱。
那日他本是去安国寺红楼院寻访僧友广宣,不曾想吃了闭门羹却被院内的秋色所打动。
经霜的柿叶如此红艳夺目,热情似火地点缀着壮美秋色。抬眼碧空如洗,红楼傲然耸立。
园内翠竹随风摇曳,甚是惹人怜爱。可惜主人不在,无法靠近观赏,不能大饱眼福。
还是去邻居家借用工具吧,打取一片柿红,打捞一抹竹绿,在碧空红楼下就着秋色沉醉。
必是关系熟稔亲近,才会自觉宾至如归。必是极其热爱生活,才会慢品人间烟火。
十月的秋天,果实累累,摘取爱的果,送给爱的人,愿君所求即所得,所至皆所安。
5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宋·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秋天绚丽多姿,但必有一抹色彩涂满乡愁,深情又浓烈。
当范仲淹驻守西北边塞,分外想念江南故乡的秋色如画。
碧天秋云,厚土黄叶,无边秋色与淼淼秋水连接到一起,水光接天,江上还泛着苍翠寒烟。
落日下,秋水共长天一色,芳草更在斜阳外。他所朝思暮想的故乡,忘尽天涯不见家。
只能默默销魂,默默追忆。那挥之不去的乡愁,除非夜夜梦回江南,才能聊表慰藉。
明月满高楼,以后千万不敢独倚远望,徒增伤悲。此刻就是酒入愁肠,全化为相思泪。
此词一出,也触动了王实甫,化为《西厢记》里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十月,秋意渐深,乡愁更浓。常回家看看,可怜父母恩,珍惜眼前人。
最后,再次祝福:
十月的祖国,四海归心,千秋万岁;
十月的你我,九州同欢,继往开来。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