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的故事,就像一首耐人寻味的老歌,旋律平缓却余音绕梁。他是江苏徐州一个普通家庭里的孩子,从小就活泼好动,对生活中的每件事都充满了好奇心。那时候,他跟着父母过日子,一家人的生活虽不算富裕,但也温馨得很。小时候成绩一般,高中没念完便进了工厂工作,说实话,这样的起点在很多人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谁能想到,就是这样的他,会把人生一步步走成了一段让人佩服的传奇。
说起来,那些年在工厂工作的日子对范明来说,也许是一种历练吧。他每天干着机械重复的活儿,可心里却始终藏着一个别人看不到的小火苗。有一天,他突然萌生了成为文艺兵的想法,虽然当时这个梦听上去有点天方夜谭,但你知道,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你越相信,它越可能变成真的。这份执拗和热爱给他的未来指引了方向,让他从无数普通年轻人中慢慢显露头角。
1985年的那个夏天,不知是不是命运安排好了剧本,范明成功通过选拔,当上了一名解放军战士。从此以后,他的人生彻底改变。在部队里,他不仅训练刻苦,还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接触编导知识。据说,当年连队组织活动的时候,小品都是由他来负责创作和排演,那叫一个精彩绝伦,常常逗得大家前仰后合。领导们看在眼里,对他的才华也是赞不绝口,于是将他调到了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当时的话剧团可真是个宝地,不仅锻炼技能,还为后来参演电视剧《七战七捷》埋下伏笔。这一次尝试,让范明正式迈入了表演的大门。不过话又说回来,要不是当初坚持梦想,如今这条路会不会存在,都还是未知数呢。
再提到爱情,那可是另一本书里的温柔章节。1996年,一个偶然机会,他认识了比自己大六岁的厉玲。一开始两个人也只是朋友关系,可相处久了后发现,她身上的乐观坚强深深吸引住了他。不瞒你说,当时厉玲其实已经离过婚,还有个孩子,所以她对再婚这件事非常犹豫,总觉得难以开启新的感情。而范明呢,用尽全力打消她所有顾虑,每一句承诺都掷地有声。终于,他们于1997年牵手进入婚姻殿堂,共同组建起属于他们的新家庭。有句话怎么讲来的?真诚才能换来长久,而这一对夫妻正是如此,相互扶持,共度风雨。
提到继子韩冷,其实更像聊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自然。在教育方面,范明一直用行动证明什么叫做“言传身教”。小时候,为了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不管多忙都会抽出时间陪伴;等孩子长大懂事后,又给予更多自由选择权。当韩冷决定参军的时候,这位继父非但没有阻拦,反而竭尽所能提供支持与建议,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他如何适应部队环境、克服困难。“要严一点,但别失去分寸”,这是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而事实证明,这种方式确实奏效,因为韩冷表现优异,很快获得部队领导认可。看到儿子的成长与蜕变,可以想象,那份欣慰早已溢满心间吧。
当然,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范明确实吃够苦头。一开始跑龙套的小角色根本没人记住他的名字,只能靠微薄片酬勉强维持生活。但即便如此,也从未见过他喊累或退缩。他总是在钻研表演艺术,无论戏份多少,都认真琢磨台词、揣摩角色心理。“只有沉下心来,你才能站稳脚跟。”他说这话倒不是摆架子,而是真拿它当信条一样贯彻到底。这股韧劲逐渐让导演们刮目相看,更重要的是赢得观众喜爱。从喜剧到正剧,从配角到主角,再不起眼的小人物被赋予生命后都能焕发光彩,于是不知不觉间,人们记住的不止是演员“范明”这个名字,还有银幕上下那颗炽热赤诚之心。
随着岁月流转,如今三代同堂之家愈加圆满幸福,小孙子的降临更添几分朝气蓬勃。“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比啥都有意义。”有人这么评价,看似简单,却透着浓浓羡慕。而作为丈夫,无论走红之前还是之后,与妻子的感情始终如初,两个人一起买菜做饭、一块散步聊天,说不上轰轰烈烈,却细水长流最见真章。如果问幸福是什么,大概就是这种彼此陪伴、共同面对人生挑战后的释然和平静吧?
回望整个故事,有太多节点值得细细咂摸。不管童年的懵懂青涩、青年时代拼搏奋斗,中年的责任担当还是晚年的宁静美满,都像一串珍珠被牢牢串联起来,每一颗都有它独特的光芒。如果一定要找出其中隐含的一丝道理,我猜,大概就是笃定目标、不畏艰辛,再加上一颗善待身边人的宽厚之心罢?